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权:理论与实践(4.0版)
日前,由武汉大学牵头完成的《网络主权:理论与实践》成果文件(4.0版)正式发布。该文件由武汉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Nicholas Tsagourias、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大学教授Yana Leksyutina、印度尼赫鲁大学法学院教授Swaran Singh、墨西哥阿纳瓦克大学教授Ricardo Israel Robles Pelayo等一批国际专家深度参与了文件撰写。
文件重申《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适用于网络空间的立场,清晰界定并系统阐述网络主权的概念、行使网络主权的基本原则,丰富了网络主权的体现和实践进程。相较于前三版的探索,4.0版文件旨在及时反映当前全球网络空间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应对实践层面出现的新挑战。
文件增加了“新形势下网络主权的突出挑战”等内容,邀请多国专家参与撰写“部分国家关于网络主权的主要实践”,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尤其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地缘政治变革迭加影响之下网络主权内涵与外延的持续拓展进行了梳理探讨。文件呼吁各国基于网络主权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国际协作框架,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纵观世界文明史,国家主权的含义因时而变、不断丰富。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国家主权的内涵外延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农业时代,人类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陆地,国家主权的重点在于捍卫领土完整。工业时代,人类活动空间从陆地拓展到了海洋、天空,国家主权的范围也随之延伸扩展。进入信息时代,网络空间与人类活动的现实空间高度融合,成为了现代国家的新疆域、全球治理的新领域,网络主权由此而生。
主权国家是开展网络空间活动、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关键行为体。《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覆盖国与国交往各个领域,其原则和精神也适用于网络空间。实践中,各国都将国家主权延伸适用于网络空间,但对在网络空间行使主权的理念和具体做法仍存在不同认识。为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秉持网络主权理念,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积极实践。
《网络主权:理论与实践》系列文件一直致力于更好地凝聚共识,推动实践。相较于前三版的探索,4.0版文件在既有逻辑框架的基础上承继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进一步体现出新变化与新需求,旨在及时反映当前全球网络空间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应对实践层面出现的新挑战。本版文件增加了“新形势下网络主权的突出挑战”等内容,邀请多国专家参与撰写“部分国家关于网络主权的主要实践”,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尤其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地缘政治变革迭加影响之下网络主权内涵与外延的持续拓展进行了梳理探讨。
具体内容如下
责任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