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农业大数据发展纪实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走上“云端”的转型升级之路

——贵州省贵阳市农业大数据发展纪实

贵阳,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一座美丽的生态之城。在这里,森林环城,湖泊、河流纵横其间,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和谐共处,民俗风情独特。

今之贵阳,更有别样风情,随着“ 互联网 ”大潮涌动,人们眼中最“土”的农业跟最“洋”的互联网之间,正在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贵阳农业展现出“中国数谷”的巨大魅力。大数据:开启创新发展之门

面对新常态,迎接新挑战,贵阳这个发展相对滞后、长期处于跟跑状态的山地城市,如何完成跨越发展、同步小康的关键一跃,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贵阳清醒地认识到,唯有选择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方能实现发展方式质的飞越。

路在何方?偏居中国西南,被青山绿水遮掩下的贵阳,能否仿照硅谷那样成为中国大数据之都?答案已近在眼前。

“大数据、大健康、文化旅游、现代山地农业、新型建材等五大新兴产业将成为贵阳市弯道取直、跨越发展的路径。”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说,贵阳将发展大数据作为守住“两条底线”、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

2013年9月,贵阳与北京中关村“牵手”。以此为契机,全力加快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在完善产业顶层设计、夯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2014年9月,贵阳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家验收,贵州、贵阳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自此具备强大的平台支撑,开启开放创新的新征程;

2015年2月12日,经工信部批准,贵阳、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 大数据 产业发展集聚区,标志着“中国数谷”正式落户贵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数谷”贵阳创造出5个“中国首个”:即首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首个政府数据开放式城市和中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

为更好地推动开放发展,贵阳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平台创优工程,打造开放贵阳升级版。

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正加速向贵阳集聚,贵阳正逐步成为“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者和投资者的首选地。数据时代的无限机遇和无限前景,使贵阳正成为全球瞩目的智慧城市。

如今,贵阳大数据产业已实现“核聚变式”增长:2015年,贵阳大数据及关联产业规模总量达到916亿元,同比增长38%以上,占全省的比重约为45%,大数据及关联企业工商注册数较2014年增加1300余家。

插上大数据这对发展的“翅膀”后,贵阳整体发展实力不断跃升: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全市生产总值从1121.82亿元增加到2890.71亿元,年均增长15.1%,经济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经济排名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从24%提高到27.5%……

大数据结合什么,就会带来这个领域的变革。贵阳致力于发展农业大数据,将有利于实现补扶贫短板和农产品销售问题短板,以及做成优质农产品长版的双重目标。

生产端:“云端”会提示,生产全程可追溯

“一屏在手,要啥都有。”在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的大数据农业电商馆内,工作人员轻轻点击屏幕上的贵阳市花溪区一个茶叶示范基地,园区的概况、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及规划实施监控等多项数据一览无余。

贵阳智慧农业云的展台前,点击打开环境监测版块,在1号育苗A区域搜索栏中输入“樱桃”,显示生长期为260天,空气温度18摄氏度,湿度75.4%,土壤水分20%……空气温度(一周、一月、一年)走势,开花期、结果期等全部数字呈现。

在显示屏前你就清楚地知道这里樱桃的“一生”。

已经上线的智慧农业生产管控服务平台,是贵阳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子平台,它为乌当区花卉基地示范园区等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供服务。通过部署在农业园区的终端传感器设备,将园区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湿度等相关数据信息及时收集起来,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生产种植模型。

贵阳市农委主任田平说,基于不同地区的气象、地理、农产品种植等因素,实时收集农情及农业环境监测数据,农户能够快速掌握实现农业病情、虫情、灾情、墒情等信息,帮助他们实施科学、高效种、养殖管理,降低了农业生产的人力消耗和人为因素对农业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这仅仅是大数据改变农业生产某个方面的微缩图景。对于一直困扰人们、阻碍农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如今在大数据的有力支撑下不再困难,安全生产、全程追溯不再是愿望。

贵阳市修文县的猕猴桃常温下放40天不坏,一个能卖19块9毛。这到底是为什么?据贵阳现代农业大数据交易中心负责人冉崇岗介绍,原因就在于修文县的猕猴桃通过大数据严格把关,实行绿色种植,全程监管和可追溯。

“有赖于大数据的支撑,贵阳农业在生产端逐步有效地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把控,为农产品销售及后期质量追溯提供了保障。”贵阳市副市长刘玉海说。

市场端:扫码就买卖,黔货出山更便捷

“黔货要出山,电商需先行。”贵阳丰富的山地农业、特色农业等资源,依托互联网快车道,打破了区域、物流限制,驶向全国。

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二村的网上葡萄节正在火热进行中,依托村淘展卖,由邮政冷鲜配送,这个驾车要几个小时才能到的村子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卖了300多盒葡萄。

有了农村电子商务,把农产品卖出去已不再是难题。但是“如何卖得更好、更持续”,从而反馈到生产端实现如何种养得更好、更科学呢?

“2016年第一季度(淘宝天猫)上行累计成交额1227.08万元……村淘服务站成交排行榜中第一名是小沟村,当日累计成交额2891元……”在阿里云平台上,整个清镇市农村淘宝交易及农产品上行信息基本全部实现数据化,并配有走势曲线图。

“利用大数据,结合对流通渠道、消费习惯、农产品种类、价格指数的关联分析,分析特定区域、时期对农产品消费习惯、价格接受能力,从而可以优化销售渠道,指导产品种植,促进精准销售。”贵阳市农委副主任潘剑说,这也为解决农产品生产盲目扩张、滞销等问题提供了思路。

物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原本乡土的农业开始时尚起来,信息化不仅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也深刻改变着农产品消费方式。近年来,贵阳每年举办的贵阳市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线下展示,线上购买、物流配送,越来越成为市民逛农交会的方式。而在乌当区蓬莱仙界的农业大数据展示中心里,一个个屏幕展示了农作物从种到收再到销售的全过程,包括田间智慧种植、运用GP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农机“智能收获”、全程食品安全可追溯、消费者网上“点菜下单”等。

服务端:数据即资产,服务交易两相宜

位于贵阳市高新区翔明大厦的贵阳现代农业大数据交易中心外面看上去显得格外低调安静。贵阳“农业云”网站正是在这里建设完成。

这朵“农业云”旨在依托贵阳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和贵州省农业产业特点,聚合多种数据资源,解决传统农业发展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现代农业大数据交易,带动贵州乃至全国特色农业发展,打造中国农产品价格指数。

农业领域贷款难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对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而言更是如此。传统金融贷款模式一般是以借贷方的资产、收入等为抵押或担保依据。而借助大数据,这一行为大不一样。“我们通过核查、整合一个批发市场去年在云平台的交易数据,真实、直观,以此作为贷款的依据,省时省力,也尊重对方隐私。”贵阳现代农业大数据交易中心金融业务部负责人罗超说。

“很多企业都看到农村的广阔前景,但是目前农地资源评估及统一平台建设困难。”潘剑表示,“农村土地比较分散,涉农资产信息分化、不完善,缺乏具体有效的评估和透明度,非农资本进入还有不少担忧。”

对此,贵阳大数据农业云正在与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等对接,搭建一个云平台。采取有偿或者其他形式,完成土地等涉农生产要素的数据化。

“这一数据不仅包括土地面积、地力等信息,还纳入了水利条件、电力设施、农业担保等配套数据,形成一个完善的数据包。农村资源数据化、可视化、公开、公正,会大大增强非农资本进入农村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土地抵押交易的信心。”冉崇岗说。

为解决好扶贫开发“扶持谁”“谁扶持”“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2015年启动了“贵阳市大数据精准帮扶平台”建设,通过充分融合统计、民政、卫计、教育、工信、农业等部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实现了用数据精准识别扶贫开发对象,改变了以往扶贫对象层层分解指标的做法。

“借助云平台建立的扶贫及其他农业管理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跟踪体系,全程留痕,形成‘数据铁笼’,为反腐上了一道数据安全阀,有利于净化农业服务管理系统,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清风正气,更好地服务‘三农’。”田平说。

如今,在贵阳,大数据不再仅仅作为信息资源和单纯的服务管理工具,其自身的资产特质不断释放,创造出新的价值。例如,贵阳国际“农业云”率先与北京新发地、四川聚和实现线上线下整合,推动平台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如今,贵阳已在大数据领域“先发声”“快赶路”。接下来,贵阳将精准发力,由易至难、由简至繁、由内至外、由点至面,吸引更多创业者、投资机构的到来,打造大数据实践应用的最好“试验场”。

记者丨肖克、张丛、刘久锋、申相磊

 

责任编辑:唐艳

随意打赏

贵州大数据发展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