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公司看不上有小公司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这是一道知乎上讨论比较激烈的问题,我的答案是 企业是理性的,企业招聘讲究:人岗匹配 所以不存在看的上看不上。

因为我见过、也面试过好多从小厂成功入职大厂的求职者。

那为什么有些人认为从小公司跳到大厂很难 ?

本质原因也是: 人岗不匹配 ,也就是你掌握的能力模型与大厂的需要不匹配。

相对来说大厂的产品经理由于负责的模块相对较小(比如京东的商城-黄金流程-商品详情页的产品经理就4个),所以导致更加注重用户反馈、交互细节、项目管理、数据分析、向上管理等方面,相对来说更聚焦,也更容易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才“。

而小厂的产品经理由于部门人手紧缺,资源不足,导致做的事情广泛且繁杂(有一个朋友甚至跟我说还要兼职做客服和HR的工作),可能一个产品经理会负责一条产品线(而在大公司可能是产品总监做的事情),所以小厂的产品经理天然的是一个多面手,而很难做到精细化(主要原因在于小公司还没有进入到精细化阶段)。

所以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小厂进大厂存在人岗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困难重重,而且大厂的产品经理"看不起"你。

只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的,我认为都是”耍流氓“。

那小厂的野生产品经理如何成功跳到大厂呢?

给大家举两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吧。

第一个是我刚入职百度地图的时候。

当时我们是一个新业务部门,人员组成是三个百度系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均在P6以上),然后外加我们三个应届生(我是北理的硕士,还有一个是北大的硕士,另外一个是北邮的硕士)。

大概一个月之后,我们老大通过社招招聘了一个普通二本毕业在小公司工作半年出来的(并没有学习歧视和公司歧视,只是用于说明问题)产品经理。

当时我们几个应届生就特别不服气,凭什么?三年研究生白读了?为什么一个这种背景的人都能进百度?

后来,在一次团建的饭局上,我跟那个小哥喝了几杯,然后就深入的聊了聊发现 他上一家公司做的业务跟我们当前的主业务特别的契合。也就是说他的经验完全可以复用,这应该是老大招聘他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建议,在小公司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脚踏实地,同时别忘了仰望星空。平时多留意大公司的招聘动态,看有没有跟你当前所在的业务特别相关的部门有招聘需求,这种你的机会特别大。

再给大家举一个我在京东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其实从小公司社招进京东做产品的还挺多的,其中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刻。他是毕业就到了一家A轮的电商公司工作,一直工作了3年。由于他们公司人员比较少,作为产品经理接触的工作就比较杂,从前端的运营系统搭建,到整个交易流程的优化,再到后端的商家后台和数据统计后台,他都做过。

刚来京东的时候让他负责收银台的一个小模块,能看的出来 在功能精细化设计的维度上,以及工作流程的规范化上是比较欠缺的 ,但是在后续开会/脑暴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对于业务理解的深入程度以及宏观视野上,甚至比部分大厂出来的产品经理要更好的。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在小模块的沉淀之后,很快就成长起来了。

所以,如果你以后想进入大厂,我建议一定要系统的学习一下 体系化的产品方法论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这些恰巧是大多数中小型公司所不具备的。

比如大部分中小型公司根本不注重用户调研,很多决策都是拍脑袋,经常会做一些“我以为用户有这个需求”的需求。

但是在我第一份工作中为了探索一个新业务,光用户调研我们就做了一个月,严格按照目标用户分布进行抽样。并且为了取得更准确的一手数据,我们出差到外地进行访谈。恐怕现在这么做的公司少之又少。

很多初入大公司的人会感觉做每一件事都要遵守严格的流程规范,特别麻烦,比如京东每一次版本上线都会要求测试发出测试通过邮件,然后要求产品经理在测试人员邮件的基础上发走查通过同意上线的邮件。当时感觉这个流程特别多余,因为自己负责的产品没有出现过差错。

后来随着自己工作经验的丰富以及级别的提升。我突然意识到: 每个流程的增加都是为了规避特定的某个问题

之所以京东上线很少出问题,就是因为有完整的流程保驾护航。反观部分中小型公司由于流程不规范导致的上线之后频繁回滚的问题,可见标准化流程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大体量的公司尤为重要。

以上我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共勉!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