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大数据专业追上时代“风口”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高校新增专业名单,有32所高校成为第二批成功申请“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新专业的高校。加上此前第一批成功申请该专业的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南大学,已共有35所高校成功申请大数据专业。
大数据专业的产生背景,跟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直接相关,正如报道中所言,“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大数据,直接催热了大学里的大数据专业”。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出具的一份分析报告,预计到2018年,大数据或数据工作者的岗位需求将激增,其中大数据科学家的缺口在14万到19万之间,懂得利用大数据做决策的分析师和经理的岗位缺口则将达150万。人才缺口如此之大,作为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大学,无疑要直面行业发展之变,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高校增设大数据专业,属于及时出击,主动作为,值得点赞。实际上,随着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日新月异都倒逼大学开门办学,瞄准时代发展前沿,在做好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以培养更符合未来所需的人才。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迭代,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依赖大数据。
如果说大数据1.0时代的特征是从业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那么大数据2.0时代则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数据处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数据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大公司都在寻找尖端人才。而且,大到国防、金融,小到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物流、购物、医疗、交通等,都日益需要大数据的支撑。大数据正在成为一门“显学”。
实际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普渡大学等十几所名校都围绕大数据开设了分析类专业,在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行动更早、学科建设也更完善。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大数据专业的开设还显不足,需要加快建设步伐,迎头赶上,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而做好大数据的人才培养,还需要我国高校在师资建设上多下力气,这也是决定大数据人才能否真正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关键。
和物流、经管等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学科一样,大数据专业需要教师不断引入新的教学资料,让学生了解前沿动态。有国内学者专门观察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大数据这一研究领域的教学特点,发现该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较之于他本人多年前就读期间已有显著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是每年都能明显感觉到的。
因此,国内高校向国外取经,不仅要学习师资建设的内在规律,在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方面多借鉴、多创新,也要学习对方动态的教学方式,紧跟行业发展的科研态度,并做好相关学科的整合与支撑,毕竟大数据专业具有跨学科的特点,离不开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的支撑。同时,国内高校还要与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充分沟通,协力培养高质量的大数据人才。
尽管任何学科、专业的建设都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做好师资建设,不急躁、不走形式、不急功近利,尊重学科和行业发展规律,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人才的培养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大数据专业也是如此。做好了统筹规划和细节落实,假以时日,这个“风口上的专业”就能乘势而上,实现“加速度”变革,补上150万的人才缺口,助力社会和时代发展。
(作者张贵勇,系记者)
【 相关链接 】
第二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高校名单公布
2017年3月1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附件《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包括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名单,共32所高校获批。其中,贵州共有5所大学获批。
据了解,这是第二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名单。在2016年2月16日,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就首次增加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共有3所大学获批,即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中南大学。
两次获批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名单中显示,该专业学制都为四年,大部分为工学。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