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慧城怎么建?成都10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方向
4月23日,成都市经信局、成都市发改委等10部门于印发了《关于支持建设成都5G智慧城涵养生态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据悉,5G智慧城涵养生态圈将运用“专业会展+产业功能区+N”模式,以成都高新区为主体,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示范应用,加强开放合作,充分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培植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5G产业生态体系,促进成都市5G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实施意见》,到2022年,5G智慧城初具规模,5G产业链企业达300家,5G产业规模突破120亿元,带动成都高新区5G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打造5G产业生态样本区。
同时,集聚一批5G高层次人才,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内5G标准制定20项(含)以上,建设一批5G类创新平台和孵化载体,聚焦智慧城市、未来产业、未来生活建成一批5G行业创新应用示范标杆项目,打造创新生态试验区。
关于支持建设成都5G智慧城涵养生态圈的实施意见
成经信发〔2020〕2号
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级相关部门,有关单位: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引擎。为紧抓国家加快5G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5G商用机遇,以新川创新科技园为核心,全力打造5G智慧城,以点带面引领全市5G产业创新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家“网络强国”战略,落实国家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决策部署,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功能区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围绕“人城产”理念,突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运用“专业会展+产业功能区+N”模式,以成都高新区为主体,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示范应用,加强开放合作,充分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培植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5G产业生态体系,促进我市5G产业快速发展。
(二)发展原则
以专业会展为龙头。按照“以展促会、以会促产”的理念,深挖会展与5G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通过自主策源、境外引育等塑造5G会展新形象,依托高能级会展流量牵引,发挥专业会展对园区在招商引资、人才交流、成果展示等方面的引擎作用,充分汇聚5G创新资源,促进5G产业聚链成圈。
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充分发挥产业功能区作为产业发展的空间主体作用,以宜业宜居为目标,针对性完善功能区内生产、生活与生态等各项功能,以优质的生态、生活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以人才吸引企业与生产要素集聚,以定位明确、功能完备、要素齐全的产业功能区助推产业发展。
以“N个核心要素”为驱动力。围绕5G产业发展趋势和个性化需求,加大资源倾斜力度,高效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资源、应用场景和行业政策等核心要素,以核心要素为驱动力,推动各要素间协作互动,加快构建成熟完备、跨界融合、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多方合作的5G产业生态。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5G智慧城初具规模,5G产业链企业达300家,5G产业规模突破120亿元,带动成都高新区5G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打造5G产业生态样本区;集聚一批5G高层次人才,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内5G标准制定20项(含)以上,建设一批5G类创新平台和孵化载体,聚焦智慧城市、未来产业、未来生活建成一批5G行业创新应用示范标杆项目,打造创新生态试验区;建成一批商业中心、邻里中心、艺术馆、科技馆、人才公寓、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构建15分钟生活圈,打造生活生态示范区;形成因地制宜、先行先试的5G产业特色政策支撑体系,打造政策生态先行区。
二、重点任务
(四)加快发展5G专业会展
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四川省支持,市、区协同引进、策划一批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力的5G产业会议、展览、创新创业赛事等落户成都,打造5G会展名城。完善5G智慧城会展设施配套,建成规模、数量匹配的会展专业场馆、会议多功能厅等载体,引进四星(含)以上的品牌酒店2个,聚集一批特色品牌餐饮酒店,优化安保、停车等会议服务,提升会展承载能力。围绕5G主题元素,组织开展的会议论坛、赛事、项目路演、成果展示、现场体验等活动,按活动规模、影响力等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投促局、市文广旅局、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成都高新区)
(五)加快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水、电、气、消防系统、垃圾分类等设施。加快建成四横四纵城市主干路网和多级慢行绿道,形成以3条地铁和BRT(快速公交系统)为主,社区公交为辅的交通体系。合理确定产业、住宅、商业用地比例并充分混合,建成幼儿园13所、小学8所、中学3所、医院1所、社区综合体8个、人才公寓2500套(含)以上,满足14万人居住就业。以《成都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规划设置管理暂行办法》为指引,授权成都高新区负责5G智慧城基站规划、建设审批等工作,并探索建立一个部门负责园区基站建设审批的工作机制。合理选择使用公共建筑等站址资源,杆塔按“一杆多用”规划和建设(改造)。新建基站尽量采用直供电,存量转供电基站基本完成直供电改造,严格落实转供电收费相关规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应急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委、市教育局、市经信局、成都高新区)
(六)支持打造专业化产业载体
在5G智慧城规划打造新川总部商务区、成都5G智慧城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慧医疗医学中心、5G互联科创园、TOD商业中心等高品质科创空间。支持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按项目投入比例每年给予最高5000万元补助。市区两级联动,完成5G智慧城规划编制,其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在成都高新区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保障。探索建立5G智慧城重点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快速审批机制。对重、特大产业化项目,率先探索实施新型产业用地政策;依托省、市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片区综合开发。(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投促局、市财政局、成都高新区)
(七)加快壮大5G创新主体
支持5G智慧城重点企业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核心产品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立足成都科技资源和在太赫兹领域的基础优势,支持企业积极参与6G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标准体系研制等,集聚产业先发优势。支持园区企业开展“校企双进”“5G人才海外行”“5G人才高校行”等活动,打通企业与优秀人才的对接渠道。对园区企业引进并经成都高新区认定的重点人才,购买成都市范围内的住房不受户籍、社保缴纳时限的限制,符合条件可申领“蓉城人才绿卡”,分层分类享受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入园、医疗、创业扶持等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人才办、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新经济委、成都高新区)
(八)加强5G创新载体建设
支持5G智慧城优势企业面向5G共性关键技术、关键产品以及创新成果转化搭建创新平台,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面向5G产品研发、行业融合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并按规定给予补助。优先在园区建设科技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载体,鼓励其加大对5G智慧城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财政局、成都高新区)
(九)加快5G企业引育力度
市、区协同,瞄准国际、国内5G领军企业开展高端精准招引,优先在5G智慧城布局落地,并按政策兑现奖励和补贴。建立园区5G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集合各级各类政策,实施动态滚动支持,着力发展一批“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将5G智慧城企业优先纳入市新经济“双百工程”重点企业培育。支持园区企业为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5G产业发展基金、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创投基金向园区企业倾斜,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园区的合作共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加快布局6G等重大前沿产业,围绕太赫兹关键设备、产品等领域,加大企业招引和培育力度,汇聚一批骨干企业,奠定坚实的可持续发展基础。(责任单位:市投促局、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成都高新区)
(十)加快培育5G应用场景
聚焦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领域的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网络、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未来产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未来生活三大类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市新经济应用场景等资金引导作用,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动成都高新区和企业打造一批特色应用场景,建成全市规模最大、布局最集中的5G产品创新应用“试验场”。支持园区企业提供5G、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率先在全市各级党政部门和国资企业推广使用,将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重大装备首台(套)、软件首版次补助。(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市文广旅局、市教育局、市网络理政办、市国资委、成都高新区)
三、组织实施
(十一)落实主体责任
发挥主体作用,成都高新区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财力保障,出台行动方案,狠抓任务落实,实现一年一个台阶,三年达成目标。加强统筹指导,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统筹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强化资源整合,市级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布局、资金安排、试点示范等方面对5G智慧城建设予以优先支持。(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公园城市局、市新经济委、市博览局、成都高新区)
(十二)细化考核评价
市经信局、市政府督查室等有关部门加强动态跟踪和科学评估,建立5G智慧城工作推进考核评价机制,围绕重点任务分年度细化、分部门落实、分阶段考核。定期开展园区、项目单位对成都高新区、市级部门的工作满意度测评,推动形成“考核一张网、全市一股劲”的联动氛围。(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政府督查室、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公园城市局、市新经济委、市博览局、成都高新区)
(十三)有效期
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三年。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 成都市财政局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 成都市博览局
2020年4月23日
责任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