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背后的大佬,他掌控中国大半的手机,身价近千亿却被人耻笑
山寨机之父——蔡明介
早在97年,蔡明介就创立了一家名叫“联发科”的公司。
彼时,这家公司还并不出名,主要负责CD-ROM光驱、DVD播放器和电视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生产零部件和提供设计方案。
经过一系列的艰难探索和尝试,蔡明介将目光瞄准了手机和数字电视研发领域,并在2003年下半年推出GSM/GPRS手机芯片。
更为粗暴的是,他将手机芯片高度集成化,甚至直接设计成为一个没有键盘和屏幕的手机。当手机生产商拿到主板之后,加上键盘和屏幕就能投入市场。
21世纪初,在国内手机品牌普遍落后,国际手机品牌价格昂贵的中国,联发科这一做法受到大多数山寨手机厂商的追捧,一举奠定行业内的地位。在联发科发展最为红火之时,据说全球三分一的手机里都有一块由联发科生产的芯片。
甚至有人说,如果国产手机是“价格屠夫”,那么联发科就是屠夫手中最锋利的“刀”。
然而,在极度压缩主板的成本的背后,便是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忽视。
从此,蔡明介就被人们称为“山寨机之父”。这里或多或少都隐含着一丝人们对这位业界大佬的嘲讽和嫉妒。
人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联发科一直致力于低端手机市场,十多年来虽然一直饱受争议,却也一直在舆论的漩涡中屹立不倒。从被市场抛弃的三流企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掌握全球三分之一的手机,蔡明介与联发科这些年的发展与奋斗也被人们看在眼里。
1983年,从美国回来不久的蔡明介加入了台湾联华电子公司。
1995年,蔡明介带着联华电子的集成电路设计部分成立了一个多媒体小组。1997年,该小组从联华电子中拆分出来,取名联发科,并由蔡明介担任董事长。
上面说过,联发科早期是一家研发光盘存储技术和DVD芯片的厂商。他们将DVD内分别承担视频和数字解码功能的两块芯片整合到一块芯片上,并提供相应的软件方案。
早在2011年,联发科已经占据市场60%的份额。但是,此刻的蔡明介已经嗅到一丝危险: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当时,DVD势必会被市场淘汰。凭着对市场的把握,蔡明介决定进军手机芯片领域。
经过数年的研发和努力,2004年,蔡明介和正崴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合资成立手机设计公司达智,并通过这家公司将委托的设计制造的产品卖给客户。他们的这套方案成熟、先进、集成度高,最为关键的价格实惠。推出之后不久,产品便受到了大陆厂商的追捧,敲开了充满机遇的大陆市场的大门。
随后,联发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产品。它自己设计生产处理器,在主板内整合进多媒体系统,帮手机厂商想好了屏幕和摄像头相关的解决方案,甚至直接搭配上一个操作系统。
在手机市场混乱的当时,联发科的这套方案直接击中了手机厂商的内心深处,几乎踏平了手机制造的门槛,节约成本的同时将手机研发周期极大的缩短。
到2007年,内地手机市场几乎被联发科的“山寨手机”所占领。
屌丝蜕变,改革创新
山寨机并不是永恒的出路。
以2008年为分水岭,功能机市场迅速崩塌,智能机开始流行,ios和Android成为主流操作系统。
此时的联发科已经是世界第三的IC设计厂商,仅次于德州仪器和高通。此时的联发科,虽然凭借着一站式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深受中小手机厂商的青睐,但真正与德州仪器、高通这样的国际大品牌正面交锋时,难免会显得稍逊一筹。
为了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智能机市场取得话语权,蔡明介招兵买马,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进行技术革新。
2012年,蛰伏许久的联发科带着新研发的MT6589芯片横空出世。
这款芯片在通信基带,图形处理能力,能耗比等方面创下了许多业界第一,这让世界重新认识了联发科,也让联发科重新回到了中低端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
此时的联发科,合作对象已经不仅仅是当年的那些山寨手机生产厂商,而且吸引了诸如小米、华为、联想等国内一线手机品牌。
2011年,联发科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仅为1000万,而在2012年年底,这个数据就变成了1.1亿。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联发科没有停止不前。
2016年,联发科营业收入高达86亿美元;2017年,联发科在智能手机业务收益有所下滑,但家庭与娱乐产品事业群爆发增长却超过20%。
20年前的联发科还是联华科技的一个部门,20年后的联发科却是全球第三的IC设计公司。二十年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蔡明介知道。
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最近几年 ,蔡明介一直重视公司研发人才的培养。
并有消息称,蔡明介近年重用台积电人马,主要就是为了得到苹果公司的订单。
虽然据业内专家称,联华科想争取苹果的订单,无疑是痴人说梦。但这还是可以看出联华科在高端智能机市场的努力与尝试。
正如《双城记》中所说的一样,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二十年来,蔡明介带着他的联华科,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从默默无名做到世界第三。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在未来会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2016年,蔡明介在接受采访时声称:我不介意成为山寨机之父,业界这么叫,我也习惯了。
作为一个开拓者,他无意关注世人给自己的标签。做好事业,带着自己的公司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才是他的诉求。
(本文系联璧港原创,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