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如何拯救“没有价值观”的推荐算法?
为什么在抖音点赞了小姐姐的视频,你就会看到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小姐姐?为什么你喜欢撸猫,抖音就会频繁地给你推荐萌宠视频?因为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背后的推荐算法“懂你”。
为什么有人会成为“网红”?为什么流量会集中在头部用户,而无数坚持更新的用户总是无人问津?因为推荐算法只给“有趣”的视频分配流量。
推荐算法是计算机领域常见的一种数学算法,简单来说,是一种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的技术手段。尤其是在越来越多人离不开互联网、成为网络“重度依赖患者”的时代,推荐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点开一个网页会看到什么。
在短视频平台,这看起来是一个完美的信息分发方式:给你看想看的,让你看“有趣”的,还帮你省去了自行筛选的过程。
推荐算法没有“底线”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数据分析》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对于纯视频的社交平台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体量。
短视频的火爆是一种供需双方共同推动的结果,有人需要用短而有趣的内容填满碎片化的时间,有人需要满足自己无处安放的表达欲。而推荐算法能快速连接供需两方,各取所需。
在这个过程中,推荐算法逻辑清晰、严格执行代码,但也只是一个没有价值判断力的技术手段。
相比于文字和图片,只有几秒、十几秒的视频,往往包含着更丰富的隐藏信息。一条“有趣”的视频背后可能是恶趣味,可能“三观不正”。
在短视频如火如荼的2018年,也是多个平台因内容“有害”频繁被曝光,并受监管部门约谈、处罚的一年。
3月,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快手出现大量未成年怀孕视频;
4月,国家网信办约谈快手、火山小视频,暂停平台推荐算法功能,“避免用户通过推荐算法获取大量负面有害信息”;
8月,因涉嫌传播有害节目,国家广电总局对“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的开办单位做出警告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
监管部门批其“突破底线”。
另外,还有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版权问题和营销乱象。
2017年,快手起诉“补刀小视频”违规上传快手主播的原创视频;
2019年年初,抖音起诉快手,如今的短视频界两大巨头——快手和抖音也因版权问题发生纠纷,闹到法庭。
内容领域,版权问题一直是“老大难”,而处于发展初期的短视频行业因尚未形成标准规范,更是难以约束。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营销平台,因视频形式代入感强,营销往往不易察觉,且缺乏广告规范机制,易产生广告内容和产品质量问题,例如媒体曾曝光抖音平台存在大量有关假货推广的短视频。
行业往前发展的同时,弊端也显露出来。
纠正“价值观”从自我净化开始
新京报曾因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未成年人怀孕、生子的视频,评论称“算法也要有价值观”。这当然不是在对技术本身提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要求,而是希望行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不能一味依赖推荐算法分发信息。
当前,短视频行业显现出发展趋势,有助于行业纠正推荐算法的“价值观”。
一是主流媒体入场,短视频成媒体传播渠道。
根据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于1月22日发布的《媒体抖音元年:2018年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抖音上经过认证的媒体账号超过1340个,累计发布短视频超过15万条,累计播放次数超过775.6亿。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级媒体都是早期用户,且表现活跃。
随着主流媒体入驻,成为短视频的内容发布者,越来越多“主旋律”“正能量”的短视频出现,加上被整改后的平台“传播正能量”的承诺,短视频平台内容低俗、恶趣味的现状或将发生改变。
照这个发展趋势,未来短视频平台将不仅是普通人自我表达的渠道,也可能会纳入专业的媒体传播体系,成为媒体新的内容呈现方式。
二是行业格局逐渐清晰。
2017年至2018年间,短视频一路狂奔,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推出或投资大量短视频平台,但也形成了混乱竞争的行业局面。
经过两年的市场选择,今日头条旗下的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腾讯旗下或投资的快手、梨视频、微视等;微博旗下的秒拍;美图旗下的美拍等成为短视频行业的头部产品,并形成“北快手南抖音”两足鼎立的江湖格局。
此外,行业出现退出者。例如近期,知乎短视频内测产品“即影”客户端停止更新。
加上监管趋严,短视频行业进入自我净化的阶段。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短视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伴随着短视频的火热,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广告主关注将带动整体市场规模提升,预计到了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达357.4亿元。
短视频的风还会继续吹。用户(包括个人和媒体等机构)、资本还在不断进入;监管部门虽多次出手管制,但是“管而不禁”,一方面是对其作为传播渠道的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用行政手段净化平台内容。
(数据观 孙永慧)
责任编辑:李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