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柱:要创造性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破解司法难题
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7月10日在贵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表示,即将来临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时代,给司法体制改革带来广阔的前景,为探索司法运行新模式,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完成了首批法官检察官遴选工作,不仅把入额比例分别控制在27.8%、31.8%,而且把入额的综合部门工作人员交流到办案一线,为全国法院检察院作出了表率。
孟建柱指出,员额制是司法责任制的基石。各级法院检察院要贯彻《关于严格执行法官检察官遴选标准和程序的通知》,让办案多、质量高、效果好的人员入额,让入额的人员多办案、办好案。同时完善员额退出机制,让不适应在一线办案的人员退出员额,形成正确导向。建立常态化的员额增补机制,对预留或空出的员额指标,定期进行遴选,让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助理等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入额,稳定职业预期。
此外,孟建柱强调,要推动领导干部办案制度化、常态化,是落实入额办案责任的关键之一。希望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入额后办案数量要求,并带头办理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
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应用,为创新监管方式提供了有利契机。有的地方建立办案流程自动监管机制,全方位跟踪、提示、预警、督促,实现案件全程可追溯、进度可视化;有的开发庭审自动巡查系统,对全省法院庭审实时检查。
目前,一些地方在运用现代科技提高司法效率,缓解了案多人少矛盾。比如,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可以把庭审语音准确地转化为文字,还可以自动识别、执行人的语音指令,促进司法人员和办案智能辅助系统互动;文本信息智能提取技术,能够从电子卷宗中自动识别、抓取有关信息,一键生成司法文书中基本内容,减轻司法人员工作量。
孟建柱指出,近年来,上海、贵州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创造性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破解司法难题,探索一条司法体制改革与现代科技应用融合的新路子。全国政法机关要善于运用新技术,使法官检察官能够从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处理司法核心业务。
目前上海、贵州研发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不替代线下刑事诉讼活动,也不替代司法人员独立判断,而是通过推动公检法在共同的办案平台上、基本证据标准指引下办案,使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落地。
孟建柱强调,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正确处理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关系,严格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程序公正等原则,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
同时,要站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时代潮头,主动适应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实际需要,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形成有利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共用、业务衔接联动的体制机制,共同提高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水平。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