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所高校新增AI专业,谁才是“最强王者”?
3月3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含1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1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
在本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出现两大热门专业。一个是“人工智能”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180所高校均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2019年3月,人工智能专业首次被纳入我国本科专业,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资格。
新增“人工智能”专业高校名单
另一个热门专业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增专业的高校数量也在100所以上,其中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从累计数据来看,增长专业最多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17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新增数量为250个,2018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增196个专业建设点,2019年又新增了138个。
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高校名单
除此之外,“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等智能领域相关专业,也是高校的新增备案和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的热门。
值得人注意的是,在本次新增审批本科专业中,有19所高校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此外,撤销的专业有367个,以市场营销、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技术学等专业居多。
抢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人才培养是关键的一环。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339亿元,增长率达到56.2%。据预测,2020年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而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急需高质量人才的保驾护航。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提出,要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2020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将把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计划安排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计划专项增量,并将引导高校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在政策导向下,2018年,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本科招生)、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湖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纷纷成立。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以及高校的学科改革、学院增设下,大力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
高校AI,谁才是最强王者?
2019年12月,全球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榜CSrankings对全世界计算机科学机构的排名进行了更新,中国高校2019年在AI领域表现出色。清华大学以9.0分排名全球第1,成功超越了美国著名计算机强校--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北京大学排名第3,中国科学院排名第4,上海交通大学第6。
2019年度CSrankings全球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综合榜
2019年度CSrankings全球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AI领域榜
在CSrankings中,AI领域又细分出狭义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和网络与信息检索五个子类。
CSrankings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子类排名
北京大学在CSrankings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子类排名位列第1,清华大学排名第2,中国科学院和南京大学并列第3名;复旦大学在排名6名,电子科技大学第7名,上海交通大学第9名,浙江大学第12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17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19名。
CSrankings2019年全球“计算机视觉”子类排名
CSrankings2019年全球“计算机视觉”子类排名中,中国科学院位列第1;北京大学并列第3名,清华大学第7名,西北工业大学并列第9名,香港中文大学并列第13名,浙江大学并列第20名。
CSrankings2019年全球“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子类排名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还入围了CSrankings2019年全球“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子类排名前20,分列第2,第13,第18位。
CSrankings2019年全球“自然语言”子类排名
CSrankings2019年全球“自然语言处理”子类排名中,卡耐基梅隆大学位列第一。中国高校中,北京大学以8.4分位列第4,清华大学第6名,复旦大学第9名,中国科学院并列第15名。
CSrankings2019年全球“网络与信息检索”子类排名
清华大学在CSrankings2019年全球“网络与信息检索子类”子类排名第1,中国科学院第4名,山东大学第6名,浙江大学并列第7名,香港科技大学并列第9名,上海交通大学第12名,复旦大学并列第13名,北京大学第16名。
(注:CSRankings是由麻省州立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EmeryBerger组织的全球院校计算机科学领域实力排名,不同于USNews和WorldReport的基于调查的方法,CSranking的排名则依据全球各地的高校在计算机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发表的论文数量。)
普及人工智能,要从娃娃抓起。
从全球范围看,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已经成为共识。2014年,英国教育部即启动新的计算机教学大纲,规定孩子“5岁开始学习编写简单的电脑程序、存储和检索数据,11岁至14岁学习电脑编程语言和解决电脑故障”;2016年,美国决定在未来三年内提供40亿美元用于推动课堂内计算机教学的普及;韩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也陆续将编程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或考试范畴。
我国对此同样高度重视。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结果,正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算法、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等划入新课标;2019年2月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文件明确指出“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被纳入教学课标。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工智能正式被纳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新课标。
随即,AI教材相继出版。2018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同年7月,首套K12全学段全系列“教材《人工智能实验教材》发布,纸质教材合计33本,覆盖从幼儿到青少年全年龄段。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认为:“35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提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为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而35年后的今天,要培养智能时代的合格公民,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也要从娃娃抓起,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