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审计厅预算执行审计运用大数据分析纪实
近年来,河北省审计厅一直盯住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大软硬件配套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探索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开发应用,促进了审计工作提质增效。2016年,该审计厅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中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审计全覆盖。
2016年以前,河北省审计厅每年只能审计十几家一级预算单位,每年财政审计处汇总报告都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查出的问题不成系统,部门个性问题很难从省本级财政管理的制度、体制、机制层面提出有分量的建议。
河北省审计厅提出要在2016年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中,运用 大数据分析 实现审计全覆盖。厅长办公会印发《河北省审计厅一级预算单位全覆盖审计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领导、主要任务、实施步骤等六个方面,对省本级一级预算全覆盖审计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政审计处,下设综合协调组、数据分析组和审计核查组。
综合协调组由法规处牵头,负责计划、统计、审计人员统一调配及审计业务事项考核等;数据分析组由计算机信息审计中心牵头,将业务处采集的财政财务、业务数据统一清理、转换、入库,在审计分析平台上对数据进行总体分析,为后期审计核查组确定现场审计的方向和重点;审计核查组由财政审计处牵头,依据审计分析平台的分析结果,对重点部门和事项进行分工后,由相应审计业务部门深入审计核查。
一级预算单位全覆盖审计主要任务分解为八项,对数据采集、平台搭建、数据报送、专项考核等工作明确了责任处室和完成时间。计算机信息审计中心起草了《关于报送电子数据的通知》,落实报送的相关要求和时间节点,由各业务处督促相关单位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在2016年1月底前完成数据报送工作,并由法规处负责督促和考核。
就这样,河北省审计厅的大数据分析时代到来了,共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数据采集阶段
共采集了883家省直各级预算单位(其中一级预算单位111家)三个年度的财务数据,包括2402个电子数据账套、54万多条记账凭证,资金收支规模6000多亿,数据量达170GB。
根据以往审计的经验,梳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查找这些问题需要的业务数据,最终共采集财政等13个部门的相关业务数据。
第二个阶段,数据归集整理阶段
开发了预算单位数据采集软件,利用预算单位数据采集软件、AO模板、手工采集等方式,将2402套电子数据整理为可供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使用的数据包,导入部门预算规划库。
对13个部门的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筛选,去除无用的数据,并对原始数据结构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导入审计规划库。
第三个阶段, 数据分析 阶段
数据分析组每位工作人员对照以往参与的审计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写出初步审计思路。
组织全体人员对初步审计思路进行集体讨论,结合已采集的数据,初步确定问题具有确定性、代表性的思路,转化为SQL语句并编写审计模型。
审计模型运行后,对运行结果不理想的模型进行二次分析,添加、修改查询条件,重新编写模型。
对重新编写的模型再次进行审核,去除不是问题的记录,重新运行后得出最终结果(每个审核筛选过程都要重复多遍)。
河北省审计厅在这次大数据审计中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做到了三个实现:
一是实现了重点问题批量审计,覆盖面大。就某一重点问题,通过一条计算机语句,实现对883家预算单位财务数据的批量分析。通过对883家部门预算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10家预算单位通过往来科目转移财政存量资金问题。
二是实现了跨行业、跨部门数据分析。将归集到的大量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是审计大数据分析的利器。本次审计中,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了串通投标、社保与公积金缴存基数不一致、预算单位和注册异常企业资金往来、未执行定点采购等问题线索。
三是实现了报表-账簿-发票多维数据分析核对。结合地税发票数据、国库支付数据、预算单位财务数据和财政决算报表数据,计算出预算单位会议费和培训费等费用的发票金额,与账面金额以及财政决算数据进行比对,发现“三公”经费账实不符、账表不符等问题。(姚泽泓 王海文)
责任编辑: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