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文)
数 据观微信小编获悉,为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推动黑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在优势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多重延伸和协同发展,日前,《黑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出台。
《计划》中明确,力争到2020年,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为黑龙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根据《计划》,黑龙江省将完成三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建设;二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详情参看下方全文!
↓以下附全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6个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黑政办规〔2018〕10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黑龙江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黑龙江省改装汽车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黑龙江省汉麻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黑龙江省加快培育新一代营养配方食品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黑龙江省发展电子竞技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6个专项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2月9日
黑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号),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推动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在优势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多重延伸和协同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以提高发展质量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重点推进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我省制造业、农林业、医疗健康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应用,为黑龙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我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培育10个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建设3个至5个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基本形成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
——重点产品规模化发展。在智能医疗、智慧健康、智能交通、智能农林业、智能安防、智能教育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在相关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力争到2020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系统提升制造装备、制造过程、行业应用的智能化水平,以高端制造基础较好的企业为重点,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100个数字化(智能)车间,建设1000条自动化生产线。
——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完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建设多种类数据的海量训练资源、标准数据测试和满足智能计算需求的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实施路径
立足省情,面向未来。发挥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骨干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培育创新团队,促进成果转化,壮大优势企业,加强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在部分行业(领域)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培育创新团队。依托我省人工智能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积累,在具备一定创新优势的领域,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创新链,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在相应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促进成果转化。坚持自主研发与外部引进相结合,进一步挖掘和梳理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各类创新成果,推动技术成熟度较高、市场发展潜力大的创新成果在我省转化实施。
——壮大优势企业。鼓励和支持省内具备一定规模、产品优势明显、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人工智能企业做优做强;加速推动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优势企业。
——加强示范应用。发挥政策扶持和引导作用,在产业基础较好的相应领域(行业)和部分地区,开展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建设。围绕增加人工智能创新的源头供给,从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机构建设等方面强化措施,促进开源共享,系统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1.培育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基于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积累,围绕智能医疗、智慧健康、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农林业装备、智能教育等基础较好领域,突出团队带头人的领军作用,培育10个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团队,推进一批先进成果落地转化。
2.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瞄准应用目标明确、有望引领人工智能技术升级的基础理论方向,加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理论、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发展等基础理论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数学、经济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
3.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瓶颈。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哈工大大数据集团等优势企业,以提升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运动执行、人机交互能力为重点,采取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在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跨媒体分析推理、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和新技术、类脑计算、人机融合、机器认知、虚拟现实智能建模、自主无人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4.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以强化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基础支撑为重点,依托哈工大大数据集团、哈尔滨星云生物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中超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建设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创新开放平台、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农产品物质数据库、生物医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全科医学影像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推动人工智能软件、硬件与智能云之间协同发展。
5.加快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加强重点产品、关键技术和设备、先进工艺的研发和攻关,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
(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
1.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重点项目。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积极推进一批基础较好、应用前景明确的产业化、孵化和技术攻关项目加快实施。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潜力,加快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培育发展多种类的人工智能产品在工业、医疗、交通、农业、金融、物流、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广泛应用。
(1)产业化项目。
——基因组大数据智慧健康产品。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信息技术成果以及“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推动哈尔滨星云生物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基因组大数据智慧健康产品项目建设,重点打造海量基因组数据分析平台,突破基因组大数据智能分析瓶颈,开发建立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基因组大数据智慧健康产品和服务平台。
——交通智能检测装备。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和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国际独创成果,推进哈尔滨锦程交通公司世界首台多功能道路智能检测车项目建设,实现精准高效道路安全检测产品在公路交通领域广泛应用。
——智能综合执法系统。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哈尔滨大元锦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公安办案智能综合执法系统,主要包括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身份验证智能门禁、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人员精准定位、执法数据规范化等内容的公安智能综合执法系统。
——畜禽高效健康养殖智能装备及精细养殖大数据平台。发挥东北农业大学的研发优势,打造精细养殖大数据平台。推动哈尔滨鸿膺软件公司开发生产畜禽养殖、环境检测与调控、个体生理体征监测、养殖信息采集终端等一系列智能装备,为推动畜禽养殖模式向集约化、工厂化方向发展提供先进的装备支持、实现养殖过程的精细化、流程化、标准化与智能化。
——基于粮源可视化的订单农业大数据平台。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研发订单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遥感解析、图像处理、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实施市场驱动下的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构建全产业链数据网络体系,包括农业大数据采集系统、粮源可视化系统、农业订单系统、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系统、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电子交易系统、农业大数据分析系统等。
(2)孵化培育项目。
——智能化超声影像设备。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先进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哈尔滨工大恒悦影像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便捷高效的智能诊断系统,通过强大的图像分析理解能力,帮助使用者进行专业的操作和判读,解决传统超声仪必须专业医生操作判读的局限性,实现移动超声设备的“智能化”。
——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设备。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业检测设备研发技术,重点突破图像识别缺陷技术和后续数据采集系统技术,推动机器视觉工业自动化测试测量、缺陷检测、三维姿态测量、图像目标定位系统在工业检测领域广泛应用。
——面向领域的知识图谱。依托哈工大大数据集团开发面向领域的知识图谱生成系统,在大规模图数据管理、知识图谱数据清洗、多模态信息提取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独创技术,按需生成高质量领域知识图谱,为学科研究提供切实有价值的参考,有效支持知识驱动型领域(企业)应用。
——智能云农产品成分含量快速检测系统。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和中超信诺科技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软件本地化再开发和模型校正,通过农业高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采用深度学习建立该物质的唯一化学计量模型,将模型配置到云端数据库,通过近红外微型光谱仪扫描物质,实现迅速查看各种物质的特征波形以及特征值指标。
(3)技术攻关项目。
——群体作业智能农机设备。围绕粮食丰产增效、农业面源污染和农田综合防治修复、粮食收储运、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作物优质高产、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农业病虫害防治等重点任务,发展和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大载重智能植保无人机、智能农机装备、智慧粮库等智能技术的智能农业工程,发展群体化、网络化智能农机装备。
——高效资源综合利用与敏捷生产的林业智能装备。依托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业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围绕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与敏捷生产,开展林业与木工机械产品智能化研究,突破林木资源智能检测识别与高效加工利用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制造;开展适应森林地形复杂多变环境的自主导航森林作业移动机器人系统研究,研制自走森林灭火智能遥控机/载人机、轻型高效集采道清路割灌机、轻型间伐综采机等系列林业智能装备,实现敏捷生产智能化森林作业与林木资源的高效加工利用。
——智能骨折整复系统。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团队开发智能图像诊断、人工智能生理信号分析技术,利用三维医学图像,在术前进行三维重建、3D打印、手术模拟,在术中进行无辐射精确导航等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智能骨折整复系统应用到临床时在手术时间优化、操作便捷性、人力成本节约以及降低创伤程度等方面的限制。
——企业信息物理智能制造系统。根据实际生产制造环节中的不同需求,设计完整的智能制造规划咨询及整体解决方案,建立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经营、数字化制造、数字化控制等环节的信息物理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人机物有机联通、大数据远程服务、系统资源优化调度等。
2.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系统提升制造装备、制造过程和行业应用的智能化水平。重点推进传统制造领域生产过程、管控系统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增强人工智能指引下的人机协作与企业间协作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引导具备一定先发优势的成套装备、机器人、汽车等骨干企业,率先向同行业和产业链配套环节输出标准化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以行业云平台为支撑的智能互联工厂。以高端制造基础较好的企业为重点,打造100个数字化(智能)车间,建设1000条自动化生产线。发展具有自感知、故障诊断、自适应、数据存储及分析挖掘、网络通信功能的智能装备(产品)。
3.培育做强骨干企业。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鼓励其他具备科研能力的高校尽快成立综合交叉、边缘学科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树立引领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龙头,尽快形成行业示范效应和牵动效应。引导扶持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大数据集团、“中国云谷”、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等创新主体做大做强,形成集聚效应,发挥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人才资源汇聚和科技辐射能力,带动配套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包括国家确定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四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在内的国内外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投资、合资、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在我省创办分公司或分支机构。鼓励和支持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域领军人才和团队参与成果转化和技术入股,领办或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特色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
(三)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1.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快建设文献、语言、图像、视频、地图等多种类数据的海量训练资源库和标准测试数据集;通过新建或协议使用等方式,建设满足深度学习等智能计算需求的新型计算集群共享平台、云端智能分析处理服务系统、算法与技术开放平台、智能系统安全服务平台、多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基础身份认证系统等基础资源平台,降低人工智能创新成本;整合政产学研用等资源,推动公共服务平台、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加强合作,汇聚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资源,提供相关研发工具、检验测评、数字安全、标准化、知识产权、情报咨询等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
2.集聚和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科教资源,以多种方式吸引和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培养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产品与应用等纵向复合型人才,以及掌握“人工智能+”经济、社会、管理、标准、法律等横向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数据分析、数据采集、数据标记、数据处理、系统模型搭建、机器人维护和操作、智能制造流程管理、智能设备维护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
3.完善基础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服务供给。支持企业参与人工智能综合标准、基础共性标准制定,探索建立公共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安全测试和认证制度。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大对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和专利导航。加强人工智能伦理道德、法制保障和社会问题研究。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省级各部门协同和省市(地)上下联动,建立健全政府、高校、企业和产业联盟等的协同推进机制,主动加强与国家《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相关产业政策的对接,统筹规划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探索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加强专项行动计划过程管理,对计划实施、建设进展、政策落实效果定期评估,动态调整。
(二)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研究制定支持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及基础软硬件研发、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试点示范等政策。鼓励人工智能企业与金融机构加强对接合作,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多方资本参与产业发展。
(三)开展试点示范与应用推广。面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应用,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相关领域(行业)和部分地区开展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拓展产品市场应用空间。发挥省级制造业数字化(智能)车间、自动化生产线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对现有生产车间、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产业智能制造整体水平。
(四)发挥我省人工智能战略联盟作用。充分发挥黑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技术、人才、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挖掘我省在医疗、农业、交通、教育、安防等产业发展方面的潜力和需求,协调推动包括政府、市场、资本、技术、人才、科研机构和院校等要素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市场开发和推广等方面的有效配置、合理流通。定期举办产学研共同参与的学术交流研讨会、细分产业领域的市场对接会,重点解决对交叉技术、边缘学科的综合及在更广泛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等问题,进一步明确基于市场需求分析的研发技术路线,促进市场需求和研发方向更加紧密结合。
(五)加强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利用政府网站、微博微信、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加强宣传推广,强化人工智能成果在政府公共服务、民生保障改善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专题培训、经验交流,推广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附件:
1.黑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应用领域
2.黑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团队
↓以下为附件↓
责任编辑: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