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商场”的商业业态成功的应用到互联网流量运营上?
今天咱们详细聊聊“逛商场”对流量运营的几点启发。 从用户视角来看,大家在逛商场时,不仅会接受到大量的信息,也会体验到商场和商家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最终在离开时或大或小都会有一笔或数笔消费。
切换成运营视角,商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实施“流量运营策略”的完美场景。下面我们来参照逛商场的大致过程与互联网的流量运营做下对比,结论还蛮有意思的。
1、流量的聚合
首先,你需要一个逛商场的理由。这个理由要么是看到了商场的促销广告,要么是你自身就有消费的需求。
对于前者来说,广告可以是有简单直接的硬广,也有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服务推荐,其目的都是要把你吸引到商场来,形成对商场所有店铺的流量。对于有消费需求的用户来说,他们自然能精准找到可以满足自己需求的店铺,但与此同时,也有可能会被其他店铺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所吸引而形成新的消费。
总之,商场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能够实现对人流量的聚合,这与我们在做流量运营时的第一步“流量聚合”是一个道理,只不过此时承载流量的并不是商场,而是一个聚合了多种产品和服务的落地页。
当然,流量运营要更为精细一些,主要是能够精准识别出每个推广渠道所带来的流量以及质量,并能根据后续的实际转化情况对投放策略进行优化,持续提升投放效率。
2、流量的分发
当你走进一个商场之后,就开始全方位多角度体验商场所提供给你的各种服务了。
你可以通过商场内的指示牌找到你喜欢的品牌或产品,也可以被某商家店前的宣传活动吸引而驻足观看,还可以在商场门口就被导购带到指定的店铺了解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此外如果你是某个商家的粉丝,找到相应的店铺更是轻车熟路了,总之,只要你来到了商场,总能找到让你感兴趣的产品或服务(当然那些到商场遛娃以及陪逛的除外),这实际上就是商场内的人流量分发。
对于流量运营而言,流量分发是最为重要的模块,没有之一。以电商圈比较流行的“主分会场”玩法为例,当用户来到活动主会场之后,可以通过“新手指引”体验各种活动,也可以点击弹窗或广告位被分流到某个分会场,你会发现眼前的产品和玩法各式各样,一副“你不购买我誓不罢休”的架势。
与商场不同的是,线上的流量分发可以借助标签和算法对用户进行精准识别,进而为其推送更为合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提升转化率,把流量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3、流量的转化
商场里的店铺们在转化用户时,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你可以免费试吃一家烘焙店的蛋糕,也可以去参加一家甜品店的买一送一活动;你可以享受到第二杯半价的冰淇淋,也可以看一场赠送爆米花和可乐的电影,而对于商场自身而言,还会在大促期间搭配整体满减/满赠或免费停车/洗车服务等等,甚至只要你愿意的话,在任何一个商场里,都可以不花一分钱而享受到多种服务。
而在做流量运营时,也会策划许多免费体验、买一送一、立减满减之类的活动,目的就在于提升用户的参与度,进而为下一步转化以及复购奠定基础。只不过此时对用户的转化策略可以与流量的分发高度结合,针对用户的消费特征搭配不同的营销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流量的转化率,也能为用户带去更为满意的消费体验。
4、流量的引导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商场里所享受/购买的产品/服务都不止一种,如果你在某个商场只消费了一次或者没有消费,那么这个商场无疑是相当失败的。
原本在商场这种“商品琳琅满目服务无微不至”的环境中,人的消费欲望和需求会被无限放大。或许你只是来吃个饭,但却在等位的无聊时间里去买了件衣服;或许你是来看场电影,但却在看完之后又体验了一把VR游戏;或许你是带孩子来参加篮球训练营,但却在等待时又给ta买了件乐高。诸如此类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商场里发生着。
从流量运营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所谓的“交叉引流”。在“主分会场”的玩法中,可以通过广告位、功能按钮、活动设置等方式来引导流量的走向,可以将用户从主会场引流到分会场,然后再回流至主会场,也可以在各分会场之间相互引流,尽可能提升流量的利用率,当然还是要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坚决避免像某多多那样对流量进行极限压榨)。
不管是商场还是互联网流量运营,所面对的用户归根到底都是人,只不过前者以“人流”形式存在,后者以“流量”形式存在罢了,尽管在运营工具和策略上有所区别,但底层的运营逻辑都是相通的。
数百年来,“商场”已经被证实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商业业态,所以其成功经验完全可以应用到互联网的流量运营上,实际上如今已经有不少商场也在拥抱互联网并积极尝试数字化转型,其实两方完全可以相互赋能,实现线上线下的服务打通,为用户提供更为一体化的消费体验。
以上内容就是“如何将“商场”的商业业态成功的应用到互联网流量运营上? ”中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 产品经理的 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