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吗?秃头的那种”—当代互联网民工的996日常
整整两周,996热潮依旧,关于996工作制度的讨论频频登上热搜。
从#被996围困的年轻人#到#企业大佬谈996#,再到马云三次谈996 的发言,将996工作制推上了风口浪尖。
996工作制,即朝九晚九,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深刻体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
很多传统企业与非互联网企业上班族在全民探讨996热潮之前,或许并不知道这三个数字的含义。
但对于大多互联网从业者来说,在这次的热潮爆发之前,996已是家常便饭。
互联网民工们的996日常
精通ASO、ASM的优化师们 ,每天都要对应用市场做出灵魂发问:
“苹果又双叒改算法了?”
“关键词覆盖提升怎么上不去?”
“为什么我的词又被清了?”
“CPA归因还要虐我到何时?”
公司成为他们的常住地址,日常脑内检索关键词,遇到应用市场重大变动分分钟加班到凌晨。 大小公司的产品经理 ,终日游走在研发设计与老板之间,不能放过一个BUG,不能忽略一个细节,不能无视用户体验,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优化的点。每一个产品诞生的背后,都有一个被众多部门在心里砍死无数遍的产品经理。
大小公司的产品经理 ,终日游走在研发设计与老板之间,不能放过一个BUG,不能忽略一个细节,不能无视用户体验,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优化的点。每一个产品诞生的背后,都有一个被众多部门在心里砍死无数遍的产品经理。
被称为996中坚力量的程序员,每天面对的是源源不断的版本更新、问题修复、新功能开发、接口代码测试;今天改个BUG,明天配合其他部门上个活动,眼看着发际线在日复一日的加班中迁移,也只能泡着枸杞对着电脑发出一声叹息。
此外,每天为热点和时间赛跑的新媒体运营,被甲方虐到自闭的业务和设计,兢兢业业奋战在几十甚至上百个群里的社群运营,以及其他奋战在互联网各个领域第一线的人的工作日常,才是互联网民工996的缩影。
为什么996盛行?
“ 互联网寒冬 ”一词近两年被反复提起,2018年国内几大知名互联网企业先后爆出大规模裁员,中小企业与创业公司纷纷倒闭,一时间人心惶惶,众多互联网从业者开始担心前途饭碗。
互联网经济发展至今经历了数个阶段,流量巨头厮杀激烈,短视频、小程序、直播平台花样层出,互联网发展模式日新月异,想要突出重围显然不如发展初期来得容易。 一方面,对于“互联网红利即将消退”的担忧与“抓住现存用户流量”的迫切渴求,促使众多公司开始大力实行996制度。
另一方面,知名企业在这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带头作用。试想一下,商业巨头企业大佬们都在推行的制度,中小企业决策者们又怎么能够不动心?
996,与其说是一种加班文化,不如说是一众互联网公司在越发艰难的境况下奋力求存的挣扎反抗与自我催眠。
为什么大多数人反对996?
企业大佬们说:996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奋斗,马云爸爸说:能够996是我们修来的福报。
然而对于大多数互联网打工族来说, 996更多意味着健康的透支,可支配时间的丧失,以及看不到头的工作时长 ,也许大部分人还未等到自己经济独立,就已经被这个行业淘汰了等到那时,健康与饭碗都没了,还谈何奋斗目标。
也有人赞成996, 前提是自己付出的时间能够与收获成正比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核心基础,“加量不加价”是不行的,说的多动人,饼画的多大都不行。
996≠为梦想奋斗
个人认为,对于普通互联网从业者而言,996与否首先是个人的选择,如果一份996的工作能带来的收获(这份收获包括技能提升、个人成长、薪资待遇等)达到甚至高于心里预期,那么996就不只是在为公司创造价值,也是在提升自我价值。
如果一个企业只是通过不停的“画饼”与言语激励来鼓吹996,那么它是否值得就需要重新考虑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但并非必须通过996来实现 。
说到底,谁也不欠谁的。只有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和价值提升,才能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与更多选择。
文章首发于:蝉大师(公众号ID:chandashi88),转载请注明 https://www.cha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