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20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实融合的本质认识是什么?如何把握数实融合的重大机遇?近日,阿里研究院重磅发布《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
报告指出,经验揭示,数实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可能路径,化渐进性量变为飞跃性质变。产业技术创新,化不可能为可能;数字技术创新,化不确定为确定。两大技术创新的效应叠加,引发产业和结构重构;两大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经济高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国的数实融合拥有政策的天时、技术的地利、数字化的人和,中国经济急需开启一场“效率革命”。
关键发现
1.数实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可能路径
·实体经济有数字化和非数字化之分,数实融合是数字化向非数字实体经济的应用、渗透和重塑。
·产业技术创新,化不可能为可能;数字技术创新,化不确定为确定。
·全球看,两大技术创新的效应叠加,引发产业和结构重构。
·两大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经济高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的实体经济是高质量的实体经济。
2.把握数实融合的要素、路径、任务、阶段标志四大特征
要素特征:以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数据资源、数字人力为关键要素。
路径特征:以创新驱动和结构升级为变革路径。
任务特征:以产业数字化为主要任务。
阶段标志特征:以IT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阶段标志。。
3.抓住数实融合第三次浪潮的战略机遇
数实融合已经经历了两次发展浪潮,每一次浪潮中,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都完成了升级。
第一次浪潮是信息技术向工厂、办公室、家庭渗透,诞生了市值超万亿规模的企业。
第二次浪潮是Web、APP、云计算向消费、商业、支付、物流广泛渗透,诞生了市值超十万亿规模的企业。
第三次浪潮正扑面而来,万物智能向大交通、大能源、大制造、大健康、大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会否诞生市值百万亿规模的企业,或千行百业乘浪而起,出现一大批市值超十万亿规模的企业群,我们拭目以待。
4.把握穿浪前行的三大要点
要点一:颠覆式智能技术创新是数实融合第三次浪潮的起点。今天全球技术创新已经呈现加速演进发展态势,需要对颠覆式技术创新更加敏感并及时跟进。
要点二: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期待着产业技术的突破与智能技术的发展形成呼应。智能汽车已经成为典型场景。需要优化投入,促进智能技术在长产业链的大行业中,与产业技术形成互动。善于利用科技平台作用,把握融合机会的行业和企业,在拥抱第三次浪潮时将掌握更多先机。
要点三:数实深度融合涉及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推动数实融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伦理,倡导开放、透明、分享、责任和敏捷治理的理念,做到有底线、有红线地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
数实融合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1.政策的天时
近年来,信息化持续深入推进,数实融合迎来发展大时代。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两化深度融合”到十九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带来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2.技术的地利
在数字技术驱动下,实体经济正在经历数字化的“转基因工程”。
从工业基建到数字新基建,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芯片、5G等数字“新基建”夯实实体经济的发展根基,从“铁公机”到“云网端”。从“上云”迈向“用云”,云计算是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底座,也是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其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前,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行业应用逐步深化,云计算将进入全新发展周期。我国云计算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21年云计算市场规模为3229亿元,年增速达54.4%。我国企业上云已经进入深化阶段,已从互联网拓展至政务、金融、工业、医疗、交通等领域。我国云计算行业应用从“资源上云”正式迈入“深度用云”,“上云用数赋智”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3.数字化的人和
今天,我国网民数量超10.52亿,70%的人口已经“触网”。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将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等生活方式进行数字化的重构。
今天,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快速发展,根据《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我国平台企业创造就业约2.4亿,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约家政服务员和网络主播等平台用工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新就业形态,平台在助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就业稳定器作用。互联网营销师、数字化管理师、低代码开发工程师等一大批新岗位、新职业应运而生。
求职路上,越多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拥抱新职业,开辟职业“新赛道”,涌动经济新活力,释放就业新空间。
具体内容如下:
责任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