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分析:利用智能技术布局个人碳账户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突破口
易观数字化: 在我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近段时间以来,部分银行相继宣布布局个人碳账户体系,4月22日,中信银行率先正式推出“中信碳账户”,客户可在其信用卡APP上自行开通,此举标志着银行个人碳账户应用的正式落地。实际上早在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就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今年两会上绿色金融也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易观分析认为,银行业应利用智能技术积极布局个人碳账户业务,以碳账户应用和渠道场景建设形成相互促进,有效践行绿色金融。
个人碳账户为客户身份统一管理增加了关键数据维度
在元宇宙概念的持续冲击下,个人身份已更加趋向于多元化、立体化和数据化的时代特征。个人碳账户作为金融身份的一部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客户使用银行APP的活跃度,丰富个人身份数据,在客户经营管理中发挥正向作用。
基于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易观分析认为,个人碳账户反映了客户的生活轨迹,使银行能够更加准确地还原客户真实生活场景。碳账户为客户统一身份管理增加了关键数据维度,有助于银行完善客户画像,在客户识别与分层经营上更加精准、精细,从而延长客户成长与成熟阶段的生命周期。另外,推行碳账户将会促使行业标准规范体系更快建立,在此过程中,银行应注意碳账户体系构建的公平性、普惠性,注意对客户隐私的保护。
个人碳账户激励机制的构建可更加多元与绿色
从已经布局个人碳账户的银行来看,目前碳积分的奖励机制主要聚焦在物质激励的层面。例如将碳积分与积分商城权益、信用卡额度、消费折扣等进行关联,以激发客户的使用积极性。
易观分析认为,绿色金融本质上倡导的是一种共同的生态利益,从蚂蚁森林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以个人低碳行为驱动企业的绿色公益行动,体现了个人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在当下的年轻客户群体中,已经具备了较为广泛的认知和行动基础。因此,个人碳账户积分在银行客户权益的体现上,除了可兑换的物质奖励,还可考虑其他非物质奖励,从其根本目的上突出客户低碳行为的贡献,构建更为普惠的绿色金融生态。
个人碳账户应用可与银行渠道场景建设形成相互促进作用
目前,银行对个人低碳行为的计算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包括线上支付、生活缴费、乘坐公共交通等,以引导客户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
易观分析认为,在当前金融脱媒的困境下,个人碳账户的应用将有助于银行对客户生活场景的渗透,捕捉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从而驱动渠道端的生态场景建设;相应地,渠道场景建设也可为客户提供更多种类的绿色金融业务,构建全面的绿色生活轨迹,形成有益循环。此外,绿色金融业务的线上化、移动化特点,对于银行的客户身份识别、交易反欺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融合、高效、安全的客户运营也需要银行渠道经营能力的有力支撑。
易观分析建议,在布局个人碳账户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同步考虑以下几点:
1、 构建更为普适的经营策略与激励机制
在个人碳账户与客户权益体系绑定的基本模式之外,银行还应兼顾成本与价值,以客户细分的经营思路,建立更为多元的运营策略,在不同客群中匹配相应的资源,在低碳行为激励机制的构建上体现绿色金融生态的理念。例如可在年轻客群的兑换奖励中融入更多的公益属性,使行为激励机制更加个性化,优化客户运营成本。
2、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提高计量模型的科学性
融合大数据实时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监测客户碳足迹数据,提高碳减排计量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将个人结算账户、信用账户、碳账户产生的交易记录和生活轨迹纳入统一客户视图管理,完善客户数据维度,形成更为精准的客户画像。
3、利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增强渠道数据安全
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智能交互与决策能力,满足各渠道绿色业务场景服务需求的同时,应注意数字信任与数据安全问题。可引入区块链技术增强数字身份的识别和防篡改能力,探索电子身份证*在线上渠道的应用场景,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同时应注意碳足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安全性,利用隐私计算技术、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来加强客户数据安全。
声明须知: 易观数字化在本文中引用的第三方数据和其他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易观数字化不对此承担任何责任。任何情况下,本文仅作为参考,不作为任何依据。本文著作权归发布者所有,未经易观数字化授权,严禁转载、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易观数字化发布的任何内容。经授权后的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使用时应原文引用并注明来源,且分析观点以易观数字化官方发布的内容为准,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删减、增添、拼接、演绎、歪曲等。因不当使用而引发的争议,易观数字化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并保留向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