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2020—202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11月4日

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

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2020—2022年)

为抢抓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扎实推进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按照《科技部关于支持西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国科函规〔2020〕14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市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要决策部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西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构建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体系为主线,充分发挥全市研发基础和人才优势,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示范,开展人工智能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打造硬科技发展新高地,为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西安方案”。

二、基本原则

突出自主创新。强化人才引领和平台支撑,建立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在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批原始创新成果。

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完善孵化体系,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围绕重点领域建设产业聚集区,打造核心产品,形成特色产业链,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强化场景应用。坚持需求导向,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有利于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伦理规范、法律法规和生态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智能时代政府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发展目标

按照“构建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集聚、拓展应用示范、加强人才引培、营造发展生态”的总体思路,对西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进行系统化部署、分阶段实施。到2022年,实现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基础前沿理论研究取得标志性成果,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突破,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应用示范效果初步显现,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基础前沿理论研究取得标志性成果。在类脑智能计算、群体智能、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等基础前沿理论研究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形成标志性科技成果10个以上。

——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突破。在智能视觉、自主无人智能技术、智能人机交互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突破,开发一批创新产品,获得核心发明专利200项以上,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内人工智能技术标准规范10项以上。

——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建成10个以上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10个以上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高层次领军人才30人以上,培养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3万名以上。

——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伦理法规等政策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企业孵化、服务、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应用示范效果初步显现。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融合不断加深,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军地两用、文创旅游、商贸物流、教育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形成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10个以上。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人工智能企业超过300家,其中领军企业10家以上。打造5—7个产业聚集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

1.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高校院所,围绕重大问题,加快可信任的机器学习、增强学习、迁移学习、类脑智能、群体智能、计算智能、跨媒体智能、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基础前沿理论、算法和技术研究。(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等)

2.开展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人工智能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融合,联合共建应用实验室,重点加强图像与视频精准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攻关,支持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设备等基础硬件研发,推进智能决策、智能人机交互、AR/VR等关键技术研究,破解人工智能应用难点。(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等)

3.搭建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支持华为基础软硬件、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商汤科技智能视觉、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等平台建设,为行业应用提供基础平台服务。支持有意向、有实力的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建设开放创新平台,为服务型制造企业提供基础创新资源。发挥各类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作用,持续输出人工智能核心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4.建设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龙头企业与重点高校院所联合创新,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推进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西安丝路类脑科学研究院、沣东新城智能芯片研发中心等建设发展。(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投资局、市大数据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二)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5.做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在智能软件方面,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核心算法软件,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关键基础软件,加快建设软件计算平台。在智能硬件方面,发挥三星、美光、紫光国芯、寒武纪等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发展高端新型智能传感器和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专用芯片,打造器芯协力的人工智能产品体系。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围绕智能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突破,重点发展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在智能运载工具方面。加强无人机、无人车等系列智能运载系统的研发、制造和服务,形成融合设计开发、产业孵化、产品试制及集成测试、地面试验设施等的完整产业链。在智能终端方面,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发展新一代智能手机、车载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家用智能终端等产品,打造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在智能安防方面,支持研发智能摄像机、传感器、报警器、智能锁等软硬件产品,发展智能安防系列化、流程化的应用系统和解决方案。(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配合单位: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6.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布局。围绕先进制造、大数据、智能芯片、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等重点领域和产业方向,依托西安高新区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依托西咸新区、经开区、航天基地、浐灞生态区及相关区县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示范区,推动曲江新区、航空基地、国际港务区等区域技术应用聚集区建设,通过核心区的引领辐射,带动产业聚集发展。支持区县、开发区建设人工智能特色园区、特色小镇。(牵头单位: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投资局等)

(三)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应用示范

7.建立一批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中心。支持创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中心,围绕智慧社会建设、产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新业态培育、社会实验等领域,策划设计人工智能前沿场景项目,链接和引入全国一流创新企业,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西安落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投资局、市大数据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8.打造智能制造应用场景。紧扣关键工序自动化、关键岗位工业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管理智能化等重点环节,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智能评价等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应用,支持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9.打造文创旅游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创意设计、数字文博、数字娱乐、传媒影视、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等方面的融合应用,提升现代文化产业智能化水平。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加强兵马俑、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不夜城等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鼓励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文化+”体验型产品,推进高品质景区建设。搭建市民游客智慧化服务平台,提高旅游公共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市文物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10.打造商贸物流应用场景。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促进商贸业智能化、特色化、时尚化。围绕西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西安港口岸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展智能化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物流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完善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服务系统,打造西北智慧物流中心。依托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智慧会展场馆,建设智能化设施及智慧会展系统,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的会展发展新模式,建设会展大数据中心,构建会展科技新生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投资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11.打造军民两用技术融合应用场景。支持军工科研院所建立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高新技术在国防领域、民用领域的双向流动和高效利用。在全市军民融合企业中培育创新发展示范企业,通过培育技术领先军民融合创新项目,带动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化发展。(牵头单位:市委军民融合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12.打造智慧全运会应用场景。支持西安奥体中心智能化设施建设及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升级,应用5G、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控制、智能视觉等技术广泛服务于赛事举办、群众观赛和场馆运营等,提升场馆使用效率和体验感受。(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13.打造智慧社会应用场景。依托重点高校打造智能教育示范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试点工作,打造大数据和互联网医疗综合服务人工智能体系,优化就医流程,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惠民的医疗服务。推动公共交通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提升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效率。探索特定场景的自动驾驶商业应用,开发智能汽车辅助驾驶技术与无人驾驶智能车。推进人工智能与全市政务、环保、金融、气象、司法、安防等领域融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金融工作局、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四)创新人工智能人才引培机制

14.加大学科建设力度。鼓励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完善人工智能学科体系,鼓励更多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加强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15.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引进海内外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团队。鼓励人工智能企业通过长短期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才。开辟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落户、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16.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突出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持校企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鼓励人力资源专业机构联合高校、企业,创新人工智能人才招引、培养培训、就业创业服务手段。鼓励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开展人工智能知识普及教育。(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五)营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

17.实施人工智能政策试验。探索人工智能法治监管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法规和社会问题研究。组建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开展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影响研讨,引导各界广泛参与研究制定伦理准则。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加强重点技术和应用领域核心专利培育。(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18.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培育体系。支持大型企业建设人工智能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孵化机构,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实施“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企业梯次培育,培育和引进一批领军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人工智能关联的硬科技企业上市。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库,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群体。(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投资局;配合单位: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等)

19.发展一批人工智能服务型机构。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创新智库等组织和机构,开展行业交流、创新合作、产业研究、法律政策、产品推广、人才招引、培训就业等工作。(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等)

20.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通过大数据分析、社会调查等,研究人工智能对人的思维、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开展社会实验,制定适应人工智能的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政策体系。(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司法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21.有序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制定数据开放标准和政策,推动、规范及保障数据开放,建立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平台。以政务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为突破口,实施一批政府主导的大数据重点工程,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加大市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发挥大西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支持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

(二)加强考核督导。建立工作考核与督导机制,明确各部门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进度,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促进试验区建设任务有效落实。建立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和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据库,会同统计部门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指标统计体系。(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投资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大数据局、市金融工作局、市文物局,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三)完善基础支撑。加快物联网、北斗导航、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基建”中的应用,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基础设施,加快5G通信网络、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和云计算中心建设,构建全覆盖、高效能的人工智能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等,相关区县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责任编辑:姚治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