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实习复盘——工作内容总结(三)
前面给大家简单总结了产品经理实习阶段的前三部分工作内容,接下来就是第四步了:撰写需求说明文档。一起来看看吧!
第四步,撰写需求说明文档(PRD)
写PRD也是挺折磨人的工作哈哈哈,第一次写一个PRD用了一天,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框架和任务流程还不清晰,要把一个自己还没理解透的东西写出来并让别人看懂是很难的。
工作不是和学校做作业一样,每次到了要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抓紧做一下就可以过了,60分万事大吉。
工作不是这么回事,你的认真程度直接反映的是最后这个产品好不好用,好不好卖。也直接反映了你在这一阶段是否有所成长,最终体现在你的薪资待遇上,所以真的不要把学生时代那种不认真的态度带到工作中。
PRD写得好不好直接反映了一个产品经理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写PRD的目的是什么?给谁看呢?
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用来产品交流的,既然是用来交流的,那么就分交流的对象——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
内部就是产品部门,项目部门,设计部门,测试部门以及研发团队,每个公司内部人员架构会有所差异,我是以自己目前所在的公司架构分的部门。为了方便不同的部门间进行交流,就需要有这么一个规范的产品需求文档,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大家都能明白我们要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每个功能它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可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另一方面是用来外部交流的,外部交流的我还没有写过,不知道会不会有所差异。外部交流的叫产品需求说明书,主要是给客户看的,类似于操作手册这样的一个东西,一般在产品交付的时候会写这样的一个说明文档。
这里想说明的一点,PRD内外部交流和评审的内外部有所差异。
评审的内外部,内部是自己的产品团队内部评审,内部评审过了才会拿出去进行外部的评审。
内部评审的内容主要是需求和功能的合理性,逻辑性是否完整,也会考虑经验范围内的可行性问题。
外部评审就是指前面提到的项目、设计、测试、研发以及市场、运营、财务等部门的评审。外部评审主要是对产品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对技术而言就是是否可实现,以及实现成本是怎样的;对市场而言就是产品是否好卖,卖点是什么;对运营而言就是我想加的活动入口有没有突出;对财务而言就是公司要投入多少钱,最终可以获得多少回报做风险评估。
在立项会上各个部门之间吵得不要不要的,就差抄家伙打起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问题。我记得当时事业部总监的一番分析,直接把我们的争论聚集到一点上了,就是做这件事情的价值是什么,提出了四个方案,让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当时觉得总监是真的牛叉呀,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源。
所以想做好一个产品其实真的不容易,首先内部都过不了这个项目就可能直接就被砍掉了。我记得当时在做外部评审的时候,产品这边有一个功能是要求字段可配置,技术那边就抓住这个一直不放,究其原因就是面对不同行业的客户,那这些字段也是不一样,那每接一个客户技术那边都得改一次代码,这个技术成本比较高。我们讨论了好久,最终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终结了。
并不是产品经理认为能给到用户最好的体验,最终就可以实现预想的用户体验;技术会以开发成本高为由给你先削一点;给到UI的时候设计师为了界面好看,再给你削一点,所以最后上线的产品可能只有60分(满分100分)。
我记得当时老大给我们讲,做产品的时候事先就要把这个分数往高了提。如果事先把分数定在了100分,那么上线可能只有60分;如果事先设定是120分,那么上线可能能达到72分,那对于一个1.0版本,其实可以了,后面再迭代。
撰写需求说明文档完了,接下来就是第五步绘制线框图或原型图,这部分内容下篇文章继续给大家分享,赶紧去看看吧!
以上就是“产品经理实习复盘——工作内容总结(三)”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

写PRD也是挺折磨人的工作哈哈哈,第一次写一个PRD用了一天,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框架和任务流程还不清晰,要把一个自己还没理解透的东西写出来并让别人看懂是很难的。
工作不是和学校做作业一样,每次到了要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抓紧做一下就可以过了,60分万事大吉。
工作不是这么回事,你的认真程度直接反映的是最后这个产品好不好用,好不好卖。也直接反映了你在这一阶段是否有所成长,最终体现在你的薪资待遇上,所以真的不要把学生时代那种不认真的态度带到工作中。
PRD写得好不好直接反映了一个产品经理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写PRD的目的是什么?给谁看呢?
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用来产品交流的,既然是用来交流的,那么就分交流的对象——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
内部就是产品部门,项目部门,设计部门,测试部门以及研发团队,每个公司内部人员架构会有所差异,我是以自己目前所在的公司架构分的部门。为了方便不同的部门间进行交流,就需要有这么一个规范的产品需求文档,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大家都能明白我们要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每个功能它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可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另一方面是用来外部交流的,外部交流的我还没有写过,不知道会不会有所差异。外部交流的叫产品需求说明书,主要是给客户看的,类似于操作手册这样的一个东西,一般在产品交付的时候会写这样的一个说明文档。
这里想说明的一点,PRD内外部交流和评审的内外部有所差异。
评审的内外部,内部是自己的产品团队内部评审,内部评审过了才会拿出去进行外部的评审。
内部评审的内容主要是需求和功能的合理性,逻辑性是否完整,也会考虑经验范围内的可行性问题。
外部评审就是指前面提到的项目、设计、测试、研发以及市场、运营、财务等部门的评审。外部评审主要是对产品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对技术而言就是是否可实现,以及实现成本是怎样的;对市场而言就是产品是否好卖,卖点是什么;对运营而言就是我想加的活动入口有没有突出;对财务而言就是公司要投入多少钱,最终可以获得多少回报做风险评估。
在立项会上各个部门之间吵得不要不要的,就差抄家伙打起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问题。我记得当时事业部总监的一番分析,直接把我们的争论聚集到一点上了,就是做这件事情的价值是什么,提出了四个方案,让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当时觉得总监是真的牛叉呀,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源。
所以想做好一个产品其实真的不容易,首先内部都过不了这个项目就可能直接就被砍掉了。我记得当时在做外部评审的时候,产品这边有一个功能是要求字段可配置,技术那边就抓住这个一直不放,究其原因就是面对不同行业的客户,那这些字段也是不一样,那每接一个客户技术那边都得改一次代码,这个技术成本比较高。我们讨论了好久,最终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终结了。
并不是产品经理认为能给到用户最好的体验,最终就可以实现预想的用户体验;技术会以开发成本高为由给你先削一点;给到UI的时候设计师为了界面好看,再给你削一点,所以最后上线的产品可能只有60分(满分100分)。
我记得当时老大给我们讲,做产品的时候事先就要把这个分数往高了提。如果事先把分数定在了100分,那么上线可能只有60分;如果事先设定是120分,那么上线可能能达到72分,那对于一个1.0版本,其实可以了,后面再迭代。
撰写需求说明文档完了,接下来就是第五步绘制线框图或原型图,这部分内容下篇文章继续给大家分享,赶紧去看看吧!
以上就是“产品经理实习复盘——工作内容总结(三)”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