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无人车间热火朝天
说起工厂,很多人的印象都是黑乎乎、油腻腻、锤敲电焊当当响。事实上,贵州大数据、工业4.0带来的时代之变,贵阳“千企改造”工程的深入推进,一个个智能工厂在贵阳应运而生,正在改变人们对工厂车间的刻板印象。
自2014年以来,贵阳累计有力源液压、贵阳海信等6家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航天电器、振华新云电子等4家获得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黎阳航空、雅光电子等31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
汉方制药生产厂内的生产设备实现数据监控
生产智能,车间里没了人
说起工厂,很多人的印象都是黑乎乎、油腻腻、锤敲电焊当当响。但走进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的提取车间,干净整洁的车间让人眼前一亮。车间里10余个药液提取大罐正在工作着,散发着浓浓的中草药味。硕大的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只是偶尔会有一两个工人走进车里巡视。
提取车间隔壁的控制室里,两个操作员坐在电脑前,盯着墙上的显示器上提取大罐的数据,不时敲击一下键盘,进行控制。
“通过数据来控制大罐的温度和时间,既准确又轻松。”说起公司的智能系统,提取车间的技术员杜瑞刚眼里满是笑意。
汉方制药生产厂内的生产设备实现数据监控
他告诉记者,提取车间就是负责把药材原料按比例放入设备,设置温度、时间,收集提取液。他在提取车间工作已有5年了,以前公司没有开发这套中药提取自动控制系统时,都是由工人来控制。“2个人负责一个罐,提取时的温度、时间,全靠经验来控制。有时还需要打开大罐看看好没好,要不干上个三五年,还真没法操作。”
“大数据的应用,智能工厂的数字化生产,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人工密集劳动型生产模式,并能有效控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发生。”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仕林说。
在药品包装车间,4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生产好的药品送到这里后,将全部由机器进行封装入盒。
“以前,包装环节,是使用工人最多的地方,熟练工人一般都是左手叠说明书,右手装药。”张仕林说,现在,工人只需在最后取下包装好的成品。
汉方制药生产厂内控制中心
“数据的采集、分析、再利用,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张仕林说,通过这些智能系统实时采集生产过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实现了中药制剂的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生产及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作出决策。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还可以根据生产数据溯源,轻松找出问题原因。同时,有大量的数据作为依据,对新产品的研发更有利。
张仕林告诉记者,目前,大数据技术和自动化工生产已融汉方药业的生产、包装、物流、管理等多个环节。接下来,他们还会将智能化应用到销售、售后等部门,推出相应的管理系统和APP。“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将一些福利活动,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同时,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对产品或者对公司的表达诉求的渠道。”
大数据融入生产各个环节
焊接机器人、装备生产线……构成了智能工厂的实体工厂。如今,在贵阳,这样的智能工厂越来越多。
在贵阳吉利智慧工厂,制造过程自动排产调度、自动跟踪预警、故障自动推送等智能化制造,可满足5种车型的混线生产……各种机器手臂已完全取代了流水线上的工人。
吉利汽车生产线
在智能工厂的背后,有一个“智能大脑”,它将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存储、分析、转化,并最终服务于生产的各个环节。
吉利汽车生产线
“大数据技术融入到整车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贵阳吉利汽车有限公司陈豪介绍说,“从建立虚拟仿真工厂对生产工艺及机器人工位进行提前规划定位,实现解决工厂量产前期生产核心技术问题达90%以上;到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实时指导现场作业,实现管理模式扁平化;再到多系统集成互通、数据传输的智慧物流体系将上游供应链、基地仓储系统、下游供应链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内外物流可视化、物料交接零时间、降低库存积压。通过工业大数据的应用搭建起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制造、管理体系。”
“机器换人”提高企业产能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结合,带来了产业变革升级,同时也让企业降低了成本,提质增效。
“以前,需要10个工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4个人就能完成了。”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仕林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工业装备、工艺和材料潜能、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分配效率。汉方药业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等转型升级后,工人减少了50%,产能却增加了10倍,而且药品质量控制达到了100%。
“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能够帮助企业提质增效,而且整合的程度越深,效果越明。”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局吴迪说,比如,贵阳海信投资5000万元建立以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导入近30台智能机器人,升级改造6条生产线,工厂人员由1000人规模压缩到500人,减员比例高达50%,节省了近5000万元的人工成本。同时,实现了质量效率双提升,运营成本下降26.78%,生产效率提升108.28%,产品不良率下降27.56%。
贵州航天电器建立有完善的综合办公平台、管理信息化平台、工程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生产数据的趋势分析对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后,麻花针工段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产能提高了近一倍;SJ018产品装配生产线,工人从原来的42人减少到28人,日产量从8000只提高到12000只;电缆贴标签工人由原来的近60人减少到了10人。
航宇科技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建设航空数字化智慧工厂,通过国内领先的航空产品锻造过程智能化、数字化过程控制技术应用,实现产品精化,材料利用率由8%提升到35%;实现企业产品设计周期减少50%,制造周期减少了66%,备件减少50%,节省实验用原材料25%。
让更多企业成为智能工厂
随着贵阳“千企改造”工程的深入推进,一个个智能工厂在贵州拔地而起。
据悉,2019年贵州省两化融合水平在全国处于第三梯队水平,位列第三梯队第二位,贵阳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远高于2019年贵州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略低于2019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自2014年以来,贵阳累计有力源液压、贵阳海信、盘江民爆、兴达兴建材、航天电器、航宇科技等6家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航天电器、振华新云电子、贵州同济堂、盘江民爆等4家获得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黎阳航空、雅光电子、贵州轮胎、奇瑞万达等31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
2018年中国振华“振华集团级互联工厂网络集成创新应用”项目、贵州开磷集团“磷化工全流程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项目入选工信部2018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2019年航天风华、航空电机、西南工具、广铝氧化铝、贵州贵航、安吉华元、中铝彩铝七家企业项目获评贵州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占全省70%;中国振华、磷化集团、玉蝶电工、雅光电子等18家企业项目获评2019年“万企融合”省级标杆项目,占全省29.5%。2019年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端电子元器件精益柔性协同制造应用荣获2019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
未来,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局将以“万企融合”为统领,推动制造业与网络平台深化融合、相互促进、同步提升,依托贵州工业云平台、贵阳市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平台、贵阳智能制造协同共享平台等,链接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国内优强大数据服务商,为工业企业提供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业务规模化在内的丰富的智能化应用。为更多的工业企业的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提供服务。
责任编辑: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