贵阳花溪区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坚守初心 担负使命 真抓实干 奋力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花溪区凝心聚力,攻坚拔寨的一年。
回首过去一年,花溪区的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笃定前行,精准施策,精细管理 ,倾力办理民生实事,稳步推进重点工作,着力化解重大风险,用实绩书写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生动篇章,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年来,花溪区围绕“坚持高标准要求、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总基调,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区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数字是对发展最好的证明:去年,花溪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4.26亿元,同比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4600万美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4元,同比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7元,同比增长10.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005人……
风景秀美的花溪国家湿地公园(资料图片)
A 勇于开拓创新 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2019年,花溪区以“一品一业、百业富贵”为发展愿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规格打造对外交流合作开放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强实体经济,聚焦资源要素,优化发展格局,在对外开放布局中,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决策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国外和区外并重,依托丰富的大旅游资源、立体的大交通网络、先发的大数据集聚等优势,高水平、高起点编制规划及配套规划,坚持产城一体、产城互动,走上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
便捷的交通路网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花溪区通过以立体的交通网络主动融入黔中一体化发展,推进跨行政区域开发合作模式,依托甲秀南路、花溪大道、花冠路,加快推进花溪大道综合整治提升、市域快铁、地铁3号线建设,完成了改貌大道、二道等道路建设,改貌口岸一期核心区主体工程;以改貌铁路口岸和孟关国际汽贸城为载体,推进石板、麦坪、马铃、久安等乡镇与周边区域的跨行政区合作;以溪云小镇为依托,大力发展“大数据+实体经济”,打造花溪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中高端消费品品牌卖场和高品位智慧旅游商业街区,并建立了欧洲品牌招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业服务中心,对外开展推介和招商活动,吸引了大量投资,形成了推动花溪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去年,该区新签约产业项目36个、投资金额171.05亿元,新签约产业项目开工率97.22%。
实体经济是地区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近年来,花溪区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以科技、人才、资本、信息等高端生产要素为主要支撑,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聚焦产业转型,多措并举,开展了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行动;建成了万科生活广场、奥特莱斯等中高端商贸综合体。
为进一步优化招商营商环境,花溪区不仅充分发挥已建成的海外招商、金融招商、产业链招商、总部经济招商、社交招商等以商招商平台,采取多渠道招商引资形式,吸引高端要素集聚,还通过丰富与完善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并开放一批重大投资项目、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人才引进计划等合作项目,实现共赢发展。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该区大胆下放行政权,全面精简审批流程,以“减证”促“简政”,以“放权”激“活力”。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为花溪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信心与动力。截至2019年底,17个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落地花溪,完成投资154亿元。
B 厚植生态优势 以城带乡融合发展
绿色是花溪的底色,生态是花溪的底线。一直以来,花溪区围绕“生态立区”发展战略,按照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六全”模式,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环卫保洁等机制,通过严格落实“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持续推进大生态战略花溪十大行动,着力打造“国际独具特色、国内独树一帜、省内独一无二”的高品质、立体化、全景式的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高标准定位。去年,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8%。森林覆盖率达到52.1%。
城乡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花溪区通过统筹城乡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以绿色旅游公路环线为主线,进一步优化现代城市、特色小镇、富美乡村的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把全域旅游创建与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对青岩古镇、天河潭,十里河滩、花溪公园、黄金大道等景区景点进行提升,做精文创旅游产品;深挖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发展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推进“溪南十锦”沿线乡村旅游点建设,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使广大农民通过乡村旅游受益。深入推进“百山”治理和“百园之区”建设,对区内全部煤炭企业实施关停减排、结构减排措施;建成了久安高效茶叶、青黔农旅一体化、燕马蔬菜保供基地三大省级农业示范园区。
与此同时,通过旅游+商业、城镇、农业等全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实现旅游产品“菜单式”供给。山王庙“农夫果园”、达夯果园等都市农业观光园和黔陶、久安茶旅融合示范园区、“布依情味,百坊龙井”龙井村等一个个风格迥异、风景如画的村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019年,花溪区不仅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两块国家级金字招牌。还获得了“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等荣誉称号。目前,全区37个村寨已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实现了百姓增收致富。去年全年,花溪区共待游客436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6.68%,旅游总收入470.15亿元,同比增长26.8%;
C 抓实事用真情 增进群众民生福祉
花溪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在南溪苑卫生室就诊。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周永 摄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花溪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以来,花溪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就业、住房、医疗等民生保障,就业稳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民生持续改善。
“以前出门看病,得赶好远的路。现在好了,楼下就有卫生室……”入住花溪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南溪苑”的邓忠玉说起搬迁后的生活十分满意。去年以来,花溪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入推进“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冬季充电”,狠抓“五个专项治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易地扶贫搬迁290户1060名低收入困难群众全部入住;发放各类教育扶贫资金2.29万人次1082万元;20个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近2万人告别了“望天水”;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种植经济作物2.12万亩;3个500亩以上坝区建设有序推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48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50.44亿元。花溪区通过纵深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持续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全面落实“八要素”,持续推广“区属平台公司+乡(镇)+合作社”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广农旅融合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措施不断。
在去年办理的“民生实事”中,花溪区完成了“平安孟关”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建设,通过警务块数据+系统平台,完成“平安孟关”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建设,辖区内358个摄像头和14个人脸识别摄像头的安装,实现了孟关乡集镇主街道、汽贸城路虎店至汽配城、碧桂园路段视频监控全覆盖,改貌小区监控全部接入平台;完成了兴隆社区星河国际老旧小区院落提升改造项目和溪北社区中铁城、贵筑社区矿灯厂家属区、阳光社区花溪居委会、阳光社区仙人洞社居4个美丽社居建设项目;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165万元,发放城乡低保3435.61万元,新增学位2160个,完成城中村棚户区改造4284户;推进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县域医共体,促进城乡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享。
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花溪区将更加坚定信心,拼搏进取,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展示新作为,奋力在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进程中谱写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加快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