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数据时代·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巡礼”北京篇之一:“小数据”汇聚大能量
“小数据”汇聚大能量
——“对话大数据时代·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巡礼”北京篇之一
【编者按】大数据时代,数据正在成为一种生产资料,成为一种稀有资产和新兴产业。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可以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和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为此,2013年以来,贵阳抢抓大数据时代机遇,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短短几年,贵阳从“跟跑者”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大数据成为贵阳最耀眼的标签和名片,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正加速集聚。
今年5月,首届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在贵阳举办。为进一步展现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状况,由数博会组委会主办,贵阳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省、市媒体开展“对话大数据时代·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巡礼”大型跨省主题采访活动。
在这一背景下,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整合旗下贵阳日报、贵阳晚报的采编资源组成报道小组,分赴北京、银川、深圳、杭州四地采访。同时,结合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以对话报道的形式,探寻各地发展大数据产业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以期推动贵阳大数据优势资源“走出去”,更好地服务国家大数据战略。
今起,将推出“对话大数据时代·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巡礼”系列报道。
4月21日,北京阳光明媚。中午,随着游客的增多,西长安街保洁员李顺德变得更加忙碌。只见他来到一个垃圾桶前,轻轻地将桶内的垃圾搬上车,然后用手机APP系统扫描垃圾桶上的二维码。
李顺德说:“现在,只要桶内垃圾满了,后台就会发指令给就近的保洁员,然后我们必须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理。扫描垃圾桶上的二维码,数据会回传到数字云管理平台,证明垃圾已经清运完毕。”
这是此次“对话”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之际巧遇的一幕。除垃圾桶外,这样的二维码,北京部分路段的报刊亭、路灯杆、指路牌等公共设施也在逐步安装。它的好处在于,不仅摸清了公共设施的底数,而且公共设施破损后也知道该找谁。
小小的二维码,不仅是北京构建数据开放共享生态体系的一个剪影,更折射出这座城市“小数据”背后汇聚的大能量。
A、主动开放 推动政务数据“聚通用”
数据开放是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的一个前提。但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彼此孤立,犹如一个个“数据孤岛”,造成了数据杂乱、缺乏规划、难以共享的问题。
政府数据如何对公众进行有效开放?早在2012年10月,由北京市经信委牵头建设,北京市各政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正式上线运行,向公众开放各类数据。
该网站主页包含旅游、教育、交通、医疗等门类的数据,点开“最热下载”和“最新数据”等版块,还能了解相关实时动态。
统计数据显示,仅2016年,该网站就向社会全面开放378类数据集,数据记录共计160余万条,这些数据来自38个市政部门,与上年相比,新增62类数据集,更新226类数据集,新增和更新数据118万余条。
此外,该网站去年向社会定向开放了环保、交通、气象等九个部门的65类数据集,数据记录共计7500余万条,比上年新增44类数据集,新增数据记录7400余万条。
政务数据共享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北京政务数据的应用。“比如,我市通过举办‘大数据应用创意大赛’,引导企业和个人基于开放的数据,参与政务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北京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北京市成功开发出“健康备忘提醒”“农民乐”“我的校园”“逛逛博物馆”“E上学”等一批APP应用软件,这些软件成为解决社会“痛点”的利器,并成为北京市新的“数据源”。
B、打破壁垒 为市民提供精准化服务
政务数据的开放,解决了数据共享问题,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开放共享的数据,是不是真的好用?是不是真的有用?这成为北京市思考的问题。
北京市发现,虽然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摸清了管理事项底数,各部门也建立起独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但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并不顺畅。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以来,北京市理清思路,开始从政府管理转向政府服务,以满足百姓需求,并迅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启动北京通数据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这段时间,在北京市民的手机中,有一款十分火爆的APP“北京通”。它是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服务协同的升级版软件,优势在于让市民告别办一件事登录无数个网站、上无数个APP和寻找无数个公众号的烦恼。
前几天,来自重庆的“北漂”张民瑞,想办一张居住证,原本以为会很麻烦,没想不到2个小时就在辖区派出所领到了居住证,“不用再开各种证明,通过实名认证的‘北京通’就证明了你就是你,不用再每个部门去跑,真是太方便了。”
今年1月1日试运行以来,“北京通”卡累计发放超过1200万张,通过与第三方应用联合提供服务,让一定区域内的市民享受到“北京通”APP缴费、消费等功能,正逐渐成为每位市民的服务管家。
北京市民唐明泉老人说:“过去,身上要带各种卡,一个卡包里至少3到5张卡。现在,通过‘北京通’,领取养老补贴、乘坐公交车等,一部手机就能全部搞定。
未来,北京将加快通过“北京通”,进一步对社保、就医、教育、交通、金融等多个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和卡证应用进行融合,打破数据共享不畅的壁垒,为市民提供精准化服务。
C、实现共赢 数据驱动激发产业活力
TalkingData(北京腾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北京东直门外大街的一家小型大数据公司,创业六年来,团队始终坚持一件事:“用数据说话”,帮助客户转型升级为数据驱动型企业。
在该公司实时更新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每天处理超过20T移动海量数据,服务的移动APP在12万款以上。
“我们通过数据的采集、处理到数据的分析,再到数据的应用与咨询,帮助客服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注重把公司内部的生态圈延伸出去,和外部各行业的生态系统进行融合,这是我们能够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TalkingData高级副总裁蒋奇说。
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看来,大数据时代,未来的商业是无边界的世界。在这个前提下,大到一个地区,小到一家企业,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就在于开放性、生态性够不够。
中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活动规模庞大。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必将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这场数据产业争夺战中,蒋奇之所以选择留在北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北京在不断把制约创新的环节删掉,让孤岛式的创新自由开放地连接起来,使创业者有机会去实现价值。
像TalkingData这样的行业“独角兽”,在北京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专心做好自己,从不贪大求全,采取开放共赢的方式,在不断跨界融合创新中,集各家之所长,解决遇到的发展问题。
依托这样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北京正逐步形成市场、应用、产业、技术等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抢占未来大数据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赴北京报道小组
杨丰源 杨林国 樊荣/文 王弘扬/图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