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中心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加速“城”长,华为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纷纷落地,创新平台、要素加快集聚;瞄准智算中心、行业大模型和云服务,企业重视自主创新,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贵阳贵安校地企合作交流活动”“2023年‘筑创荟’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华为开发者&鳃鹏应用创新贵州区域赛”,创新开放氛围逐渐浓厚。

汇聚科创力量,优化创新生态,2023年,贵安新区加快创新资源引育、集聚,高标准打造创新涌动的全省科技创新中心。

搭建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

日前,业界的技术专家、开发者齐聚“数智创新、重构数字经济生态技术交流会”。通过华为(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提供的平台,探讨推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华为(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是贵阳贵安携手华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合作升级而共同打造的平台。该中心依托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通过将华为ICT能力开放给区域数字经济,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已汇聚40家华为云生态伙伴落地。

围绕科技创新,搭建创新平台。贵安新区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配置,做大做强贵阳大数据科创城。

作为贵州大数据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以数字经济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人才集聚为重点,按照“一心两园三谷”,全力打造全省科创中心。

发挥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优势,贵安新区先后落地了华为(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贵安新区筑企通数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贵州青数聚科创服务有限公司3家创新平台,已签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贵州省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贵州民族大学)、中电科大数据研究院等3家创新平台。

贵安新区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中心

贵州金之键高科技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之键高科”)与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彼得·萨德勒院士签署合作协议

“数字资源、创新能力是贵安新区的发展优势,也是加快打造全省科创中心,助力贵阳贵安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核心区的底气。”贵安新区大数据与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3年12月,贵安新区新增省级科创平台13家,已认定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为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单位,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已汇聚人才万余人,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壮大创新主体,增强发展活力

连日来,贵安新区华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安华旭科技”)总经理王念和技术人员,正忙着采用国产化芯片为一汽大众开发研究新品——轻量化一体式电机。

“以前,我们主要采用进口芯片,但自2020年起,因国外垄断公司就陷入‘芯片荒’困境。”王念说,只有创新才能闯出一条路,不走国产化芯片这条道路没有未来。

为突破困境,2022年起,贵安华旭科技积极组织科研团队,采用国产车规级芯片进行技术攻关,经过数次研发测试,在车用电机上完成国产车规级芯片替代进口芯片,目前已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2023年,贵安华旭科技被认定为贵州省专精特新企业,公司发展又迈进一步。

贵安新区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中心

贵安华旭科技生产车间

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激发主体创新,才能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023年,贵安新区通过采取举办多个主题创新创业大赛,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开展“千企面对面”服务,遴选“科技专员”带成果、带技术、带团队到数字经济产业园、综保区、高端装备产业园等园区开展技术创新合作服务等多项举措,加快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壮大创新产业集群,创新创业热度持续提升。

开展智能矿山产品供应和技术服务的明创慧远(贵州)技术有限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研发之路,助力贵州打造“智慧矿山”。贵安综保区的贵州瑞立达科技有限公司,正推动产业线进入全自动化,持续提质升级为企业带来了强大竞争力。

如今的贵安新区,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比比皆是,制造业企业焕发着新活力。截至目前,贵安新区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46%。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达到83家,创新活力涌动。

  畅通供需渠道,推进成果转化

两个月前,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高等学校塑料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刘涛泽和团队人员对从省内各地采集的土壤地膜残留样品进行监测和分析,为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加强农田地膜监管、污染防控及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完成一系列关于地膜使用回收,地膜残留样品采集、分析、危害评价的软件、专利和设备的研发,并将部分成果转化。”刘涛泽介绍,2023年,贵州民族大学承担的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的农田地膜残留监测项目,合同金额达168.8万元。

贵安新区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中心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高等学校塑料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这是贵州民族大学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的其中一项。2023年,贵州民族大学实现51项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并申报了贵阳贵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单位。“如今从学校、贵安新区到全省,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受重视。”刘涛泽说。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体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之中。近年来,“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贵州科学城”“清镇职教城”等四城,发挥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大数据、新型建筑材料、农业等领域研发出多项成果。

如何才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2023年,贵安新区聚焦大学城高校推动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搭建高校、企业成果供需桥梁,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

尤其是2023年,贵安新区开展了“科技赋能·数实相融”等3场校地企合作交流活动,将四城企业需求、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科研成果汇集起来、联动起来,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应用市场,加快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贵安新区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8个,已认定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为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单位。机器人力控系统及磨抛/装配一体解决方案、先进碳捕集技术、和利时OCS工业光总线控制系统项目等一批创新创业项目意向性落地贵阳大数据科创城。

下一步,贵安新区将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创新资金投入、增强核心技术创新水平、培育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打造战略科技支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校地企深化合作,共建创新体系。

责任编辑:张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