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事录,谁是数据英雄?5个企业大数据应用调查案例
导读: 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正在成为社会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体之一。它不为人所见,却又无处不在——交通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实时路况;证券机构利用它预测股市走向;搜索引擎利用它构建用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电影院线用它来排期……
大数据在影响生活方式,也改造企业,创新一些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新经济的符号,甚至国家战略。
在洪流之前,变革总是起于微处,一些 企业 已然走在前列,在大数据时代,他们是先行者。2016年下半年,新华网信息化和智慧城市频道联手启动大数据(应用调查、技术先锋)系列报道,见证一个时代的兴起。
1、 企业大数据应用调查之一:
制造业新风向 航天三江用大数据驱动智能制造
“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的发展,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已成大势所趋。
然而,在实践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有机结合起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三江)这样的大型制造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绝对是一次涉及全企业的颠覆。
对此,航天三江信息化处处长胡红梅表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在生产制造模式中的应用将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充分条件。这一次,航天三江将构建一个大数据交换平台——强化对业务活动的信息化支撑,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构建了企业工业4.0的基础环境。她表示,在大数据交换平台支撑下,着重从四大方面展开业务场景。
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面,需要打通产品生产制造链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管理。在大数据交换平台中,设计PDM需要将设计BOM传递给工艺PDM,由工艺人员直接进行工艺设计,并将工艺BOM、工艺路线、工序进程等传递给ERP系统,最后再由业务人员根据相关内容制定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同时,质量系统负责产品结构质量信息的检验,档案管理系统负责产品信息自动归档,进而形成企业大数据资产的积累。
在价值管理方面,需要实现企业全供应链的价值管理。在大数据交换平台中,生产管理系统可为财务管理系统提供存货档案、实际成本、采购计划、发放清单等核心业务数据,财务管理系统可为生产管理系统提供NC工时、生产计划、备料计划和物流单据,MES系统可为生产系统提供计划、工时等信息,为精确MRP运算结果提供前提条件,合理规划企业库存,平衡采购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在质量信息管理方面,航天三江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信息保存在各生产单位的ERP系统或质量系统中,大数据交换平台可减少因为数据上传不及时,导致的只能线下查看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参数等问题的出现,实现院级与厂所质量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为实现航天三江内部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应用,在大数据交换平台中,以企业现状为前提,参考国家标准,建立了统一的主数据标准、服务集成和大数据管理规范,为业务大数据的集成交换提供基础的数据环境。通过建立大数据管理规范,形成由核心业务部门主导、标准化部门监督、信息化部门支撑的协同管理体系,为实现企业内部跨界融合提供前提条件。
为实现向智能制造企业的顺利转型,航天三江在管理与技术两方面同时提升体系能力,以支撑四大关键业务场景。胡红梅表示,在管理方面,加强大数据交换管理体系建设,包括标准规范与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在技术方面,加强大数据交换技术体系建设,包括数据交换支撑、数据共享中心、集中管控、数据治理等平台的建设。未来,两条线并行发力,双管齐下,实现企业转型。
责任编辑: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