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抄作业机器人”到“AI换脸术” 我们该如何善用AI技术
数据观情报局是由数据观出品制作的一档音频节目,我们专注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战略新兴科技领域。每月2期,为你提供有趣、有料的科技见闻。
点击播放音频☟
最近AI科技界发生了两件大事,频频霸占微博热搜,一个是“抄作业机器人”;一个是“AI换脸术deepfake”。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抄作业机器人”,可谓风靡全网。事情起因是哈尔滨的张女士发现自己正在读初三的女儿用压岁钱订购了一台价值800多块钱的写字机器人,女儿的寒假作业就是用这个机器赶完的。据了解,这种“抄作业机器人”不仅可以模仿孩子的笔迹抄课文、抄生字,还能画手抄报,在淘宝上生意火爆甚至断货。
虽然抄作业机器人在孩子们眼中颇受好评,简直于水火之中拯救了他们,但是这个机器人却使家长和老师们伤透了脑筋。那这种“抄作业机器人”的出现到底是好还是坏呢,网友们各执一词。不少网友表示只恨自己当年生太早,羡慕现在的孩子,真是科技改变生活啊;也有网友觉得“抄作业机器人”的出现情有可原,因为现在学生的课业量实在太大了;更有甚者认为这款商品不应该被卖给孩子,遇到对小朋友学习积极性百害无一利的商品,应该积极举报,让它们尽快下架。
不过依数小君来看,存在即合理,“抄作业机器人”也算是一种另类黑科技了,也算是利用科技手段为教育减负。据了解自从知道了“抄作业机器人”的存在之后,有不少学校开始转变作业思路,尝试布置一些具有创新性、挑战性、趣味性的作业,让孩子从反复抄写中解脱出来。届时,相信“抄作业机器人”将不会是累赘,而是“利器”。其实利用科学手段减负,也不是第一次被聚焦,此前数据观记者就曾深入贵阳“放大镜学堂”,了解 如何用大数据手段助力学生减负 。
这边“抄作业机器人”引发的热议刚刚平息,那边“AI换脸术”deepfake就频频上热搜。你方唱罢我登台,AI技术的热度居高不下。
“AI换脸术”deepfake,由英文中的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和fake(伪造)两个词合成而来。这是一项基于人工智能的人物图像合成技术,视频制作人只要在社交媒体上大量下载替代者与被替代者的静态图片和视频,然后用如TensorFlow等开源软件库进行学习,经过足够多的训练之后,电脑就能自动识别、换脸。
其实deepfake早在一年前就在国外闹得沸沸扬扬,最后甚至落得被禁的下场。这种“换脸”操作在2017年开始盛行,当时有位名叫deepfakes的Reddit用户,po出了很多明星脸的黄色视频,其中就有泰勒•斯威夫特和盖尔•加朵。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这个账号就有了8万粉丝。2018年1月下旬,Motherboard新闻网报道另一位叫做deepfakeapp的用户发明了一款名为FakeApp的应用,这款应用将deepfake技术打包,没有技术的人也可以轻易制作黄色换脸视频。用户制作的名人假视频迅速在deepfakes版块出现,Reddit网当周采取了封禁措施。
虽然这项“AI换脸术”引发了诸多担忧,但是类似的AI技术在影视界却有望大展拳脚。
《好莱坞报道》这样说:“Deepfake技术已经被好莱坞视效工作室看上了”。对于大型数字特效工作室来说,比如工业光魔公司,AI技术可以成功且有力地将一位演员的样子映射到表演者脸上,这样的数字化修改用在各处,仅需要半天到几个月的时间完成,这既节约了时间又降低制作成本。
这样的修改在大片里也很常见,比如:《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还原了1977年《星球大战4:新希望》中总督塔金的样子,其扮演者彼得•库欣早在1994年已去世;2000年《角斗士》在拍摄期间,主演奥利弗•里德不幸因心脏病去世,制作团队利用CG技术将里德的面部替换到代替他的演员身上。
更有网友脑洞大开,想把这神奇的“AI换脸术”安利给北京卫视,用Deepfakes把“吴秀波”的脸换掉,就不用苦了后期把已经录制好的北京卫视春晚中吴秀波的镜头全部剪掉了,要知道之前浙江卫视某综艺的剪辑师可是花了3天3夜才把吴秀波的镜头剪没。
这样一想,原本被封禁被声讨的AI换脸技术用到正道上后,反倒成了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让后期制作人们省时省力还省钱。不仅如此,AI还开始跨界做主持人了呢,这不在全国两会期间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亮相,再次引发全球媒体圈的关注,海外媒体争相报道,评价“新小萌”——“除了嘴唇动作稍显僵硬外,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ps:数小君已经在担心自己的饭碗会不会被她抢走哇?!)
其实早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就已经联合搜狗发布了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今年2月19日,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又在北京发布了全新升级的站立式AI合成主播,;现在又发布了全球首个AI女主播。据此新华社称,每一位AI合成主播都可以“每天24小时在其官方网站和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工作,从而减少新闻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人工智能与新闻采编深度融合,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技术本无害,就怕用的人别有用心。所以,科技的突破究竟是福是祸,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
(数据观 整理/方茶云 播音/石煜倩)
责任编辑:李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