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办案系统助力证据审查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随着数据采集、整理建模、逻辑分析、自动决策等人工智能的运用,司法领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加快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善于运用智能办案系统依法、规范收集和审查证据,不仅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笔者认为,审查起诉环节运用人工智能系统审查证据,关键是把握智能办案系统的特性,充分发挥其助力审查优势。

利用系统的大数据性,提高审查研判效率。智能办案系统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技术内核,能最大限度地收集、学习和归纳信息,服务案件审查。智能办案系统中既有刑事法律文书、典型案例、司法信息等大量数据,也有嵌入证据标准、证据规则等的智能化办案程序,使其中的数据可检索、可关联、可抽取,有利于提供针对新卷宗抽取数据、推导审查的方法策略。而且,随着系统的优化和研判功能细分,加上互联网拓展延伸,数据池会越来越大,相应证据信息抓取、校验和逻辑分析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公诉人要善于运用样本储备和学习推演的大数据技术,有效提高证据审查效率,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一是从零散的历史数据中获得信息,识别非线性关系,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弥补知识和经验体系的短板或缺陷,从系统推送中发现自己不懂的、忽略的、定势的、否定的问题;二是通过对输入的案件材料进行运算,发现证据瑕疵与逻辑冲突,看在案证据存在哪些问题,尤其是有哪些矛盾之处,应确定什么证据,排除什么证据,补充什么证据;三是由人工智能分析犯罪嫌疑人供述前后的变化,分析其目的是对应有罪无罪还是轻罪重罪,提供提讯方案,比如哪些是加重刑罚的供述要问,哪些是减轻刑罚的辩解要听;四是用大数据分析法律适用,对审判进行预测和评估,同时也对应参考同类案件同判或不同判的原因,提出定罪量刑建议。

利用系统的多交互性,拓展提讯、审查的纵深效果。交互的实质是对光、声、味等介质的运用,目前,听觉、视觉、触觉已经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实现了人机交互。借助这些交互,智能办案系统通过对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的辨识,与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经过高速运算,推导出相应的结论。而这些信息,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是办案人员的语音或文字录入,即审查过程中的信息采集、逻辑推理;二是前端的侦查数据,包括前后衔接本案在侦查、审判等阶段的流程对话;三是犯罪嫌疑人的即时表现,比如分析脸面表情、脉搏变化;四是连接互联网的开放生态系统。这是一个多向交互的过程。人工智能系统运行机器逻辑,办案人员通过命令运行推导,引导其“像人一样思考”,进行客观、理性的数据研判。但是,目前的运用尚处于初始阶段。智能系统的多交互管道,为办案人员开拓了多维的交互渠道。其中,文字键入虽然是相对低级的运用,却是使用率最高的交互手段。有声语言的交互技术已比较成熟,无论是运用普通话,还是方言,以及英语等都可以进行交流,除审查者与机器交流,更大的空间在于机器与犯罪嫌疑人以及相关声音数据的交流、分析。像人面识别等这些图像交互技术,在审查起诉环节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比如,可以探索提讯犯罪嫌疑人时,通过抓取犯罪嫌疑人的“微表情”“微语言”,进行心理数据分析,为办案人员提供有效参考。这样,通过多维度的交互,可以获得更纵深的分析和研判。

利用系统的可回溯性,实现运算运行过程的回查和监督。回溯性是指把事件放在过去的时间轨迹进行研究、分析,以取得新结论。在审查起诉环节,智能系统的回溯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办案系统回查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相关数据,比如复杂的资金流转数据、通话记录梳理和分析;二是对利用智能系统办案过程的回溯。使用智能办案系统的过程是留痕的,无论是前段还是后段的办理情况均可回溯,如果出现违规违法操作行为,就不难发现。办案人员审查证据要根据需要,从时间轴上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事实定位和证据定位。一是从链条的末端往始端追查,对侦查机关通过智能系统侦破案件的过程进行回查,对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证明程度予以评估;二是重启、另启案件分析,对以前处理过的数据重新审核,对已经梳理、分析的数据换一种思路或角度去推导,获得新的运算结果;三是建立审核监督机制,员额检察官、助理人员经过审查后,案件管理部门、分管副检察长、检察长或者检委会可以回溯整个办案过程,对办案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

利用系统的辅助性,获得审查过程和结论的指向性、参考性意见。智能办案系统,本身定位于辅助功能,不能取代线下审查,更无法替代办案人员的独立判断。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的智能办案系统尚处于人工智能运用的初级阶段,虽可形成结论判断、基础文书生成、流程推送等逻辑推导,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但对没有先例及特殊环境的案件,没办法突破法律适用规则。将知识与数据融合、逻辑与统计结合的能力较弱,缺乏不确定性处理能力,距离真正拥有认知和决策能力的智能技术还有差距。换言之,智能办案系统在证据把握、事实认定方面还存在局限性。因此,对办案人员来讲,人工智能的分析和推导结论,更多的是具有指方向、提建议和“仅供参考”的作用,无法替代办案人员的实质性审查作用。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陈近梅

随意打赏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人工智能办案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论文人工智能助力人工智能电影人工助力人工智能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