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观察丨微软通往10万亿美金的路(上)
编者按
在互联网软件领域,有一家世界级的公司在经历了创新者的窘境、被业界唱衰多年之后,凭借着“移动为先,云为先”(Mobile First, Cloud First)的发展战略东山再起,市值屡破万亿美元,它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微软。
或许因为在几家 FAMGA(即 Facebook、Amazon、Microsoft、Google、Apple) 巨头中时间最长,且产品大部分面向企业 B 端,大家对微软的关注度相比于其它几家要低很多。庞大的微软为何能成功转身?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什么?让我们拨开迷雾看真相。
-
微软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
-
如何为微软在全球主导地位绘制道路?
-
如何将微软身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初创公司的生态系统中?
-
微软不像 Apple、Facebook、Amazon 或 Google 那样,是深受喜爱的消费者品牌
-
这不是一个由 VC 支持而达到成功的故事:微软的利润丰厚,以至于无需筹集大量风险投资资金,因此创始人在 IPO 时持有 70% 的股份
-
在 FAMGA 联盟中,微软是最古老的企业,并且隐藏在不一样的地方
一、什么是微软?
1970 年代:创立
2000 年代:多元化是为失败者准备的
2010 年代:寻找下一波浪潮
萨蒂亚与盖茨
二、通向 10 万亿美元的途径
人口统计扩展了微软的 TAM
-
Airtable:这是一个伴随一些自动化功能的轻量级 CRM+Excel ,如果微软建立更多的 Excel 集成并改善用户体验,它就不需要收购 Airtable,但它陷入了创新者的困境,不能疏远其现有的 Excel 用户群。一个独立的补充性产品有更多的自由度来捕获下一代的数据输入用户。 -
Notion:如果简单的从用户角度来看,可以认为 Notion 是为 35 岁以下的人提供的 Office 365。至少,Office 应该追求谷歌文档的易用性。 -
Miro:这可能代表了一个全新的 Office 套件产品线——数字白板。每个企业都在 COVID 期间开始使用数字白板,这可能是远程和分布式世界的永久固定配置。
让开发人员喜欢上 Azure
数据强化了微软的核心产品
编译过程中有所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