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霍学文:大数据重塑未来金融监管方式
●回顾金融创新发展的历史,每一次金融的历史变革都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此当金融发展到互联网时代,也必将发生新的金融变革。
●建立互联网金融治理体系,应该成为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金融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金融治理推进中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第四次工业革命》作者施瓦布认为,建立在数字革命基础上的第四次工业已经到来,这是一场系统性的深度变革,而用大数据进行决策是这些变革之一。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变革下,我国的金融行业将出现哪些变化?金融监管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就这些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霍学文。
大数据时代到来
凯文·凯利(Kevin Kelly)被誉为互联网经济的预言家,他精准预测Web2.0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凯文·凯利预言,未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讯三者相结合的技术进步将激发大数据、深度学习、语音智能、监控设备、3D打印、人造智能、P2P、虚拟货币等方面的技术突变,而这些正在成为现实。
霍学文认为,人类将迎来大数据时代。现在一年的信息量已经超过自人类文明开始时积累的所有信息量之和。未来信息量的扩张是爆炸性的,将达到我们无法控制的程度。未来的生活都将是可量化的,每个个体自身也将贴上数字化的标签。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是海量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并行。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数据当中提炼出有效的数据,并且用适合的方式展示出来,成为各界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当下我们大部分的分析工作都是基于传统的饼状图、柱状图等二维数据模型进行组建的,而在大数据时代,二维的数据模型只有3个维度进行管理和判断,完全满足不了大数据时代需要多维度、复杂关系的数据模型的需求。”霍学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以前我们做研究做经济决策,最担心的是没有数据作为依据,不能正确地认清事物的发展阶段。而现在是海量数据充斥在我们的世界,在机器智能尚未完成的时候,需要人机交互。 数据可视化 可以帮助人通过视觉直接感知机器语言与图形图像。可以带来更多的直观的数据关联价值。”霍学文说。
但是,信息孤岛问题始终是大数据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之一。霍学文认为,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数据开放。从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交互,到价值提取能力的开放,到基础处理和分析平台的开放,让数据如同血液在数据社会的躯体中长流,滋润数据经济,让开放数据的思维成为常态。
未来,大数据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大数据经济价值会驱动 大数据产业链 加速形成。从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到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应用,围绕着这些分工环节将会产生一批大数据生产商、运营商、服务商。
“数据成为资产、行业垂直整合、平台泛金融化成为商业发展主流趋势,行业产业链条加深加长,促使商业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塑造新的经济形态,创造新的经济生态空间,加大生产可能性边界,降低生产成本和融资成本,互联网基因已经融入到社会运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之中。”霍学文表示,回顾金融创新发展的历史,每一次金融的历史变革都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此当金融发展到互联网时代,也必将发生新的金融变革。
技术驱动金融行业变革
纵观金融史,技术变革一直是金融发展的动力,技术跨越成就金融行业的大变革与大发展。从电报、电话到计算机信息系统,金融业一直是先进技术的领先应用者,同时也一直受到先进技术的驱动。
“金融与技术就像太极的阴阳鱼的两端,相互追逐,共同发展。当前大数据、 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发展并驱动金融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它们重塑了金融竞争规则,使得技术承载的信息和数据成为新金融时代的核心竞争力。”霍学文表示,未来技术改变的世界有四大特征:万物互联、信息交互、数据集成、智能决策。这四大特征对金融业的未来变革影响深远,也是我们思考创新金融模式的基础前提。
技术替代将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可能性边界,不断构建新金融生态空间,不断演化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不同的金融模式将服务于特定的群体,市场会根据收益和成本的动态变化选择不同的商业模式,技术通过驱动不同业务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动态调整从而改变金融格局。
由此可见,技术替代是一个连续且复杂的问题,将深刻改变金融结构与金融格局,更替一些落后、高成本、低效率的金融服务模式,但是仍会因为成本、文化、地域等原因保留相当一部分传统金融服务形态,传统金融难以替代的功能也会在运用新技术中得以升华。因此未来的金融模式一定是在技术替代中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
霍学文认为,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奠定了技术、产品(Apps)和用户融合创新的基础,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开创了互联网金融新模式,移动通讯与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金融风险定价与资金配置的方式。金融行业的大发展大变革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传统金融企业,还是新型互联网企业,必然要广泛应用这些技术,重塑自己的金融服务模式。
“在大数据技术运用于信贷技术前,贷款需要很长时间的审核,尤其是线下取证、财务报表、抵押担保、审批流程、领导签批、最后放款等环节,而阿里小贷根据其内在的大数据信用评估和内控技术,能够实现实时计算贷款人的信用额度,在信用额度内实现即时放款。这是传统金融领域是难以想象的。而这种快速放款模式,将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标准配置。”霍学文表示。
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双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模拟、相互评估与相互决策。金融信息可视化已经成为经济分析、管理决策、绩效评价等工作的必备工具,它将始终贯穿于金融活动的全过程。在技术变革的推动下,金融可视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金融可视化是利用数学算法、网络技术、数据挖掘、计算机语言等一系列前沿金融科技综合应用、共同开发的信息集合显示成果。技术手段是金融可视化的工具,经济管理理论是程序设计的基础。
霍学文认为,金融数据可视化的最大价值并不仅在于直接将数据呈现出来,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数据,而更在于思维模式模式和决策方式的转变。我们应该利用数据的可视化重新定义金融领域的数据模型,判断金融价值模型中的爆发点与增长的关联。
另外,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正在成为可能。“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将数据清洗,处理,然后输入模型,就能还原真实世界,得出精准信息,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未来的决策中人主观因素会弱化,大数据提供的信息使得决策更加科学智能化,动态实时化。”霍学文表示。
大数据金融是历史趋势
21世纪金融业与大数据、云计算、搜索智能、社交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互联网金融 新模式应运而生,必将成为未来金融的载体、平台与内容。因此,规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金融是以纸质介质为主,人工处理为核心,以人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来处理业务。现代互联网金融是数据介质为主,利用分布式计算处理数据,以公众互联网的全网为平台,以全网收集的数据来补充内部网集成的数据。大数据金融的典型特征是将金融活动转化为智能数据处理活动,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风险评估、分析和预警能力。
“互联网金融就其内容而言是大数据金融,充分利用互联网形成的海量数据来挖掘用户需求、评价用户信用、管理金融风险等。大数据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资产,对这个核心资产的利用能力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可能性边界。”霍学文说。
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因此搭载互联网的金融模式将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主要载体。从金融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大数据技术成为风险管理的标准配置、云计算为金融业务的高效实时处理做出保障、点对点的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金融职能,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需要这些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作为技术载体、信息载体、业务载体。
互联网金融具有平台属性。平台通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衍生出金融业务交易平台、新兴技术应用平台、风险控制管理平台、金融模式创新平台、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互联网金融对现代金融业的塑造就体现在这些平台功能之上。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未来新的逻辑起点。既是过去信息技术对金融深刻影响的延续,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全新的信息通讯技术对金融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开始。我们所能看到的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我们看不到的、很难想象到的影响也会不断到来,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对金融的影响正在到来。”霍学文说。
我们到现在还不能说互联网金融形态已经成熟,互联网金融现有的探索还只是刚刚开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引入,随着金融服务的挖掘,随着大数据的不断积累,随着金融算法的不断提升,随着监管容忍度的改善,随着大金融机构不断把互联网技术、理念、方法纳入传统体系,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改造,对金融服务的创新,对未来金融业发展的重构,应该说只是开始。
大数据重塑金融监管方式
“我们的金融业态已经发生深刻改变,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早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类型的金融企业当中。如果我们的金融监管还是传统的模式,是难以实现监管的有效性、及时性、低成本性。”霍学文表示。
实际上,当金融业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时,受制于资源有限、成本因素和信息不对称,金融监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监管部门已经很难采取及时的监管措施。互联网金融的先进技术实际上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可以让金融监管发挥更大的效力。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及时检测金融市场与企业的动态大数据,而电子化的渠道有效地降低监管的搜索成本。多渠道的信息数据来源可以降低监管面对的信息不对称难题,而通过机器学习可以构建智能监管监测系统。这些信息化金融监管手段来源于市场,作用于市场,检测于市场,这是金融监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霍学文认为,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及智能技术,将会重塑未来金融监管的方式。以非法集资为例,在互联网时代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广泛传播性等特点,通过承诺高收益来吸引广大投资者。近年来由于经济形势下行,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对金融秩序和居民的合法权益造成较大的影响。互联网技术为打击非法集资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据霍学文介绍,北京市已建成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平台并发挥良好作用。就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监管能力的典型案例。该非法集资预警平台的设计包括两个子平台:一是对正规金融产品登记的前台,通过对网站销售的金融产品的信息进行登记,做好数据收集工作。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金托管是互联网金融三大监管措施,金融机构将产品的属地名称、属地编号、发行日期、机构编号、产品编号等信息在平台上进行登记、备案。二是发现非法集资线索的后台,用来打击违法犯罪,守住底线。前台提供信息给消费者,后台打击非法集资。基本建设思路为: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运用大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通过两次比对、一次干预、最后确认的一系列步骤,实现对疑似非法集资的企业进行不同级别的处置应对。
“具体来讲,该平台根据以往非法集资案例的特征,综合合法性、非法集资特征词、收益率偏高、负面反馈指数、传播力这五个维度构建,通过机器学习对每个维度进行自我赋权,最后形成一个‘冒烟指数’。在非法集资特征词中,平台收集尽500个特征词,涵盖面极广,只有大数据才有这种规模的信息收集能力。冒烟指数越高,说明越接近非法集资的特征,监管部门就可以及早监测预警,做到‘打早打小’。”霍学文说,平台建设成功后,实现六项机制:线索发现机制、线索跟踪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协调警示机制、监督控制机制、信息共享机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金融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霍学文表示,建立互联网金融治理体系,应该成为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金融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金融治理推进中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