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平凡之路”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小程序”的“平凡之路”

这张图,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启动页面是微信推出3.0版本时的app启动页面。这张图既是张小龙对MJ在他"孤独的"研发路上,给他的音乐陪伴与产品理念上的启发的感谢,也是对当时一直质疑微信的外界,一个“自信有力”的回应。

但是,这张图在我看来,有两个不完美的地方,一个是把MJ的腹部画成了“啤酒肚”,一个是把MJ的脚部画成了像在踩高跷。好了,玩笑之后切入正题,来聊聊“小程序”。

1

关于“小程序”是什么,适合用来干什么,我已经在之前的一篇文章《小程序,对微信意味着什么?》里表达我的观点: “小程序”的功能不是内容分发,而是提供场景化的即时服务。不仅要“场景化”,还要“即时”,而与功能是否是“刚需”是否“高频低频”无关。

所以,小程序既不是app的“乞丐版”,也不是订阅号与服务号的“孪生兄弟”,“小程序”更像是鸭群里的那只“丑小鸭”。

从媒体疯狂的热捧“小程序”要“颠覆”app store,要“摧毁”目前主流的应用形态,到现在的小程序的“已死论”“鸡肋论”,甚至有个“粉丝敬仰”的知识网红搞起了“阴谋论”——“我们知道小程序是什么了...但是不能说”

张小龙在“小程序”的推介会上,一直强调“小程序”不是流量变现的入口,强调“小程序”的主入口在“线下”。

但是,媒体们充耳不闻,眼里还是浮现着“流量红利”这四个字,结果做出像“乞丐版”app的小程序,预想它成为内容分发的“新入口”,结果反而引起用户的困惑:搞个app山寨版要干啥?

搞了半天,发现“变现”困难,媒体们才知道自己上错船了,但是承认“错误”是多么难,承认了还怎么和“敬仰”你的粉丝们交代,所以呢,不好意思,这个“锅”还得“小程序”背。

龙哥跟你说这瓶子里装的是“醋”,你偏认为装的是“酒”,喝了一大口“醋”,反而嚷嚷着说这“酒”变质了。

2

“小程序”是个“好东西”,好在哪里,我用我的一个经历来说明。

用过的“小程序”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和好友去一家商业广场里的火锅店吃火锅。那家火锅店真是生意兴隆,不到饭点,两百多平方米大的店内已经爆满了。

我们只能等,一般餐饮店是打个小纸单给你,上面写着你是几号还要等几桌等信息。但是这家店是叫我扫个二维码,扫了我发现是个小程序。“小程序”里除了展示原来纸单的信息,还展示着这家店的点菜单,且支持提前点菜。

等了会儿,终于有了空桌,小程序里提示已经排到我们了,还告知了桌号,且桌位预留15分钟,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还没排到你之前,你可以在附近逛逛其他店,排到你了,你收提醒,在15分钟内赶到店里就好了。如果错过时间呢,那就你就得再多等两桌。这是这家店设置的规则,挺人性化的。

进了店,通过桌号找到了桌子,突然想起忘记点酒了,于是又通过小程序,点了酒,这时发现小程序提示,刚才提前点的牛肚已经售罄了,于是我们更换成猪腰。

过了一会儿,点的菜陆陆续续就上齐了,吃着吃着我们发现少了蘸料盘,于是伸头晃脑看看有没有服务员在附近,结果是没有,于是我想小程序里有没有客服呢?看了小程序,还真有个呼叫服务员的功能,呼叫后服务员不久就来了,之后就给我们送来蘸料盘。

吃饱喝足后,我们起身去收银台,我问收银员可以用微信支付吗,收银员说,你通过小程序支付订单就可以了。于是,我们支付后,离开了店。

给我触动最深的是,一个“小程序”竟然大大改变整个餐饮消费流程的体验,包括等空桌的流程,点餐流程,用餐流程,付款流程。

等空桌时,人们不用再堆在店面前了;进店后,借助桌号,也能容易自主找到桌位;提前点餐,让上菜时间也大大缩短了;用餐中,也能优雅的叫服务员了,而不需要叫喊“服务员!服务员!”;用餐后至柜台直接付款,柜员核对一下即可了,而不用排队等着扫二维码付款了。

所以,小程序不仅没“死”,而是“低调地”活在老百姓的平凡生活之中啊!

3

但是目前“小程序”的这条“平凡之路”走得并不顺畅。依我个人的观察,有如下四个原因:

一. 大多数的“专业”媒体唱衰。

开个黑色幽默。哈哈。

二. O2O市场还未成熟。

小程序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场景化的即时服务,决定了小程序的主要目标客户群是O2O,即致力于从线下走到线上的传统公司,与致力于从线上走到线下的互联网公司。

基于O2O市场还未成熟的情况下,小程序作为O2O的连接器,自然还处于萌芽阶段。

大多数的传统公司,目前对于线下结合线上还处于认知尝试阶段,而由于线下市场本身“求稳”的特性,造成进展缓慢,甚至偏离方向。这就跟为什么传统品牌中只有少部分品牌,能在电商领域,完成优化转型一样。

而传统公司对“小程序”,也是在认知尝试阶段,甚至还处于观望阶段。毕竟,还没出现某个传统公司借助“小程序”业绩暴涨,销量暴增的案例。只出现了某些媒体公司,尝试后放弃的案例,而这些上错船的人,还一直在唱衰。

三.研发门槛高,效果未知。

虽然微信提供了众多便利的界面组件与基础的功能支持等,但对于传统公司,开发“小程序”的门槛还是很高的。

开发小程序,可不是像订阅号一样,在后台编辑文章那么简单,也不是想电商的货品上下架功能那般易操作。

开发小程序还是得需要专业的研发团队,包括UI,产品,技术等。若自建研发部门,对于传统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效果未知,甚至研发不佳,体验糟糕,反而会对现有商业流程产生副作用。若外包开发,暂不论费用,从开发质量及后期维护等方面,都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而这些不确定因素,使传统公司更倾向于保持现状,也许得等到第一拨“吃螃蟹者”的“成功潮”,才会有所动心吧。

四. “小程序”本身还处于待完善阶段。

虽然小程序内测了很久,但是真正开放注册之后,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出现页面卡顿错跳、不支持分享至朋友圈、不支持模糊搜索等,确实给用户带来不便(现已支持模糊搜索)

可以看出,小程序也在很小心的试错,调整,优化;而小程序本身的功能也需要增强,体验需要优化,开发门槛也需要降低。

好的产品是需要不断打磨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就像一块粗玉,愈是打磨,愈是清澈透亮。

4

“小程序”的设计初衷是,让小程序=服务,让“小程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生活更智慧,更美好。目前只是刚出发罢了。

愿“小程序”的“平凡之路”,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光明,而那些浮躁的叫嚷声,也会随风而逝。

微信订阅号:产品志异(chanpinzhiyi),欢迎来和我交流~

随意打赏

平凡之路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