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涛:拥有顶尖科技型企业的城市 占据了大数据产业发展上的优势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专访周涛:拥有顶尖科技型企业的城市 占据了大数据产业发展上的优势

大数据是当前信息技术产业中最受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由于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地方纷纷提速大数据建设,各大大数据产业园也在迅速上马,大数据建设情况究竟如何?哪些城市最有可能突围?

日前,数之联科技CEO、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详述了他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大数据产业存在“泡沫”

《21世纪》:大数据现在是市场热词,地方也在大量上马大数据产业园,你认为大数据建设存在泡沫吗?

  周涛:目前大数据产业确实存在泡沫。但“泡沫”并非由产能过剩而引发,而是因为大量的伪 大数据企业 存在。

这是因为大数据行业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边界。一般可以认为,自己从事数据采集,分析,可视化等的方面的研发与运用的公司,可以被称为大数据公司。但目前国内很多所谓的大数据公司,其当前的业务仅仅是查询搜索,甚至主要依赖于人工呼叫服务。

还有一些企业,它们并没有真正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实力,而是以大数据分析为噱头获取融资以谋求发展,这类企业在国内垂直行业应用中占据相当份额。

大量的伪大数据企业的出现,最终有可能的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即真正有潜力的大数据企业错过了获得投资的机会。

《21世纪》: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如何真正实现政务大数据共享?

周涛:可以将政府数据分为三个开放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非常态共享阶段,即在出现突发性事件,如地震、暴恐事件等时候,临时调集各个部门的数据,并召开非常态数据共享会;第二个阶段是常态共享阶段,如目前工商部门每次都可以拿到不合格检验名录;第三阶段是数据的实时共享阶段,如开放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以农产品检验而言,通过扫描编码就可以获得该农产品的所有数据。

但现在的情况是,国内的政务大数据几乎没有实现实时开放,尽管在某些地区实现了常态化共享,但绝大部分的政务大数据都处于非常态共享阶段。其中主要问题是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有难度,比如有些数据是中央或卫计委、公安等部门的,地方政府很难协调去共享。

贵州或借助大数据实现经济突破

  《21世纪》:以贵州为例,目前在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并希望能够实现弯道超车。 大数据产业 是否可以白手起家,不依靠当地的历史积淀?

周涛:贵州在大数据建设方面的力度很大,对全国大数据生态环境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近几年贵州省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增速很快,因为贵州意识到,只有发展高新科技企业,才能留住人才。

  而目前 贵州发展大数据 的主要困难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人才的高度匮乏,第二是原有产业结构并不适应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求。大数据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但贵州既有的工业主要以矿产、烟草、白酒等传统产业为主,信息化产业较少。

但如果贵州现在不发展大数据产业,则有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赶超其他省市。

贵州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发展大数据。第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政务数据的公开共享,并在脱敏后向企业和社会公开;第二是重点研究大数据立法和数据交易体系;第三是利用贵州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发展数据清洗和采集业务。

因为这些大数据产业不需要先进产业结构做支撑,不依靠原有的产业生态,只需要地方政府强有力的行政力量推动便可达到。

《21世纪》:哪些城市在大数据发展上最有潜力?

周涛: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大数据人才主要流向的是北京、深圳和杭州等地。这是因为这几个城市都有顶尖的互联网企业,如北京有360,深圳有腾讯,杭州有阿里巴巴。这使得国内其他城市和它们相比,不容易留住大数据高端人才。以成都为例,尽管成都在大学的资源方面高于杭州,但是因为后者有阿里巴巴,使得成都在新创企业的质量上是落后于杭州。而成都尽管有大量的中小科技型企业,但由于没有顶尖的科技型企业存在,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小于杭州。

以电子科大为例,10个优秀的毕业生里面,大部分都去了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能留住一个在成都本地工作,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因此就城市之间的大数据竞争而言,拥有顶尖科技型企业的地方,依然占据了大数据产业发展上的优势。

但除了北上广深外,我认为成都、沈阳、重庆、呼和浩特、贵阳在未来有可能成为国内大数据产业上的领先省市。如沈阳,主要是发展工业大数据,呼和浩特则是在建立北方大数据中心,成都是发展多样化的大数据产业,包括医疗、金融、商务物流等,重庆则是在努力实现共享经济和大数据的集合。(记者 李果 成都报道)

责任编辑:陈近梅

随意打赏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大数据金融专访周涛 大数据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