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VR)的未来:更虚还是更实?
虚拟现实(VR)在2016年年初大热,然而下半年却遭遇大幅降温,不过好消息是,严冬过后,2017年虚拟现实似乎又开始回暖。从多家知名调研机构发布的数据来看,虚拟现实的未来曲线呈现出上扬的趋势。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预测,今年全世界在VR和AR上的花费将达139亿美元,其中一半都来自消费级市场。此外,到2020年,人们在AR和VR的软硬件与服务支出上有望达到1433亿美元。IDC的预测对AR和VR是一针强心剂,毕竟去年两个市场收入仅为61亿美元,139亿美元意味着今年用户的花费将翻番。数据分析公司SuperData也预测称,2017年虚拟现实硬件销售额将达到人民币247亿元,增幅高达142%。
而来自市场一线的数据似乎更能说明问题。谷歌负责VR的副总裁艾米特·辛格(Amit Singh)在MWC上宣布,谷歌Cardboard VR眼镜的出货量已超过1000万个。另一家VR巨头索尼也给出亮丽成绩单:截至2月19日,上市仅4个月的PlayStation VR头盔售出了91.5万台,这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包括索尼自己——索尼曾预计要到4月中旬才能达到100万台销量。如果不是索尼对产量保持谨慎,导致出货量短缺,销量可能更高。
另外,虽然资本市场对虚拟现实的投资没有原来那么疯狂,但是巨头对于VR的关注度和投入并没有停止。已经投入巨资布局VR的国外几大巨头自不必说,国内不少行业大佬在VR领域也是动作频频,仍然在积极投资布局、吸引人才,并推动行业应用的深度发展。
从这些数据和市场表现来看,来自资本的市场热潮退却,对于虚拟现实产业也许并不是坏事,毕竟虚拟现实产业之前存在太多的泡沫。大浪淘沙始见金,资本的波动给VR产业带来了调整的契机,尤其是国内VR市场入局者众多,硬件技术创新又跟不上,各类粗糙的低价产品充斥市场,VR产业去泡沫化的过程势必会给优质、创新企业留下更多的健康发展空间。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虚拟现实领域的管理者和研究者都持积极的态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对VR产业表达了乐观的看法,他认为许多产业在发展初期都会存在过热的现象,VR从受追捧到遇冷是一个正常的现象。VR依然是一个朝阳产业,世界级的公司仍然在加紧布局,我国VR产业相关部门不应存在懈怠心理,稍一犹豫就将错过发展良机。中国工程院院士、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沁平在采访中也表示看好VR产业发展前景,他认为做VR需要坚持,目前VR产业所需要的市场培育、人才培养、应用开发都需要时间积累。
更好的永远在未来,不少顶级的VR头显都是在2016年中期或下半年上市销售的,因此2017年将是销售的第一个完整年头。而在行业标准方面,Khronos组织刚刚在2017年全球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一个全新的VR/AR标准OpenXR,并获得了Oculus、Valve、英伟达、谷歌等行业巨头的支持,从而有望解决目前VR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为跨平台发展提供了便利。有分析认为,这些利好因素和更多的软件应用将有助于推动2017年虚拟现实市场的增长。
另外,除了游戏、直播等消费级VR应用,与教育、医疗、旅游、电子商务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将带来VR产业更广阔的空间。北京师范大学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明全就表示,VR产业目前面临着硬件和应用的磨合过程,处于一个“骨架建立,需要生长肌肉、血脉”的阶段,厚积才能薄发,VR要与行业深度结合,成熟的应用创新才是其真正的生命力所在。对这方面的研发,国内已经有厂商开始着手,例如阿里巴巴就在手机淘宝上线VR购物产品Buy ,利用VR技术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并与支付宝整合,消费者无须摘下VR设备即可完成支付,大大提高了VR购物体验。
而对于国内相关企业来说,VR领域还面临着从中央到地方推出的各种政策利好。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多次提及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今年1月1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的《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将支持虚拟现实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作为发展重点。地方各省市也积极布局,中国·福建VR产业基地、青岛VR/AR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中国郑州VR/AR孵化器、中国西部虚拟现实产业园、贵州省贵安新区VR产业基地、合肥VR小镇等都在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集聚发展。相信随着政策、资金的落实,技术创新、行业应用的深入,VR产业未来将踏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