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鸡汤+知识付费的套路在创业圈还吃香么?

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传统工具和软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原创内容IP成了各大互联网公司抢占的入口,知识付费俨然成为内容变现最快捷的商业模式之一。用户消费场景也趋向多元化,脱口秀、心灵鸡汤甚至是搞笑段子这些偏综艺化的产物经过包装后,摇身一变有内涵的“知识”,那么每天听几十分钟打鸡血、知识补脑的罗辑思维真的有用吗?

罗辑思维鸡汤+知识付费的套路在创业圈还吃香么?

所谓知识付费,最关键的还是内容。不同的内容对应不同的用户需求,需求的强弱决定商业价值几何,知识传递的方式从古时候的竹简到现代的书籍、电脑和手机,尽管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方便了,但是知识领悟的程度却越来越低,古人学习都是学而思考,反复研读才能品出其中的精华,然而现代的知识付费杂而不精,华而不实。

显然,知识付费的本质并不是学知识,更像是一场华丽的演出。如果你不认同我的观点,那么请问你听完罗辑思维后学到了什么?不得不承认,曾经的我第一次听逻辑思维感觉很有意思,满满的崇拜高大上,原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真的不一样哦,但脑中除了鸡汤和段子并没有解决任何实用性的问题,作为不明真相吃瓜群众的我似乎只是去看罗胖的表演。

罗辑思维鸡汤+知识付费的套路在创业圈还吃香么?

那么,知识付费到底是不是伪命题呢?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知识付费一定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它的方向要么垂直专业化要么深度社交化,所谓垂直专业化的知识付费即通过专业化的教育和问答咨询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深度社交化的知识付费即通过商务社交和课程培训的模式对接人群,MBA商学院就是这样的一种形式。

罗辑思维鸡汤的知识付费用户大多是刚毕业学生、工薪白领这样的屌丝群体,真正的企业家和商业人士很少会去听这样的知识大杂烩,为什么呢?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出茅庐喜欢在网上倒腾学习一点干货知识,工薪阶层的白领工作繁忙但是又渴望学习新东西,高大上又接地气的罗辑思维说书讲堂恰好满足了他们打发时间的需要。

罗辑思维鸡汤+知识付费的套路在创业圈还吃香么?

其实,这不过是打着知识学习旗号的自欺欺人罢了,他们的心理特征普遍是茫然的,对未来不知所措,不知道想学什么但也闲不住,总想找到一个快速学习的捷径,而像企业家或者是商业人士,对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想学习领导力就报名领导力培训班和企业家圈子打成一片,他们不会花无谓的时间来听罗辑思维这样的鸡汤百科。

说到底,罗辑思维不过是把专业知识经过筛选过滤,通过罗胖的表演魅力将杂乱无章的知识、消化过的理论重新演绎一遍而已,没有学习计划更别说知识体系的系统培训了,纯粹是流于表面的懒人听书,作为开拓视野的娱乐消遣尚可,要说知识付费我是肯定不会买单的。可以说罗辑思维的知识付费不过是内容创业变现的一种形式罢了,和做自媒体,涨粉丝并无二致。

罗辑思维鸡汤+知识付费的套路在创业圈还吃香么?

听罗辑思维有个怪现象,听着听着总会感叹罗胖知识渊博,怎么什么都懂,简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顺着他的思路理解问题你会发现完全颠覆了自己现有思考问题的认知,不管好说歹说似乎罗胖都是对的,表面一看完全没有破绽。然而仔细一想,罗胖讲的这些所谓西方的智者、学问家几乎没有听过,一些不明觉厉高深的理论和观点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

也许是我自己孤陋寡闻,但大多数听众本来就是大众化的百姓,真正能听懂这些知识的有多少?如果是知识付费,实用接地气的桥段反而更能吸引用户,从小老师教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海纳百川的知识体系,阳春白雪的未来哲学并不是我们付费学习的主要目标,走到后面用户的兴趣也不过是三分钟热度罢了。

罗辑思维鸡汤+知识付费的套路在创业圈还吃香么?

不管罗胖如何卖力吆喝,罗辑思维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越努力越无力的怪圈了。不满足于做一个说书人,商人思维终究战胜了逻辑思维,知识付费又走回了粉丝经济的老套路,拥有一大批”狂热的信徒“,罗胖做起了图书电商,商人挣钱理所应当,但是打着卖知识的旗号做卖书的生意真是匪夷所思,每一次价值”忽悠“策划的卖书演讲换来粉丝的一次冲动消费。

这样的结果是每卖出一件产品,用户的信任程度就减少一次。罗辑思维硬生生造出个知识付费风口却在给图书电商导流,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事实上,知识对于用户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物品,无法大众化仅仅依靠所谓的精英群体消费,市场天花板太低。知识本无价,好的知识更应该免费共享让大众受益,而不是用收费来阻碍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应该付费呢?技能培训类,提高时间效率类,垂直领域独家内容这些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优秀内容我会考虑付费,说白了就是刚需。罗辑思维鸡汤搭上知识付费的套路已不再新鲜,也难怪罗胖要走卖书的老路了。

文/爱合伙

随意打赏

罗辑思维内容付费罗辑思维 付费罗辑思维 创业罗辑思维罗振宇罗辑思维创业鸡汤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