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运营思维:让用户与你一直“玩”下去
一、游戏改变世界
之前小编读了《游戏改变世界》,哲学家伯纳德·苏茨这样定义游戏:“玩游戏,就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作者在书中还阐述了游戏的4个决定性特征——目标、规则、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
-目标,玩家努力达到的具体结果;
-规则,为玩家如何实现目标做出限制;
-反馈系统,告诉玩家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
-自愿参与,要求所有玩家都了解并愿意接受目标、规则和反馈。
游戏化的运作机制包括:参与机制,即全情投入当下,不仅全情投入游戏生活,更全情投入现实生活; 激励机制,即实时反馈,瞬时的积极反馈让玩家更为努力、更成功地完成艰巨的挑战;团队机制,与陌生人结盟,创造更强大的社群;持续机制,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对用户的心理以及游戏化设计的分析研究并将其应用到非游戏产品当中,这样的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产品所实践,比如去年双11,捉猫猫作为天猫IP版AR互动游戏,尽商业之能事,与众多品牌进行植入和联动,借助游戏化运营思维,充分调动用户的好奇心和参与感。
此外,为用户设置任务赢得奖励的方法刺激用户成长,也是借鉴了游戏化运营思路,利用人们的收集癖,摩拜单车收集贴纸、支付收集五福,目的是提升用户产品粘性和使用频次;滴滴打车曾经做过根据用户一段时间内打车次数享受不同折扣的活动,也是刺激用户尽快完成成长期的订单数;美团外卖曾灰度上线免配送费会员卡,虽然仅上线2个月,但在这两个月中为用户培养的使用习惯并不会随着会员卡的下线而改变;除了活动任务以外,日常任务如签到、评价、点赞、抽奖、分享活动等则需要配合会员积分体系一并上线运营。
二、游戏化思维
1、激发力
激发用户参与且持续参与的动力,包括:约束,即对用户行为和操作进行一定的限制;情感,即好奇心、竞争、幸福感等各种用户心理;叙事,即一致连续的故事情节;进展,即用户成长和发展轨迹;关系,即社交互动、利己或利他行为。
2、游戏机制
正如《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的副标题所传递的观点,“游戏化可以让现实变得更美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游戏中的成功是确定和连续的,为了不那么无趣,将可预期的随机性事件作为调味剂,而这种确定的成功为玩家带来了现实世界中无法体验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因此,为了让用户在产品游戏化场景中按照既定规则和流程完成游戏化体验,常用的游戏化机制有以下10种:
-挑战,通过某些行为完成产品设定的既定目标,如21天XX计划
-机会,让用户可以随机性获取某些利益,如什么值得买签到轮盘抽奖
-竞争,战胜他人,如通过完成某项任务和好友PK
-合作,和他人协作,通过合作完成某项任务或目标
-反馈,根据用户使用情况及表现进行有效、及时的反馈
-资源获取,获取有用或值得收藏的东西
-奖励,通过行动和成就获得的福利
-交易,用户间的交易,包含虚拟物品、资产等方式
-回合,不同用户轮流参与
-获胜状态,显示最终的结果
3、游戏组件
游戏组件即游戏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工具,将游戏组件引入到非游戏化产品设计运营当中,提高用户的游戏化体验。常用的游戏化组件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构建出来可以有效激发用户积极主动参与的表现形式,达到非游戏化产品游戏化的目的,根据产品目标、用户群体类型,有针对性的将游戏化组件与游戏化机制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形成激发力,达到游戏化目标。
我们以最近被刷屏的薄荷阅读为例,这款产品就是通过设置障碍(规则),使英语阅读游戏化,让用户沉浸其中,自愿接受种种挑战。
-明确目标:100天读4本英文名著
这一目标可执行性高,在规定的时间按照引导一步步坚持下来是能够达到设定目标的。
-有趣规则:每天阅读10分钟,按微信提醒的学习计划进行阅读;读完后5道阅读理解题;分享朋友圈获取奖励。
引导用户分享朋友圈获取奖励,其实就是把获取新用户的“KPI”转嫁给老用户,老用户的实物奖励和虚拟奖励就是获客成本,充分利用老用户的社交网络关系,对产品的传播和推广有强大的助推作用。
-反馈机制:阅读及完成进度:用户可清晰查看自己已阅读多少天/多少字/阅读等级,很容易了解自己距离目标有多远。
- 自愿参与:参与这类英文课程是需要付费的,其实付费就是筛选用户的门槛,保证参与用户是自愿参与且接受游戏规则的。
总之,只有升级游戏化运营思维,深入洞察用户,了解产品定位核心价值,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将游戏化设计思维更深入的应用到非游戏化场景当中,打造出让用户更上瘾的产品。
微信公众号:诸葛io(ID:zhugei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