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又被抄袭了 这次短视频是枪手
听我说,中药苦,
抄袭应该更哭。
“我的就 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这句话不仅是峡谷韩信对草丛小狐狸的霸道表白,对于剽窃抄袭者来说,也是再恰当不过的画外音了。
当然,他们甚至会认为,就连这句话也是他们的。
众所周知,镜同学虽然只是峡谷小青铜,但连跪经验那可是咱实打实亲自一点一点坑出来的,既没有百里透视挂,也没有找我大侄子代打。
因为周同学曾对小僵尸说过:
听我说,中药苦,抄袭应该更苦。
大概两个月前,镜同学一篇文章被一字不改的抄袭了,还发布在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网站,后来人人和抄袭的同学都亲自联系道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
昨天,我正搂着阿庄手把手的指导他排位打王者。
听到天美连续5次铿锵有力地播报“defeat”后,他突然鬼魅一笑,转手就给我发了个截图,丝毫不掩饰幸灾乐祸的神情,就仿佛自己又中了500万彩票一般:
我翻开视频一查,这视频没有太多花哨,歪歪斜斜的每帧上都写着“原创经验”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抄袭”。
难道说这就是巧合?
A:某同学视频版本产品简介:
① 产品名称: 某同学所谓的原创,视频分享的职场经验。
② 发布日 期: 2021-12-18 12:16
③ 作者/平台: 我是产品经理社区 。(哎,讲真,产品经理绝不会把竞品分析直接做成这般抄袭的呀)
④“疑似参考”竞品:镜同学原创:看过这五条,再离职!
B:镜同学图文版本产品简介:
① 产品名称: 看过这五条,再离职!
②发布日期: 2021-12-13 08:04
③作者/平台: 东瓶西镜同学/产品大峡谷。
④参考竞品:无。
⑤部分截图:
↑ - 镜同学的原创文章
这个视频 所用台词、分享的“所谓经验”,选取的职业角度,所引用的案例,所表达的顺序 ,等等,均与我那篇原创文章高度重合。
这岂止是巧合,简直是巧合呀!
有一说一,单从生物进化角度来说,有证据显示至少我也应该是大哥,毕竟,咱的文章早出生五天呢。
当然,如果你以为镜同学只是为了 抨击丑恶,藿香正气 ,享受发起反攻夺取胜利的快感,那你可就狭隘了,格局小了呀,得再打开些呀。
事实上,这次抄袭有别于以往的Ctrl+C/V;
这次属实给我带来了一个产品思考: 短视频和图文有没有合作的出路呢?
首先来说,以往我们遇到的抄袭,更多都是同赛道的竞争,比如,公众号作为最重要的图文传播载体,原创检测功能便是对创作者最大的平台保护。
所以,你看到咱之前文章都是首发发于公众号,而后被平台网站所抄袭,而非在公众号内传播。
但这次不一样。
这次是将镜同学的文章直接翻译成了短视频,赛道变了。
我的图文成了短视频的剧本, 那边图文战场还在一片厮杀时,黑暗森林这边的短视频悄悄扣动了扳机, 这分明是短视频对图文的一次降维打击呀。
更要命的是,镜同学原本计划也要将我的图文翻译成峡谷解说视频呢,这几乎就是对咱商业模式釜底抽薪式的强取豪夺呀。
这特么可就不是二八开能打发了得,难不成他们来峡谷只为做三件事:抄袭、抄袭、还特么是抄袭?
要深度解开这个情结,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短视频对图文的冲击如何?
前两年大家还只是在说公众号的红利过了,可今年听到最多的就是: 公众号是弃婴,视频号才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抬眼望去,众多图文创作者也都在布局短视频,争取能 抢占一波赛道红利 。
在镜同学看来,文字和视频是内容表达的不同载体,其产品价值殊途同归,都是在为用户提供传播价值,承担媒介的作用。
在用户注意力存量有限的前提下,从宏观层面来看,短视频毫无疑问的确抢占了大量的用户心智, 但对图文的冲击仍需要辩证来看待 :
1、对于生产者而言:
选择图文还是短视频,首先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其实是 与创作者兴趣圈和能力圈的匹配度。
有些人擅长幕后泼墨,图文是其最好的表达方式,对创作者和消费者都是最合适的选择。
有些人擅长面对镜头,短视频是其发展的新引擎,视频化的故事力是其对当下时代的表达诠释。
所以,对于生产者而言,离不开兴趣圈和能力圈,而对于优秀的人来说,能力圈往往都归属于兴趣圈。
2、对于消费者来说:
选择哪个渠道, 关键在于需求信息汲取的质量、效率。
相对来说,短视频仍然偏向于娱乐,整体氛围是比较欢快和轻松的, 底层机制往往是由多巴胺驱动成长的。
与之相对,长视频则适合泛知识及专业知识的传播,整体氛围是比较严肃和正式的, 底层机制往往是由内啡肽驱动的结果。
所以,镜同学以为,短期之内公众号仍然是知识传播的最优解,因为生产成本和传递效率都是最优的。
这反映到消费者上,用户对于需求信息汲取的质量和效率是相对最好的。
3,价值是关键:
不管那种载体,价值都将成为主宰。
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流量红利消退背后是深层次原因的,其中我觉得有两个技术原因:
一是同质化内容的快速崛起,迅速将内容市场的蛋糕瓜分,增量没了,只剩存量的红海厮杀。
另一个原因是生产力工具的进步,带来了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进而形成了内容生产的表面趋势,似乎人人都是自媒体。
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需求与供给的失衡。
这个失衡不仅体现在生产的内容供给表面大于用户的需求,更体现在对需求的精准匹配的上(主要指知识区)。
所以我们能看到算法推荐,甚至公众号打破订阅的支柱,灰度推荐,背后的原因都是一样的,让合适的内容找到合适的受众。
注意,我说的是内容找人,而不是人找内容,这是内容产业的两个发展阶段,一方面是市场的客观规律,一方面是资本的有的放矢。
所以你看,短视频对图文的冲击, 不能单纯地从“用户宏观规模”去分析,还需要多元化思维,结合创作者及消费者背后各自的底层驱动机制 。
二、从产品角度来看,有更好融合的方法吗?
那对我们图文创作者来说,在“是应该积极拥抱短视频还是专注图文”的问题上, 除了 各自 能力圈的匹配度之外,有没有其他更好地方法呢?
重点来了,这次被抄袭反而给了我启发: 有些人擅长图文,有些人擅长短视频,那两者结合起来呢?
擅长图文的创作者授权给擅长短视频的作者进行二次创作,这岂不是美哉, 优势放大,价值实现1+1>2。
但这仍有两个前提:
一、要解决商业模式问题。
首先来说,商业模式是最底层的逻辑。
不同形式的创作者需要在商业均衡的前提下,才能持续良性发展,要对每个创作者的期望都要有回报。
当然,这个回报可以是金钱,可以是流量,可以是名誉,也可以是情绪表达等等。
这需要汇聚各方的需求,用更智慧地方式来解决。
二、要有内容平台来驱动,形成生态。
在镜同学看来,形成商业模式的前提,需要由多元化的内容平台来驱动。
因为只有内容平台能连接到图文创作者、短视频创作者和各自赛道的消费者,只有 形成生态共识 , 让图文、视频、直播,都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 的工具和方式。
对于生产者来说, 围绕着价值核心,依赖于生态共识,这可能才是最终的答案, 当然,也要保持警惕,应时而动。
说了这多么多,新生短视频相对传统图文来说, 短期来看,可能是赛道风口,长远来看,还是要商业闭环的生态下,才能利益互补而放大。
当然,回归到初始的问题,关于抄袭,原创者反对的从来不是对产品价值的二次合规传播,而是对个人辛苦价值的赤裸裸地无耻剽窃。
在内容平台生态的驱动下,如果两者结合,图文成为短视频的合法剧本,又能在商业上形成多方收益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想来应该是极美的事。
而这,对于需要靠抄袭找灵感的创作者而言:
可能也是最体面的方式。
·················· 以善念结缘 · 与智者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