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时下流行天气类产品,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该如何权衡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上一周,全国人民都知道北京要下一场大雨。

有多大呢?微博是这样发的:

解析时下流行天气类产品,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该如何权衡

短信是这样发的:

解析时下流行天气类产品,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该如何权衡

这浩浩荡荡的声势,大有天快破了的感觉。

结果你们也知道了,不能说完全不对吧,可以说是毫不相关。

解析时下流行天气类产品,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该如何权衡

外地的刀友们可能不知道,第二天北京天晴的那个样子,显得特别的黑色幽默。

天气这个东西,简直是薛定谔定律的集大成者,连那只猫都比不上。

虽然天气始终让人类捉摸不透,但是我们人类就喜欢知难而上,认真琢磨它。

不止琢磨,还通过很多天气类产品与众人共享成果。

今天,我们就想跟刀友们一起聊聊关于天气的那些个产品。

墨*天气



作为一款老牌天气产品,在自身业务上给出了很有效的信息:实时温度及湿度、下雨预测、未来两天气候变化。

页面上还有小人给一些穿着上的建议,非常贴心,因为疫情原因还增加了相应的服务窗口。领雪碧也是一个长期的福利,极大的增加用户黏度。

不过,他似乎并不满足于只是一个天气类的工具软件,不管是个人页面还是主页下方,都提供了很多其他的服务入口,以及各种新闻娱乐资讯流。




也增加了一些会员服务,包括提醒家人天气、免广告等体验。

时景算是自己晒图的社区,一方面可以提供天气实景天气感受更直观,另一方面足不出户也可以云旅游。



总的来说,你可以利用它得到所有你想得到的信息,但是它也会给一些你可能根本不需要的信息。也许墨某就是想要打造一个自己的生态,给用户一站式服务,可以理解。

彩*天气



彩某比起墨某来说,信息流简单了不是一星半点,简约、直观的可以得到有效的信息。

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你的现在,还可以了解到周边的情况。

它天气的显示样式也非常的多样。



卫星地图的实时显示降雨与空气的变化和移动范围,炫酷的效果给人良好的体验。

还会放一些很专业的数据,可能让一些专业的人士进行参考。



它的VIP专属内容比墨某的更吸引我一点,不过广告的体验挺不好的,可能就是逼人充钱吧。



总的来说,没啥大毛病,移动轨迹可以让人更好的掌握天气,信息不多,满足天气的需求也就够了。

天*通

天某跟彩某主界面信息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是他的背景是当地的景色图片,还可以刷新,促使我时不时就想打开瞅一瞅。



在对未来天气预测上会有一些总结性的言论,没有过多的放出来,节省了屏幕空间。

下方针对一些用户有一些黄历的东西,生活指南的信息也比较的丰富。在尾部也放了非常多的新闻娱乐资讯。



总的来说,界面简洁,只有一屏,不用切换,生活相关的信息还蛮有用的。没有冲会员的变现方式,其他的资讯流的存在依然是可以理解。

我*天气


我*设计上来说跟其他的一点都不一样,不管是 logo 还是界面,小清新十足。

就连截图,边缘都要圆弧。但是我不太理解的这样的设计,虽然手机上看没啥问题,但是实际上会有四个黑角,emmm

它下方有很多的信息,生活方面还允许模块管理,让用户拥有一定的自主性;按时刻来说明时间,更利于用户掌握天气的变化。

 
信息流的设计比较高级,信息的选择也相对来说比较优质。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定义皮肤、主题,有一定的参与感。


它不好的地方就是,分享卡片还挺老式的,以及一个天气软件为什么要我通讯录的权限????

总的来说,极具自己的风格,会吸引到小众的用户群体,让用户有极大的参与感,部分设计逻辑又有点奇怪。其图表展示也较少,对未来天气的观看不够直观。

总结

 
天气预报几乎是每个人出行时必须关心的一件事情,除了手机自带的天气软件之外,各类天气类 APP 也其独特的切入点聚集了大量的用户。它们或提供更优质的界面设计,或加入更贴心的人文关怀,或提供独特的生活服务,或计算出更精准的天气信息,以种种方式成为用户手机中打开率 top 级的 APP ,日活惊人。

但天气类软件作为工具软件,核心还是帮助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天气预测,因此大部分天气都加入了独特的数据算法来增加精准度,这是其区别于手机自带天气软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天气类软件一个弊端在于,商业化的模式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冲突,天气软件商业化的方式一般是广告变现、娱乐资讯、本地服务合作等手段,因此既要保证用户对软件的简洁易用,又要保证公司的盈利,这就十分考验产品设计者的功底。


虽然天气类软件看上去设计复杂,但是我们墨刀依然可以做到哦~放个案例: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