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破产是假,一路向窄是真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1月16日,苏宁易购官方微博发出一条声明,称“苏宁易购十二月底宣布破产”系谣言,公司经营一切正常。虽然苏宁易购及时澄清了破产谣言,但是这位昔日的线下零售巨头路越走越窄却是不争的事实。

苏宁成立于1990年,起家于空调经销业务,在2009-2012年期间连续位居中国连锁百强之首,称其为当时的“街头霸主”一点也不为过。现在的苏宁跟当年完全没法比,不仅现金流每况愈下,深陷债务困境,在电商之战中也是越战越退,攻守两难。

苏宁的三十年

“一部零售史,半部看苏宁”,这是零售业内部人士给苏宁的评价,苏宁在中国零售业发展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1990年,张近东手握10万元正式“下海”,在南京宁海路一间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门面里创立了电器专营店——苏宁。

1993年,苏宁在南京掀起了空调的价格战与广告战,引来南京八大国有商场的联手“封杀”,但苏宁凭借独特的送货、安装、维修、保养一条龙服务以及大手笔的促销活动,打破了八大商场的联合封锁,1994年,以年销售5.6亿的成绩,成为全国空调销售额最大的卖场。

1999年是苏宁的一个重要的转折年。这一年苏宁停止开设单一空调专卖店,全面转型大型综合电器卖场,喊出3年要在全国开设1500家店的连锁进军口号。1999年末,苏宁进行了壮士割腕的战略决策,砍掉年销售额达几十亿的批发生意,在南京新街口开办了当时中国单店营业面积最大的综合电器店,全面导入连锁经营模式。

得益于连锁规模优势,苏宁2001-2003年的营收年化增长率达到53.63%。彼时,黄光裕的国美电器与张近东的苏宁电器,一北一南,是当时中国最活跃、也是最受关注的零售业巨头。

2004年,国美、苏宁分别登陆港交所及深交所上市,此后近10个月,苏宁电器领跑沪深1400多家公司,成为当时第一高价股。

说句题外话,2000年到2008年,国美与苏宁展开了漫长而艰难的8年对抗,时间及地域跨度之广几乎是中国商业史上之最,当时两家的竞争已经发展到“哪里有国美,哪里必有苏宁”,媒体们将这场战役称为“美苏争霸”,这场大戏最终以国美电器实控人黄光裕被调查落幕。

2008年末,国美失势,苏宁日后的对手京东还未成气候,在对手“空缺”时期,苏宁在一二线城市迅速扩张。

2009年是苏宁的战略转型年,从这年开始,苏宁积极拥抱互联网,上线苏宁易购,提出了“科技转型、智慧服务”的新十年发展战略。但是,此时距离京东开辟网上商城,已经晚了5年。

2010-2012年,苏宁易购迎来了业绩爆发的高光期。尤其是2011年,苏宁易购净利润录得48.86亿元,扣非净利润46.24亿元,达到上市后扣非净利润的巅峰。此外,2010、2011年新开门店数量较2008年均成倍增长,苏宁当时可以说是吃尽了线下家电连锁零售的规模红利。

虽然当时苏宁在线下市场风光无两,但是当时大众消费习惯已经往线上转移,电商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而来。2010年,淘宝仅“双11”的销售额就超过了9亿元,同比增长1772%;京东商城全年销售额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从这时候开始,张近东才真正看清局势,宣布要转变成一家科技企业,2012年苏宁正式提出“去电器化”的线上下融合模式,2013年正式更名为苏宁云商。

然而,“云商”模式的转型并非一朝一夕可实现,苏宁在时间、资金和人力等方面上都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就在苏宁花了大力气跟上电商大部队节奏后,传统电商增长“瓶颈”显现。

2016年,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上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引发了零售业的全新变革。次年,京东提出“无界零售”,苏宁则提出了“智慧零售”,随后,苏宁围绕零售业态开疆拓土,在物流、投资、科技、文创、金融和体育等产业均有涉猎,并大手笔进行投资和并购,如入股万达商业及收购迪亚天天、万达百货及家乐福中国等,试图打造一个线上线下超级复合型的零售生态。

即便积极转型,苏宁也已然被电商大部队落下了。此前,苏宁易购回应称,2021年的第三季度是苏宁易购三十年发展历程中最艰难的时期,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表面风光,实际慌张

伴随苏宁的转型,其资本故事不断更新,收购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等,都赚足了大众眼球,但是,一系列的扩张并没有让苏宁恢复往日的荣光,反而使苏宁一步步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境地,最终导致张近东只能无奈出售股份“回血”。

   从股价来看, 苏宁这几年在股市上的表现并不好,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分析道:“股价表现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它整体的主业一直在亏损,这几年出现的报表盈利,主要是靠出售资产。在这种情况下,二级市场表现不佳是正常的。”

   从苏宁易购近几年财报来看, 其营收规模不断扩大,且2017年以来苏宁易购净利润出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高达133.28亿元,2019年有所下滑,为98.43亿元。但仔细分析财报不难发现,这些都只是“表面风光”,收购及出售所持股票、旗下资产是支撑苏宁总体净利润的主力军。

  从单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扣非净利润来看, 自2014年以来,苏宁易购扣非净利润持续为负,意味着苏宁易购的主营业务早已不再赚钱。而在收购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出尽风头的2019年,苏宁易购扣非净利润亏损达到了新高度,亏损57.11亿元。

连年亏损的情况在今年也没有得到好转。苏宁易购在今年10月末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苏宁易购营收约219.68亿元,同比下降64.82%,亏损41.16亿元,同比下降676.73%。综合前三季度来看,营收1155.7亿元,同比下降36.1%,亏损75.68亿元,同比下滑1483.29%。

苏宁易购方表示,今年6月以来持续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使得公司核心电器3C业务的库存商品规模创历史最低值,销售规模急剧下滑,带来了经营业绩的大幅度亏损,毛利额大幅下降。

   苏宁易购的财报表现,只是整个苏宁系债务问题的一个缩影。 其第三大股东,苏宁电器的问题更甚。截至2020年底,苏宁电器集团的流动比率仅约0.82,流动负债中,约1005亿为有息债务,而货币资金仅为323.87亿,加上265.97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仍有高达415亿的缺口。

   在电商之战中,苏宁越战越退。 据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第2季度,天猫成交总额占据市场份额63.6%,排名第一。京东占市场份额为27.9%,排名第二。唯品会排名第三,其市场份额为3.3%。苏宁易购和小米有品分别以2.9%和0.5%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和第五。

不止电商发展受困,曾以线下渠道为王的苏宁易购在线下同样遇到了不小的困境。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上半年苏宁易购旗下的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家乐福超市、红孩子母婴店分别关店125家、8家和27家,均高于开店数量。由于门店大量减少,各类型门店的同比销售也显著下滑,其中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同比下降10.26%,家乐福超市下降18.88%。

不仅如此,据中国基金报报道,近期苏宁出现大量关于公司“理财”到期无法兑付的投诉,涉及人员多为苏宁员工及前员工,单个案例涉及金额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公司也在内部发出通知,拟单方面采取延本付息的方式,本金兑付时点最晚推迟到2022年11月30日。

   积极求变,苏宁能走出危机吗?

从中国家电零售巨头,到如今不断“卖身”偿还债务,深陷亏损泥潭,苏宁易购所经历的大起大落,着实让人唏嘘不已。但是,苏宁易购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积极求变,以期打开新局面。

据证券时报报道,苏宁易购在今年7月引入国资战投、完成董事会改选,公司开启新阶段。

7月12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张近东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被聘为公司名誉董事长,张近东提名其子张康阳作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7月29日,阿里提名的黄明端、刘鹏被选举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并聘任任峻为苏宁易购总裁。

7月初,苏宁易购宣布引入战投,实现混改和增信。当时,苏宁易购公告显示,江苏、南京国资联合阿里、小米、海尔、美的、TCL等多元资本共同组成新新零售基金二期,对于以家电零售业为主的苏宁易购来说,此类战略股东的进驻,或许能更好地帮助苏宁易购扭转当前不利局势。

虽然苏宁易购目前面临的困境在短期内很难解决,但是市场对于苏宁易购未来的发展整体还是看好。

易观分析流通行业中心高级分析师陈涛认为,苏宁要走出困局,仍然需要依靠它发家的业务——线下零售。“这是别的电商平台在短时间内无法复制的。”他解释道,随着电商平台在一二线城市的发展趋于饱和,未来下沉市场将会是重要战场,而在下沉市场,线下实体店仍然是最容易接触用户、打动用户的渠道,京东也在大力使用线下模式攻占下沉市场。因此,苏宁多年以来的线下资源和经验,对其未来的战略调整将有所帮助。

目前,线上留给互联网企业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小,巨头们纷纷开始向线下发展,相较而言,苏宁易购的线下资源还是具备很大的竞争优势,伺机而动,抓住机会翻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此外,即使线上市场占有率不够高,苏宁易购作为一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的零售企业,仍然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定哪天苏宁易购就逆风翻盘,像苏宁易购董事长黄明端、总裁任峻曾致信全体苏宁易购员工信中提到的那样,回到该有的市场地位。

苏宁易购破产是假,一路向窄是真

责任编辑:蔺弦弦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