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块链技术重塑金融业
所谓区块链技术是指建立在特定计算机网络和共识机制基础上的分散式记账系统,可以在没有信用中介或集中清算机构的情况下,完成点对点交易并更新账簿。与传统互联网技术相比,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介化、链式结构、共享账簿、智能合约、拓扑结构等五大特点,应用于金融领域可以简化交易环节、快速处理业务、减少资本占用、节省系统和人工费用。
区块链领域的研发特点
鉴于区块链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欧美大型银行、交易所等金融机构以及IT巨头积极布局、加快研发,筹划行业标准和技术准则。国际监管机构也紧追创新步伐,着手研究新的监管框架。为此,我们对欧美17家代表性机构与监管部门的研发现状进行了研究。总的来看,欧美业界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研发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通过单边、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掌握技术前沿、引领研发方向。设立区块链实验室,储备技术人才,自主开发区块链应用。例如,瑞银在伦敦的工作室、Visa在印度的研究中心。又如,花旗的“花旗币”、高盛的“SETLCoin”平台、纳斯达克的区块链系统Linq等。参股区块链创业公司,了解技术前沿、加快应用开发。例如,摩根大通参股数字资产控股公司DAH,MasterCard参股DCG公司。又如,巴克莱通过“孵化器”项目,选择一系列有潜力的区块链公司开展合作。机构之间深化合作,成立区块链联盟。例如,由摩根大通、高盛等逾50家大型机构组成的R3金融业联盟,由IBM、英特尔、R3等组成的Hyperledger跨行业联盟等。
二是研发更加侧重许可链。例如,R3联盟用于银行间的测试系统就是一种许可链。瑞银“通用结算币”的流通平台也是一种许可链。公有链的应用开发逐渐减少,Visa曾在比特币公有链上进行跨境汇款测试。
三是跨境支付应用多见,其他应用还处在论证或早期研发阶段。例如,采用Ripple平台进行国际结算,摩根大通、花旗、巴克莱、桑坦德、SWIFT均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跨境支付测试。此外,据悉DTCC与大银行近期合作完成信用违约掉期(CDS)交易测试,并正在与DAH合作开发回购交易应用。
四是监管部门对区块链持包容开放态度。英国、新加坡出台政策,鼓励区块链研发。美国监管部门、银行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已开始着手讨论制定针对金融科技创新的新监管框架。业界也有意识地加强与监管者的密切沟通,以保证正确的研发方向,同时引导制定监管规则。
区块链技术将全面地重塑金融业务
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全面地重塑金融业务。具体来看,区块链应用分为三阶段:区块链1.0:包括虚拟货币、相关交易及支付结算,目前已逐步商业化。例如,比特币或者利用比特币在区块链平台上进行转账支付。区块链2.0:金融领域各类业务及其他经济活动,一部分应用已处于开发测试阶段。例如,证券回购、股票、债券与衍生品交易等。区块链3.0:非经济领域,绝大多数应用还处在概念论证或早期研发阶段。例如,政府管理、法律、科学、教育、健康、艺术、文化以及通讯产业等。
(一)外汇清算
外汇清算(特别是跨境支付结算)是虚拟货币基础上的拓展应用。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额逾5万亿美元。外汇清算有两种传统模式:清算机构清算;若汇款行和收款行在某家代理行均存在账户,可通过账户行内部转账。但无论哪种模式,都要涉及SWIFT系统、汇款行、汇款行代理行、清算机构(系统)、受益行代理行、受益行或者账户行等诸多环节,汇款人或受益人因此要承担汇款、清算、解付等多项费用。
区块链通过去中介化,由分散节点构成的区块链平台,自动完成清算,从而越过SWIFT系统、代理行、清算机构等环节,完成点对点交易。这种模式将显著提高跨境支付效率,节省交易和运营成本。欧洲议会报告称:与跨境汇款约7%、在线支付约2%—4%的资金成本相比,未来区块链很可能使资金成本降至1%以下,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节约支出200亿欧元(约230亿美元)。
谷歌、桑坦德银行等研发的Ripple平台就是一种发展较为成熟的外汇清算应用。该平台建立在瑞波币(全球市值第三大的虚拟货币)公有链基础上,号称SWIFT2.0。借助Ripple平台,银行不必再通过SWIFT网络、清算机构或账户行,就可实现实时的外汇转账,并且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
Ripple设有“网关”,作为平台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通过“网关”,用户可以把法定货币兑换成瑞波币,在利用Ripple平台实现资产转移后,再通过“网关”把瑞波币重新兑换成法定货币,完成外汇支付。此外,“网关”还可以承担反洗钱或客户身份识别等合规职能。目前,德国Fidor银行、美国CBW银行及CrossRiver银行已采用该平台进行国际结算。西联汇款、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等着手与Ripple展开合作。桑坦德英国子行今年5月发布了一款基于Ripple平台的手机汇款应用(App),并在员工内部展开测试。该应用覆盖英镑、欧元、美元三大币种,欧元可汇至21个国家,美元可汇至美国,支付上限1万英镑,结算时限从目前1—3天缩短为24小时以内。
(二)银团贷款
银团贷款通常由一家或几家银行(经纪人)牵头筹组银团、包销承贷,经借款人同意后,再把贷款分销给其他银行或机构投资者。美国银团贷款市场较为发达,2015年共发放贷款2570亿美元。一笔银团贷款平均需要21天才能办结,因为涉及借款人、牵头行、代理行、参加行等多家机构,相关各方要就贷款细节达成一致、签字确认,还要分别完成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以及FATCA等合规审查。
采用私有链,让所有经纪人共享统一系统平台,对进入私有链的客户进行事先的反洗钱、身份识别等合规检查,可大幅节约各相关机构的系统支出及人员费用。嵌入智能合约,通过预授权和自动执行,加快业务发起、分销、贷款条件签字确认等环节的处理速度,将有效缩短业务时限以及资本金占用。此外,共享账簿确保了各相关机构可以及时了解贷款余额和债权人信息变更。思科预测,银团贷款办理时间有望可从21天缩短到3天内。另据高盛估计,金融业每年将节省3亿美元。
(三)证券回购
证券回购是金融机构融资融券的重要手段。2015年,美国证券回购市场日均融资规模达2.8万亿美元。证券回购市场有两种交易模式:双边或三方回购。前者是资金出借人与借款人(或证券出借人与融券人)直接签订双边协议。后者是双方在托管结算机构开立账户并进行交易,由该机构负责资金清算和质物转移。美国存款信托和结算公司(DTCC)旗下固定收益清算中心(FICC)是典型的托管结算机构。
上述两种模式形成的证券回购市场存在以下缺陷:涉及结算、清算等环节和资金、质物的多方流转,操作复杂、交易时限长、结算风险增大。证券经纪人存在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借款人需要长期融资,但资金出借人倾向隔夜回购交易。国际金融危机后,考虑到上述模式的潜在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大幅提高了证券回购的经济资本,限制了业务发展。
区块链利用去中介化,一定程度上可以绕过证券经纪人,简化证券回购市场上的结算清算环节,加快交易处理速度,大幅提高轧差量。据高盛预测,美国回购市场轧差量将从目前约20%提高到50%—60%,证券经纪人资产规模会大幅压缩,从而节约资本金占用500亿美元。另外,智能合约可取代托管清算机构,根据交易条件,实现资金与质物的自动转移;共享账簿则可以反映资金与质物的实时状态。
(四)股票交易
股票交易涉及一系列中介。以美国为例,包括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经纪人或做市商、托管银行以及DTCC等。表面上看,股票交易瞬间完成,但随后的交割清算流程却很复杂,一般3天才能处理完毕。同一笔交易需要经过相关方各自的内部账务系统处理,大约10%的交易需要手工参与,既影响效率又存在操作风险。
采用区块链,绕过交易所、股票经纪人或做市商、托管银行以及清算机构等中介,可缩短交易后的交割清算时限,降低结算风险以及资本金占用。嵌入智能合约,通过预授权提高验证确认与批准环节的自动化水平,会进一步加快相关机构各自中后台的授权审批速度,节约系统与人工投入、避免操作风险。据高盛预测,区块链未来可为美国股票交易节约经济资本和费用20亿美元。
(作者单位:王焯,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国际金融部;汪川,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陈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