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相关配套政策
打造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样板区
我市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相关配套政策
聚力创新发展大业,擘画数字经济蓝图。
在昨天举行的2016中国(苏州)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大会上,我市发布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打造“数据苏州”品牌,成为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样板区。“十三五”时期,要建成10个“大数据+”特色产业园和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创建1至2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园,设立百亿级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出10至20家超十亿级、3至5家超百亿级的全国知名大数据龙头企业。力争到2020年末,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大数据应用试验区和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实现大数据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还发布了关于促进苏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从产业用地用房、财税支持政策、投融资体系、人才保障等多个方面给出优惠政策,促进要素集聚,助推产业发展。
一朵“城市云”服务全苏州
信息化基础设施加速搭建
【亮点扫描】
一朵“城市云”,服务全苏州。《规划》提出,苏州的这朵“城市云”将融合“政务云”“公众云”和“企业云”。政务云“整合苏州市范围内统一的人口、法人、征信、经济、空间地理信息五大数据库,实现信息在政府内部的有序流动和有序存储。”公众云“作为数据融合的载体,广泛融合政务数据、社会数据,支撑数据对外共享开放,推动创业创新,为公众应用、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企业云“充分利用 云计算 、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整合上下游的供应链数据,发挥数据在研发设计、营销、管理、日常运营中的作用,帮助传统企业转型为数据驱动型企业。”
【规划解读】
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基础。按照《规划》,我市将加强基础网络布局与城市建设规划的衔接,加快“宽带中国”苏州方案实施,引导和鼓励电信运营商加大通信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无线通信网网络、光纤宽带网、窄带物联网的建设投入,为全市各领域智慧城市应用提供有力的基础网络支撑。
作为信息感知网的“神经末端”,传感设施的布局将成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点之一。通过对传感器、摄像头、电子标签等物联网感知设备的统筹布局和共建共享,苏州将建成若干张以通用感知手段为核心的市级感知网络,实现各城市公共运营系统间的互联。同时,一套统一的城市地理时空信息系统也将被逐步构建,为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能电网等各种智慧城市专业领域提供统一的基于位置的基础信息服务,加强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广度。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提供了条件,是构建“城市云”的基础和保障。“城市云”的建设,则将这些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公共资源,形成集中、统一、共享的云平台,全方位服务政府、市民和企业。
政务服务可“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大数据应用 渗透城市各条血管
【亮点扫描】
抽象的大数据会给市民带来哪些便利?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是个不错的例子。《规划》提出,通过将大数据与网上办事大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相结合,我市将推进政务服务模式创新。依托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构建电子证照库,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数据互认共享,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同时,基于每天发生的业务申请量,平台还能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建立时序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业务办理的需求量,进行事先的人力调配,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需求高峰。
【规划解读】
政府治理、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服务……大数据的应用,将渗透进城市的各条血管。
政府将利用大数据提升治理能力,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助力简政放权,支持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推动商事制度改革。
在城市管理领域,建设以数据为驱动的精准化管理应用试点,则将推动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警务大数据、交通大数据等的应用,将大大提升城市运行监测、综合分析、预警预测、辅助决策等能力,全面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在民生服务领域,大数据的“角色”则更为活跃——完善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资源整合;整合及汇集教育管理类数据、学校教学类数据等,形成苏州市教育大数据中心基础体系;推进交通、规划、公安、气象等跨部门、跨区域涉及交通服务大数据融合应用,建立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
每个自然村要建一家网上专卖店
借力大数据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亮点扫描】
苏州的每个自然村都将有一家网上专卖店,专门售卖农特产品。按照《规划》,我市将在苏州市所辖县域内,针对每个自然村的地方特产,建设一家网上专营店,通过与现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无缝对接,合作挖掘农特产品,深入挖掘各市、区经济特点,探索各区域特产经营开发、区域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以及产业发展同电子商务的结合点,激发苏州市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树立苏州市农村发展的典型标杆。
【规划解读】
“不同于国内其他城市将大数据产业定位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向,苏州瞄准的是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我们注重发展大数据运用产生的各类增值服务产业,更注重通过大数据基础促进苏州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即‘大数据+产业’的概念,同时还注重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标志的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形成的产业,如VR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市发改委电子政务管理处副处长徐鸣涛说。
《规划》提出,推进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以大数据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新时期苏州市激活数据要素、催生经济发展新红利的紧迫需要。
制造业一直是苏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根本,通过“制造业+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能转型,最终把苏州建成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同时,在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掘数据资源的创新支撑潜力,通过“大数据+服务业”,带动传统服务业服务模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探索形成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苏报记者 胡佳逸)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