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大数据产业腾“云”而起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云聚青城,数联天下。去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上,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推介大会上,华为公司、中兴通讯、浪潮集团、阿里巴巴百度在线、微软公司、九次方大数据信息公司、甲骨文公司、航天科工、软通动力、颐高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与呼和浩特洽谈,当日便签订合作项目38个,签约资金超过80亿元。呼和浩特“云”让世人再一次对这座塞外古城刮目相看。

   走创新之路发展云计算大数据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用“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最佳就在内蒙古”来推介内蒙古的大数据产业。而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2011年以来,紧紧依托自然禀赋、能源区位、政策保障等优势,紧紧把握时代脉博,始终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呼和浩特抓住国家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家部委、兄弟省市政府信息中心、大型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数据灾备中心落户呼和浩特。同时以落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各项建设任务为契机,加快云计算大数据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业服务、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旅游教育等各行业的应用示范。到2017年底,城市网格化管理、智慧环保与节能、智慧社区、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专项应用工程基本建设完成,逐步实现信用、交通、医疗、就业、社保、文化、教育、农业、金融、企业登记等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

呼和浩特:大数据产业腾“云”而起

和林县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数据机房

从2011年起,呼和浩特相继引进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建设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投资规模近500亿元。目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在呼和浩特市累计完成投资近60亿元,建成机房楼12栋,安装机架3.4万个,全市服务器能力已近70万台,签约或入驻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IT企业70多家,引入各类应用企业302家。预计三大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服务器数量可达368万台,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独特优势奠定大数据发展坚实基础

呼和浩特:大数据产业腾“云”而起

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云计算产业展示

呼和浩特:大数据产业腾“云”而起

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鸟瞰图

呼和浩特:大数据产业腾“云”而起

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外景

位于呼和浩特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冷却设备都处于关闭状态。据了解,按照呼和浩特当地的温度,全年当中有一半时间都不用使用冷却设备,完全可以自然冷却,这为大数据中心省去了很大一笔成本。这也是呼和浩特吸引众多大数据中心纷纷前来筑巢的原因之一。

呼和浩特市全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一年有6个月能够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数据中心设备冷却,地质结构稳定;距离首都北京440公里,航空行程不到1小时;而且,呼和浩特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延伸西北、连接俄蒙以及辐射京津冀的枢纽城市,为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和广阔空间。

呼和浩特:大数据产业腾“云”而起

内蒙古电子口岸视频监控中心

除了适宜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外,呼和浩特优惠的电价也对大数据中心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内蒙古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大型数据中心的用电价格仅为0.26元/度。近年来,一个个数据中心纷纷在呼和浩特落成并投入运营。

正是这些独特优势,为呼和浩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呼和浩特已初步形成了“两大产业园区、三大数据中心、一批应用和服务”互补互动发展格局。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把打造“中国云谷”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以自治区成功获批国家级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综合类试验区为契机,尽快形成立足内蒙古、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基地。

   不断拓宽大数据应用领域

呼和浩特市要在“十三五”期间,以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为牵引,打造和林格尔新区,着力培育打造包括巩固提升“中国乳都”核心地位、全力打造“中国云谷”、打造“中国光伏材料之都”、打造“中国草业之都”、打造中国肉羊产业第一品牌在内的“五个中国第一”。这些既定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大数据产业的应用和挖掘。

 

近年来,呼和浩特依托大数据中心的建成投用,重点培育打造了金川、金海、玉泉、盛乐、鸿盛、金桥等电子商务集聚区,目前已集聚电商平台、软件设计、数据分析、教育培训等200余家企业,全市拥有电子商务企业1600家,集聚化趋势已经形成。以平台、通关、仓储为核心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正在建立,国际快件业务也取得明显进展。互联网+政务方面,整合政务资源,率先在全区建设呼和浩特市政务云中心,通过全面整合部门数据,逐步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按照“顶层设计、分步推进;整合聚集、统一平台;企业运作、购买服务;公开透明、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和“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五大平台、一批应用”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云计算应用。目前,已引进浪潮集团、中心通讯、软通动力、东华软件等国内领先的云计算企业,智慧乳业、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

信息惠民方面,规划完成了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和开放数据集,通过将线上线下服务整合,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多渠道服务能力。网上信访信息化系统建成投用,通过信访业务工作流程进行数字化运转,及时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诉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公众服务体系已经全面建设,网上服务大厅、APP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12333电话和短信、自助式一体机、综合柜员窗口、社保卡综合服务点等各类公众服务已经开通。

   大数据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内蒙古魔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乳业大数据平台”系统显示屏上,有国内大型奶源分布图、各地奶源的日均鲜奶乳蛋白含量、各省乳制品进出口贸易量等,全国乳业各种数据一目了然,便于查询。该公司还与内蒙古的牲畜育种、草业企业合作,开发畜种和草业大数据产品。

武川县有着“马铃薯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涌现出不少专业种植大户,经过推广和宣传产品也逐渐被全国所熟知,但有了好产品,还得有好销路。中国薯网就是一家服务于马铃薯全产业链的电商企业,通过这个专业网站,武川县的土豆走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在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中国薯网宣布斥资1.3亿元,大胆进军互联网+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并与内蒙古五一种畜场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呼和浩特,要想在上下班高峰期减少等候公交车的时间,实现这一愿望很简单。只需下载安装着一款名为“掌上青城”的手机APP就行了。只要提前输入乘坐的线路号、乘坐站点,就可以查询到公交车的到站时间,计算好时间再出门,这样就方便多了。

上述这几个例子,只是大数据应用的一小部分。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成功引进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搜狐视频、搜狗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同时着力打造了一批大数据的应用平台,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信息惠民、乳业草业等领域开展了大数据深度应用。

目前,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系统已经形成了面积达190平方公里的城市数字管理网络,覆盖市四区、如意和金川工业园区。信息采集员将市民通过12319热线、微博、微信反映的非警类问题进行汇总,将问题分析、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让问题尽快得到解答,城市管理变得智能、高效。

2013年浪潮集团与呼和浩特市政府就共同构建中国西部浪潮云计算基地、建设呼和浩特市政务云中心等签署了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呼和浩特市政务云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已搭建完成,已经具备委办局数据共享和交换能力。“‘一站式’的政务云平台,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数据真正惠民、便民。”

作为整个“智慧呼和浩特”的基础软件和数据支撑平台,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打通数据交换链路,实现数据精准交换,为“智慧呼和浩特”各类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真正实现跨部门、跨业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下一步重点工作是逐步推进部门数据开放,完成与共享交换平台的数据接入工作,真正实现全市各部门间非涉密数据信息的共享。(记者 云艳芳 文/图)

 

责任编辑:陈近梅

随意打赏

呼和浩特大数据产业中国大数据产业联盟内蒙古大数据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大数据产业峰会贵州大数据产业贵阳大数据产业中国大数据产业大数据产业联盟呼和浩特大数据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