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注意力从界面上转移到哪了?
一位小伙伴转发了我之前在知乎上回答的一个关于「如何入行」的链接给我,说看完后很受益。这个回答是去年写的,内容我也忘得差不多了,或许是因为想到当初自学的苦日子,所以我自己在看的过程中也是鼻子一酸……流鼻涕了。
自觉已经很久没有在周六这天花这么多时间去写文了,杭州也逐渐弥漫起了冬天的气息。所以早上起来冲了杯热咖啡,放着音乐,开始思考这期文章的内容。现在每天至少 3 杯的量往肚子里灌,不过我喝咖啡已经不是为了清醒,而是没那个味道在舌苔游荡反而没心思做事了。所以上班日喝着咖啡,写写总结,做做复盘,抽空还能看会付费订阅的资料,下班后学学东西,简直没有比这更舒心的事情了。以至于这么长时间没发文,甚至有读者发来问我是不是不写文了,哈哈哈~
废话就不多说了,进入正题。
一、正确认识界面设计
这阵子知乎上关于「鲁班」的问题,讨论的有些许激烈。许多人认为「简单、创造性低且重复性强」的设计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事实也确实如此。甚至有人预测,继 Banner 之后,字体设计会是下一个被取代的「设计工种」(这个观点我不能完全认同,但是也有道理,这里不细说)。
不过今天不是讨论人工智能有多厉害,毕竟这个世纪最强的人工智能也仅局限于「弱人工智能」(不明白的自行了解);也不是要聊所谓的设计工作会被取代;而是,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设计这件事。所以今天,我主要想针对于「界面设计」来与你们做一个探讨。
如今,「UI 设计」这个概念在国内已经越传越乱,定义不清晰,指向不明确,许多自称为 UI 设计师的小伙伴,每天的主要精力是在练习图形设计上,如 Logo、字体、海报、手绘等。这类「设计工种」严格意义上应该叫「视觉设计」,其主要传达的是一种视觉隐喻。而 UI 设计,是指对于用户界面的设计,在于让用户理解界面的操作与之信息的传递。所以每当有人发一张界面给我,问我这个界面画的如何时,往往只能从表象上去解释。
举个例子让各位更清晰的了解上面这段话: 你或许认识一位设计师,在 Dribbble 上做的图很漂亮,但是回到工作中,涉及到公司业务与产品规划后,输出的界面往往不尽人意。 这就是设计师将精力过多投入于视觉表现上的结果,所以回到实际的工作上,完成度就很难让人满意了。这也是为什么近期总是收到一些小伙伴发来的消息说:「自己遇到瓶颈了。」视觉本身半路出家已经比不过别人,业务理解又不到位,导致领导就不满意自己的设计稿,以至于对这个岗位慢慢失去信心。
不过我这么说,并不是劝各位不要去研究视觉表现,而是应该基于公司业务、产品规划的前提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公司的业务会帮住你更好的了解产品的视觉表现方向。如果各位能理解我说的这段话,并努力实行,那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到这里为止,或许还会有人认为设计界面还是要研究视觉表现,那么我下面要说的,估计会刷新你以往的认知了。
二、跳出界面看问题
Fabricio Teixeira 认为: 设计师不应该再花费过多精力在狭隘的用户界面设计上,因为现在已经有很成熟的设计语言规范和交互模式,都可以直接复用于产品界面中。
许多稍有体系的公司目前都会有系统的设计规范,有时候产品的迭代或许都用不到所谓的设计师了。直接调用一下规范内容,一个功能就可以完成了。
所以设计师想要提升个人竞争力,不仅仅是埋头苦练工具与技能,而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 用户如何理解页面并正确的使用上。
无谓的堆砌素材,纠结像素是否对齐,都已经不再是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了。没有必要在设计一个门把手的时候重新发明一个新的转轴,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好比说用户已经习惯使用这样的支付流程,而你非要设计一套新的独立于市场其他应用的新交互模式,并且在可用性上还存在各类问题,那不是自找麻烦么。所以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问自己: 我用这种模式,是想要解决用户什么需求?
相比于前几年的互联网企业来说,现在很少有公司愿意去花钱开发新的 App。主要原因不是 C 端用户已经被巨头垄断,而是这些 App 已经不能解决「新时代用户」的问题。既然不能解决问题,那开发 App 干嘛呢?所以我们要跳出界面去看待问题,不能一味的依赖于界面去解决用户的需求。
举个例子:国外有个项目,是关于利用 App 打开汽车车门的。许多投资者对这款产品持以乐观的态度,并投入不少资金开发,结果当然是血本无归。后有研究表明:因为用户拿出手机打开 App 至解锁的操作和复杂程度是直接拿钥匙开车门的四倍,所有试用这款产品的人都觉得不方便,以至于没被推广开。
第一段我告诉各位视觉表现并不是用户最关注的,第二段我又说了界面也已经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那么现在的用户到底在意什么呢?
三、用户的注意力已不在界面上
用户体验已经脱离了界面,而用户的注意力也已经从专注于界面转移至行为的理解上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许多「独角兽」公司设计的产品普遍都脱离了界面的原因。我们的产品,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纯粹的堆砌元素,而是根据时间以及用户行为来做界面设计。如:
好的产品体验是能够复原用户现实中解决问题的情景的。 「滴滴」通过界面连接了人与车,优化了人出门等出租车的场景。
有人说:「那社交产品也只是通过界面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呀,这里并没有把所有人都在现实中的关系拉近」。嗯,没错,所以传统社交产品已经濒临淘汰,新的社交方式在逐步将其取代。至于哪一种会赢,我们只要拭目以待就好。
以上三段内容,我都在给各位传递一个信息,即: 如果你已经有一定基础,就不要再把过多精力投入在视觉表现的练习上,而要更多的了解公司业务、产品设计的内容。 除非你走的是纯视觉路线,且未来也主要以平面或视觉传导的发展方向为主,否则再强的技法,都无法帮助你把工作做好。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 UI 或交互,那一定要更多关注于产品本身,而不是视觉表现上。
小结
人们都说,人工智能已经取代人类的工作。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可怕,但其实,它早就已经存在了。 现在的每个人,本身其实就是未来的「人工智能」。 每天重复着去做一件事,抱怨着自己没时间去做其他事,不断努力只为成为别人眼中优秀的人才,然而不管怎么努力去进步,一直都没法达到自己与别人心目中期望的样子。直到退休老去才发现,这辈子从读书上学开始,一直到工作乃至退休,都在做着重复且无意义的事,能留下或被铭记的,也许就是那些已经消失不见的汗水罢了。
直到今天,还会有人问我这类问题:「自己会插画、动效、网页、平面、游戏设计,但不知道从事哪一个。大神能给个建议么?」
不要再埋头于对工具的训练,把视野打开,做这个时代的正常人。总说时代变了时代变了,那你呢?
文/呆呆 微信公众号:呆呆U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