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成江苏“智慧警务”强大引擎
1月17日,网上在逃人员达某在苏州火车站刚一露面,就被人脸识别系统“认”出。 刚刚过去的2017年 ,江苏无锡、徐州、苏州、泰州等地警方利用大数据,将 9名潜逃20年上下的命案逃犯“挖”了出来 。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速流转,违法犯罪活动跨地区流窜,并加速向网上蔓延,以智能化、无边界、非接触为特点的“互联网+”新型犯罪层出不穷……各种社会治安要素,在实名制条件下,都以数字化形态记载呈现。遍地数据,成为江苏治安面临的新常态。
“狠抓大数据战略,积极适应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发展趋势,着力打造智慧警务,抢占社会治安高地,时刻跑在犯罪分子前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江苏省公安厅厅长刘旸说。
大数据,正为江苏“智慧警务”开启“惠警利民”的强大引擎。“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控”,成为江苏“智慧警务”建设的新目标。
多种途径汇聚,持续在线更新
江苏公安大数据池已融合1200多类有效数据
早在2014年,江苏就全面启动警务大数据工程建设。这是从江苏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深入研判各种因素后的必然要求,“形势逼人,必须抢先一步。”刘旸进一步阐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到来,公安机关必须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养成“智慧思维”,掀起“头脑风暴”,实现现代科技与警务机制的深度融合,实现对各类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提高打击犯罪快速破案能力和对各类风险的化解、管控能力,不断推进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就实际情况来说,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历来是刑事犯罪尤其是新型犯罪的高发地。江苏又是化工大省,3.7万余家危化品企业,每天在路上奔跑的危化品运输车高达2万辆;江苏城市化程度高,百米以上的超高建筑数量居全国第一,给交通、消防等公共安全监管带来严峻挑战;江苏还是互联网、物联网大省,网民数量多,网购增长快,物流寄递数量年超百亿件;还有大多靠租房或群租居住的16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都蕴藏着巨大的社会稳控风险。
“虽然治安状况复杂,但这些治安要素的共同特点就是数字化,各种隐形的大数据流,是我们做好社会治安工作最基本的资源。”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程建东说。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一个与现代科技潮流和警务趋势相适应的大数据平台在江苏基本建成。江苏公安以此为基础,于2017年底启动以“在线融合、智能应用、预测预判、精准服务”为标志的智慧警务建设。其中,各类数据的深入汇集融合是第一步。
南京市栖霞区马群街道的花岗责任区是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之一,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情况复杂,1名社区民警和5名协管员要面对近3万实有人口、1.1万余套房屋和数十名特殊人员,负荷明显超量。“我们上门核查,常常出现碰不到人、故意不开门、一次采集不全、刚登记人就离开等多种情况,什么时候来了什么人很难把握,导致工作抓不住重点,踩不准节奏。”民警感慨道。
2017年初,栖霞分局开展大数据采集会战,用科技信息化的手段改变传统的警务模式,综合抓取研判辖区人员的吃住行消等产生的各类数据,来分析和掌握实有人口及重点人员,过去单纯依靠人工扫楼的工作模式切换到用数据开启入户门的精准推送核查,实现了减负增效的预期,效率提升6.4倍。每天,花岗责任区就有大量人口、车辆等有效信息汇入数据库。
在江苏,每天从无数个类似花岗责任区的社会单元,通过科技化手段把海量数据汇入各级公安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除此之外,社保、计生、就业、旅(出)行、水电气和流动人口的基础信息等社会大数据,以及通过服务交换、市场购买、合作建设等各种途径汇聚的数据,源源不断地变为警务大数据,仅江苏省公安厅就与多家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开展数据交换共享协作。
江苏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处长李洪武说,各类社会数据标准不统一,管理不到位,“我们首要的是摸清江苏公安的大数据家底,制定完善警务大数据源头采集目录和信息共享目录,分类梳理现行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全省统一的警务大数据标准体系和管理机制。”
到目前为止, 江苏公安大数据池已汇聚融合1200多类近8000亿条各种资源数据,并且每天以1.1亿条的数量增加 ,警情案件、公共安全、民生服务等各类关键数据基本到位,多元采集框架基本形成。据悉,到2018年底,江苏将实现各类数据更深层次的在线融合应用。
贴近不同实战场景,数据池里做“道场”
85% 以上刑事案件靠大数据“掌眼”侦破
拥有池中在线的海量数据,只有在实战与服务中用起来,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江苏公安在建设大数据平台时就已不断尝试各种智能应用,开展预测预判,指导实战。
2017年元宵节晚上, 南京市公安局秦淮灯会安保指挥部依据“人群热力图分析系统”研判实时大数据,掌握南京夫子庙景区内人群变化情况,发布紧急提示 :“景区人流较拥挤,请广大市民今晚不要前往。”不到半小时,阅读量100000+,涌进的人流明显减少。当晚,创历史新高的69.6万人涌入景区却平安无事。大数据在安保工作中显示出超强的预知预警、防控风险能力。
适应大数据平台和智慧警务建设的需求,江苏省公安厅全面升级大数据指挥服务体系,2016年下半年起,省、市、县公安机关指挥中心改名为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江苏省公安厅指挥中心率先更名为 “江苏省公安厅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中心主任徐亚中说,大数据服务中心和各警种部门根据实战,灵活开发各种智能应用模型,深度挖掘大数据价值,为打防管控实战提供精确指引。一线民警在执法执勤中可以随时随地得到高效精确有力的响应支援,背后有靠山、心中有底气。
“对在线融合的海量数据,治安、车管、执法办案、反恐等不同警种、不同部门可以根据实战需要,通过上级授权,从中抽取相对应的数据信息,进一步建立不同场景的应用平台或模块。”江苏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副处长杨杰举例说,治安部门抽取全省的出租屋数据,建立一套出租房和出租人员的信息管理模块,通过分析研判挖掘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这就好比在数据池中做‘道场’,各显神通。”
比如,江苏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曾依托大数据,对通讯网络诈骗受害人进行分析。原本以为,老年人是这类犯罪的主要受害群体,结果发现并非如此。“通过大数据建立模块研判发现,老年人因在家时间长,是电话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而中青年人日常上网多,是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对象。”杨杰说,基于这样的研判结果,江苏各地警方及时调整防范策略,遏制住了这类犯罪的多发态势。同时建成反信息网络诈骗平台,实现精准获取、实时推送、快速封堵一体化流程, 日均拦截诈骗网址186万次,成功率达98%以上 。去年,江苏通讯网络诈骗发案数和损失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9.8%、16.5%,破案数和抓获数同比分别上升25.6%和77.6%。
苏州公安消防部门根据授权研发大数据 “火眼”系统预测火灾风险,覆盖全市9.6万幢建筑 ,通过对历史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在不增加警力的情况下大幅缩短应对突发警情的响应时间。 2017年“火眼”覆盖范围内的单位火灾同比减少31%。
2017年5月6日,2017年张学友世界巡回演唱会在常州市新城体育馆举行,预计观众人数达3.5万人。根据安保需要,常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建立大数据模型,将重点人员与本地旅馆数据进行碰撞,核定并清除涉嫌出售假证假票、倒卖票证对象96人,收缴假证35张、假票1118张,有效打击了倒票人员的嚣张气焰。
基于在线大数据建立的各种打击犯罪平台,更成为基层民警侦查办案的“撒手锏”。据了解,目前江苏各地警方依据大数据研发出众多战法模型,比如对漂白身份逃犯的追逃战法,对被盗车辆的轨迹追踪战法,对命案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战法等,都取得了极大实战成果。据统计,江苏每年有85%以上的刑事案件依靠大数据应用平台“掌眼”侦破,命案侦破时间由过去的经年累月缩短到如今的以天计算,其中70%不超3天就告破,老百姓的安全感明显提升。
随着对在线大数据智能应用的不断拓展深入,江苏公安指挥服务机制也发生根本性变革,各地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由过去被动反应式变成超前主动式工作,从单纯110接警、派警,变成了集数据、情报、指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预知预警、防控风险成为主要任务。
在线办理成常态,警务方式在改变
群众享受“点对点”精准服务少跑一半路
江苏公安“智慧警务”建设“惠警利民”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智慧警务建设的核心,就是把民警的需求、百姓的愿望与江苏大数据成果连接起来,实现支撑民警实战的应用零距离,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全省公安民警和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安大数据的红利。”程建东说。
他进一步介绍说, 现在江苏公安95%以上业务在信息化平台上运行,95%以上民警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100%案件实现网上流转办理监督 。“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这个‘大脑中枢’通过不同的智能应用模块,对海量数据进行运算预判,将有价值的预警信息推送给民警,在增强现实战斗力的同时改变了民警的警务方式。”
2017年9月中旬,南京马群花岗、百水芊城地区入室盗窃案突然爆发,短短一周内接报警情10余起。民警在无法有效突破的时候,决定利用大数据建立实有人口动态分析模型,依托公共自行车、网吧上网、旅馆住宿、水电气缴费等社会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发现有盗窃前科的犯罪嫌疑人章某在马群地区居住可能性大,并且出现时间与入室盗窃案发时间吻合,经深入调查,获取了章某作案的证据,将其在辖区居住地马群花岗一处房屋内抓获。
有了“智慧警务”的精准信息推送,出警变得越来越主动。“依托警务大数据资源,江苏公安还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创新,倾力打造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新模式,回应社会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的新期盼。”江苏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处长李洪武说。
针对老旧小区空巢老人多的特点, 扬州市公安局建设智能门禁系统,从大量实有人口中快速精准发现需要重点帮扶对象 。在汤汪派出所,他们为空巢老人群体定制了一个数据模型,设置了不同维度, 如果某位老人两天没有进出小区单元的门禁记录,系统就及时推送信息告知民警和物业 。2017年11月13日晚7点多,值班民警收到刘大爷两天无进出门禁的预警,立即通知物业查看,并紧急联系老人子女,确认老人因身体不适临时搬到子女家。刘大爷和家人对公安机关的关爱非常感谢。
记者了解到,这两年,江苏公安结合大数据平台智能应用,参与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开展接访下访、推动社会组织开展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工作,在重大安保任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并实现大数据互融互通,为相关部门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
据统计, 江苏省公安厅向省人社厅提供死亡注销人员数据,筛选出100余名已死亡仍在领取社保金的人员,为国家每年避免损失600多万元; 向江苏省信用办提供企业行政处罚、旅馆特种行业行政许可证审批(变更)等6类数据近3000万条,为构建全省信用体系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有了警务大数据的智能应用,中央“放管服”改革在江苏不断推向深入,成为“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制胜法宝。据了解,江苏公安利用警务大数据建成服务“旗舰店”和“微警务”集群,将户口迁移、车管缴费、护照办理等163项权力事项和68项服务事项在网上运行,推出“手机110”“手机车管所”“手机签证官”等移动端便民服务。到目前,江苏公安有近一半的服务事项在网上全流程、不见面办结,累计提供服务3000多万次,公安服务窗口排队量减少1/3。
值得一提的是, 这两年,江苏省公安厅与10多家政府部门数据联通,杜绝‘证明我妈是我妈’等奇葩证明。 利用大数据,先后向江苏省卫生厅、人社厅提供了二代身份证照片核查服务, 减少人像照片二次采集4000余万人次,为群众节约办卡办证成本8亿多元。 综合测算,受益于江苏公安“智慧警务”建设,全省群众办事要少跑约一半的路程。
滚滚洪流,大数据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是透明人。“江苏公安将用法律、纪律和技术保障大数据安全运行,更高效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确保公民隐私不被非法侵犯。”程建东说。
(交汇点记者 于英杰 通讯员 苏宫新)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