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将出台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合肥将出台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市民就业、看病、上学、旅游都能享受到大数据的便利
2017年,政府部门实现业务数据共享互通;2020年,建成市级大数据交易平台,大数据发展为千亿元产业!2016年12月30日,合肥市政府第80次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合肥市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2020)》,大数据时代将为市民带来更多便利。
大数据 将成合肥的千亿产业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大数据时代 已然到来。按照《行动纲要》,在不久的将来,大数据将成为合肥市的千亿产业,在其基础上政府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到2017年,建设全市统一的市级大数据平台,完善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搭建政府数据资产运营平台和宏观经济大数据监测示范平台,基本实现政府部门业务数据互通共享。”从时间节点上看,《行动纲要》为大数据发展描绘了2017、2018、2020三个阶段。其中,到2020年,合肥市将建成市级大数据交易平台并投入运行,全面完成政府数据资产运营平台,全市大数据及相关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产值超100亿元企业1-2家、超10亿元20家,从事云计算、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安全和行业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达到300家以上。
“走进大数据时代,出台行动纲要很有必要。”市长凌云强调,在总体纲要的基础上,合肥市还要制定2017年的行动纲要,主攻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取得大数据运用的突破性进展,否则后面的产值将无从谈起。
突破信息孤岛 不交数据交帽子
攻坚行动、云端行动、强基行动,在《行动纲要》中给大数据发展准备了“三大战役”。市长凌云表示,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共享,就像是金矿被掩埋在尘土中,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因而,在突破信息孤岛的“攻坚行动”中,政府部门若不交数据,领导干部就应交出“帽子”。
所谓的“攻坚行动”,旨在突破信息孤岛,为大数据发展扫清障碍。在此期间,合肥市将依托龙头企业,整合政府信息资源,组建市级大数据平台,推动政府数据开放,破除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快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社会信用信息库等建设,建立数据共享开放目录,明确各类数据开放属性,并对该目录持续更新和补充。
此外,通过“云端行动”,合肥市将建设市级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通过统一标准将市级各部门的传统政务应用迁移到该平台上,开放数据接口,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传统分散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向集中管理方向发展。实施“强基行动”,合肥市将实现公共区域4G网络和无线网络全覆盖,落实网络提速降费。
市民生活 将因大数据而改变
大数据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其实不然,它将跟每个市民息息相关,就业、看病、上学、旅游都将走进大数据时代。在《行动纲要》中,合肥市将强化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增强民生服务的普惠化。
看病难、看病贵,这些市民备受关注的棘手问题,未来或许会因大数据而缓解。按照计划,合肥市将构建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建设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计划生育和综合管理业务的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 大数据应用 体系。综合运用医疗健康大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动医疗卫生改革,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在教育领域,合肥市将构建“教育云平台、智慧校园、智慧课堂”三位一体教育信息化体系,为教育决策、学校布点、新生入学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在线教学模式”也将得到推广,建设学校教学质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估系统,为学生创设量身定做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课程。
在市民出行方面,大数据也将大显身手。未来,合肥市将依托智能交通系统,建立市级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提升协同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整合道路传感器、监控视频、卫星定位设备、气象监测设备等产生的海量数据,开展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智能导航等服务应用,为城市交通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政府服务 将实现“一网通办”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捷,还体现在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在不少市民的印象中,找政府办事往往是“章难盖”“事难办”“踢皮球”,这种传统观念将被大数据颠覆。未来合肥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实现“一号一窗一网”。
所谓的“一号”申请,就是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认共享。
在此基础上,依托合肥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社区综合受理窗口,建立政务服务事项优化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涉及多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协同办理机制,从而实现“一窗”受理。县(市)区、镇街、村居综合服务机构也将实现功能升级,制定政务服务事项分级进驻办法,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
“一网”通办,更是让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办好各项公共事务。具体来说,市民以身份证号码为标识,运用身份证认证、手机绑定认证、人脸识别等多种方式,实现政务大厅、政府网站、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多渠道一次认证、多点互联、无缝切换,从而办理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事务。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