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卫计系统推进“健康清镇”建设:医疗“信息化” 资源“大家享”
在清镇市区域远程心电中心工作的医务人员。
智能输液仪。
在清镇市区域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内,医生在分析病人影像。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以信息系统为支撑改进医院管理效率、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已成为新时期卫生工作的“风向标”和必由之路。
如何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人人共享?如何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诊便利……诸多民生需求亟待解决。
要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017年,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全省“五个全面建成”工作任务,吹响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攻坚号角。
清镇市委、市政府立即全速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上台阶——
借助贵阳市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实现人口数据、医疗数据大汇聚;
以医共体建设为主线,统一市、乡数据标准和业务流程,通过远程诊断、远程教学、远程指导等措施,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全面加强医疗卫生工作通讯网络标准化建设,加强业务系统信息共享应用建设,加强公卫、医疗、妇幼等数据综合应用,实现通讯网络安全、稳定、通畅,信息共享及时、精准,健康信息完整、高效。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也给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下一步,清镇市将继续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健康清镇进程。
远程诊断 破解“看病难”
在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区域远程心电中心内,医生们正忙着分析病人的心电图诊断结果。
仔细一看,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并非在市一医就诊的病人信息,而是来自清镇市各乡镇医院的病人信息。
“很多偏远地区的卫生院、医疗站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难以保障疾病诊断的及时性与精准性。”清镇市一医工作人员李黎介绍,为了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使医疗服务均等化, 2017年4月,市一医成立了清镇市区域远程心电中心、区域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让乡镇患者在当地医院就可以享受上级医院的服务。
“病人在乡镇医院照了心电图之后,就会将图片传送到市一医,然后我们根据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分析、诊断。”区域远程心电中心医护人员说。
在区域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内,医生正登录“贵阳市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以获取病人信息。
“有的乡镇医院在拍摄病人影像信息时,角度有偏差,上传到健康信息云平台后,我们就会据此进行指导,告诉他们怎么拍下正确的影像。”区域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医务人员介绍,除此之外,诊断中心还和各个乡镇医院建了微信群,乡镇医院的医务人员有问题,随时可以在群里咨询,诊断中心内的15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会及时回复。
目前,清镇市在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通了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今年1至11月,累计开展远程影像诊断6477例,远程心电诊断5429例,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得到提高。
这是清镇市利用“大数据 医疗平台”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的举措之一。
作为清镇市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市一医率先在全省县级医院全面推行移动医护工作站,开通了门诊医师工作站、门诊智能化药房、银医一卡通、智能报告打印机、智能输液管控系统等先进的信息化系统。
候诊时,病人在显示屏上就可以看到就诊医师信息,就诊后门诊会将诊断结果输入电脑并开具电子处方,病人缴费后信息会立即传输到药房,便于医护人员提前配药。
整个过程只需数据传输,相比以前,耗时缩短了一半。
同时,为积极响应创建“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的号召,市一医利用医院微信公众号开通“预约挂号”“就医指南”等功能,患者不仅可以通过微信完成预约、挂号手续,还可以根据挂号信息,查询检查结果,使患者能够提前安排就诊行程。
智能医疗模式的开启,真正实现了“患者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就医模式。
信息互通 提供全程服务
在清镇,实现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不止清镇市一医,同样利用“大数据”,让患者享受更多就医便利的还有清镇市妇幼保健院。
近年来,妇幼保健院先后推广使用了“贵州省妇幼健康服务管理平台”“贵州省计划生育手术管理信息系统”“住院分娩实名登记信息系统”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信息系统”等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孕妇在孕前就可以到医院来建卡,其个人信息会上传到贵州省妇幼健康服务管理平台,此后孕妇不论到哪个医院,她的信息都能随时查看。”清镇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说,平台可提供孕产期保健管理、儿童健康管理两大模块,主要涵盖了妇女孕期至产后42天、儿童0到6岁健康管理,为妇幼健康全程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清镇市通过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数据共享,实现医疗数据辅助于公共卫生服务对象识别和精准管理,实现健康档案辅助于临床诊断;通过妇幼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单项共享,实现新生儿自动建档,最终实现公共卫生、妇幼健康、医疗信息等数据的互联互通。三个系统间可互相调阅检查检验、免疫规划、健康档案等数据,达到辅助建档、减少工作流程的目的。
事实上,清镇市妇幼保健院实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13年。
2013年,清镇市妇幼保健院分期分批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远程医疗中心等信息化系统;
2016年8月,引进了移动医护系统,在全省县级妇幼保健院机构中率先投入使用移动临床工作站;
2018年1月,引进了输液监控系统,是全省妇幼保健机构中第一家引进该设备的医院;
2018年4月,开始启用微信和支付宝扫码支付;
……
为更好地服务民生,除了在妇幼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清镇市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也加入了“大数据”元素。
启动人口健康信息融合应用项目建设,人口计生部门采集地人口信息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精准定人、定位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信息采集线索;
推进公共卫生去纸质化行动,医生随访患者时只需在手机上通过“卫计通”APP输入随访记录即可上传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服务进度、服务质量一目了然;
实现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信息深度融合,居民健康档案既记录了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记录,也记录了接受医疗服务的记录,医生可以通过调阅健康档案全面了解居民健康状况。
完善体系 推进“五个全面建成”
推进“五个全面建成”,是贵州省医疗体系的重点任务,也是清镇市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
清镇市坚持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助推“五个全面建成”工作的有效抓手,全面强化医疗基础建设。
目前,清镇市已全面建成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并正常运行,医疗机构全部完成卫生专网和局域网建设,在市一医成立远程医疗中心,市中医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成立分中心。
同时,完成了11家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4家县级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全省统一预约挂号平台。
探索建立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分别由市一医、市中医医院作为医共主体,与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共体关系。
平台建起来了,人才哪里来?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技人员操作能力,清镇市按照省和贵阳市卫计委安排,围绕“五个全面建成”相关要求,广泛组织医技人员参加技能提升培训。通过专业、系统、全面的业务培训,提升全市基层医疗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为更好地服务全市卫生计生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同时,建立医共体的市一医、市中医院等市直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专业技术优势及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头作用,定期安排学科骨干到基层查房、带教、会诊、坐诊及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诊疗能力,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开创了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协作模式。
在远程诊断业务开展过程中,基层医技人员通过学习上级医院的诊断报告,找到了自身差距,对远程医疗的认识从“要我远程”向“我要远程”转变,基层医技能力得到提升。
为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在每年招考事业单位人员时,清镇市将继续优先安排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名额。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培训和指导,改革基层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的政策。同时,通过绩效奖励、增加培训、择优调岗等方式,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另一方面,为破解卫计系统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难题,清镇市基于贵阳市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以卫计信息融合定制应用为重点,拓展卫计数据应用,人口数据为卫生均等化服务实现精准定人、定位、定向服务提供了信息支撑,医疗卫生数据为人口管理提供了源头信息。
研发精准健康扶贫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广泛宣传健康扶贫政策,精准监管健康扶贫措施落实,科学预测因病致病和因病返贫,并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推行手机APP(卫计通)应用,推动公共服务纸质化,提高工作效率。
下一步,清镇市将进一步加强贵阳市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应用,完善平台功能,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诊间协同、家庭医生签约、医疗监管等业务,不断创新和完善医疗卫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制。(记者 龙润秋 文/图)
责任编辑:李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