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
近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联合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在2021中关村论坛全体大会上面向全球隆重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 报告通过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等三大维度32个指标,对全球50个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能力进行测度。
GIHI2021从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三个方面构建指数,在指标体系上力求在平衡历史与前沿,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绩效与环境等综合因素选取测量指标,以挖掘影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绩效的重要因素,探索创新变革的重要力量。
图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排名前10城市(都市圈)发展模式图
快速崛起 中国成为全球创新高地
今年三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鉴于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GIHI2021也特别对标旧金山、纽约、东京等知名科技湾区,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候选城市和都市圈进行分析评估。
GIHI2021显示,中国城市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兴力量正在崛起 。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分别位居综合排名第 4、7 和 14 位。通过比较中美日韩四国有效发明专利存量发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尤为突出,除上海、苏州 2个城市外,其余 7 个中国城市和都市圈AI专利存量均大于 IC 专利存量。其他如南京、杭州、武汉、合肥、成都,创新经济表现活跃,开始进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视野。
创新企业和新兴产业方面,中国城市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从全球研发投入2500 强企业数量和独角兽企业数量来看,中国企业表现活跃。中国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均进入创新企业前十强。另外,杭州上榜的独角兽企业数量达23家,超过东京、巴黎、慕尼黑等城市和都市圈的独角兽企业数量总和(19 家)。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城市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领域更具优势,借助新经济的发展势头迅速增长。
图片GIHI2021指出,聚集顶尖科技人才是夯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石的关键。来源:HIROSHI WATANABE/GETTY
化危为机 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
新冠疫情给社会和经济运行带来较长时间的停摆,国际航班数量锐减,人才流动减少,创业投资和私募基金投资总额大幅下降,企业面临较大挑战。2020年全球行业营业收入总额较上年度下降2.25%的情况下,信息技术、软件与服务等行业,分别保持7%和6.5%的增长速度。疫情推动医药化工行业,数据服务行业以及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等数字相关行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疫情期间,数字经济仍保持蓬勃发展,也推动了医药化工行业、互联网医疗行业和远程办公行业井喷式增长,数据服务、软件与服务等数字相关行业营业收入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潜力巨大。随着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电子政务平台需求的提升,网络宽带连接速度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疫情期间宽带连接需求猛增,网络宽带连接速度成为重点建设领域,2020年亚洲城市和都市圈在该指标上实现跨越式增长,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的宽带速度指标均达到2019年的3倍以上。
从科学中心来看,聚集顶尖科技人才提升知识创造水平是夯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石的关键。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排名前20强中分别有15个位列科学中心20强,有12城市位列知识创造20强。美国城市和都市圈累计拥有198位顶级奖项获得者,知识创造平均分达到90.12分,远高于全部样本城市的78.21的平均水平,论文被专利、政策、临床试验引用的比例高达2.83%,领先全球平均水平1.88%近1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大背景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集聚顶级科技人力资源,提升知识创造水平是夯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石的重要途径和关键。
具体内容如下
责任编辑:蔺弦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