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生存第一课:如何做规划?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20年已经过去,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年初做的规划是不是已经完全忘记了?

实际上,这是很多产品经理的现状,每次规划都做的信心满满,可是执行起来,却发现还是在走原来的老路。用户的抱怨一直没停,老板也怪罪到了你头上。

这时候,我们最常见的回答是:情况一直在变化啊!

可怕的不是变化,而是我们的计划一直没有赶上变化。

这篇文章,如果你耐心读完,或许会给你一个解决之道。

01 产品规划之适用场景

张小龙在腾讯内部演讲时提出:

产品是演化而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

很多产品经理拿这句话当借口,既然张小龙都觉得产品规划没有用,那我们干嘛要规划呢?要么随便做做了事,要么做了也束之高阁,完全没有执行。

可是张小龙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数产品经理一辈子都不会遇到:

微信具有10亿的用户量级,是一款名副其实的“国民应用”。

一个小功能的迭代,其他产品只有万级到百万级的影响,放到微信上就是千万到亿级的影响,需要考虑不同圈层的接受度。

并且张小龙也自称:

“博览了群书和群山,路过了死亡之谷和罪恶之源”

他对世界和人性的洞察力更强,能在短期做出产品的调整。大多数的我们,群书未曾博览,死亡也远未谋面,又何谈洞察力?

产品经理生存第一课:如何做规划?

即使这样,微信在内容分发和短视频领域也遭遇了“滑铁卢”。因为今日头条和抖音的热门,微信匆匆上线了“看一看”和“视频号”,但是目前看来,效果并不好。

微信的发展,在用户规模和产品功能上,都进入了未有产品达到过的高度,而大多数的产品,还在满足用户“已确定”的需求。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大部分产品所做的不外乎两点: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和复制互联网经验到其他领域,未被发掘的需求少,现有需求的确定性也比较高。

对于确定性概率高的需求,产品规划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02 产品规划之了解需求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黑客帝国》中的墨菲斯拿出一个红色药丸,告诉你:

吃下红色药丸,你会变成滴滴的产品经理,决定滴滴未来的发展方向。

你吃下了红色药丸,摇身一变成了滴滴的产品经理,你会怎么做?

通常情况下,要先去了解我们的用户,倾听他们的需求。

可是,你发现,用户的思维都局限在现有的产品功能上,用户会告诉你他们想要:

1、更快的出租车

2、更便宜的专车 

3、更舒服的顺风车

这些基本是“正确的废话”,如果用来做功能的优化是足够的,如果想做一年乃至五年的规划,这些是帮不了你的。

所以,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那就是一家企业的使命和愿景。

滴滴的使命:让出行更美好 

滴滴的愿景: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

愿景是一家企业的中长期目标,而使命是它的终极目标。

所以,滴滴的终极目标,是让出行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这就是说,私人飞机、直升机、电动车、平衡车,甚至滑板车这些出行的载体,滴滴都可以做。

而滴滴的愿景,也描绘出了它的中长期目标:

“全球”代表着滴滴的业务不止在国内,四大洲都是可以跑马圈地的市场,“移动出行平台”表示移动互联网设备是它的主要载体,PC 网页不是重点,甚至是可以舍弃的部分。

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像开了“天眼”,中长期的产品目标就需要关注:

1、出行平台-提高平台覆盖率,随时关注新移动平台的出现;

2、出行市场-提高全球占有率,持续进入未覆盖区域;

3、出行便利-提高出行载体获取便利度,持续关注新的便利出行载体;

4、出行舒适-提高出行的舒适度,持续关注新的舒适出行载体;

结合上面的用户调研,可以推演出既符合产品中长期目标,又反应用户真实意愿的需求:

1、更快速的出行响应

2、更便宜的出行价格 

3、更舒服的乘坐体验

当然,真实的情况复杂的多,但在产品规划的需求确认环节,不能只考虑用户原始需求,还要结合产品的中长期目标来看。

03 产品规划之结合现状

“星环号”是一艘小型恒星际飞船,船上有六个小庭院,在加速时可以自动适应重力方向,每个庭院内都有不同的生态景观,比如一小块翠绿的草地和流过草地的小溪……

上面引用自《三体》,是刘慈欣对星际飞船的描写,它不仅有星际航行的能力,内部还有极其奢华的环境,如果有机会,相信没有用户能拒绝这样的出行工具。

但即使在科幻作品中,这样的出行工具也要几百年的时间才研发出来。所以在产品规划中,我们除了要考虑用户需求,还要分析现状,在需求和现状之间取得平衡。

我们以滴滴试图提供“更舒服的乘坐体验”为例,分析如何结合现状满足需求:

可以改善现有出行载体的内部环境,比如提升车内清洁度,搭载客户之后进行车内的打扫和消毒。

在后排提供按摩椅和靠枕,缓解用户出行疲劳;提供当期杂志或者平板,让用户在乘坐过程中不用过于无聊。

也可以提供具有更好乘坐体验的出行载体,比如增加同城或者跨城的直升机出行,在保证出行速度的同时,也会提供更宽阔的视野。

上述这些分析,均是在理想状况下的假设,真实场景还要考虑产品的运营成本。但是,作为一个例子,可以诠释产品规划应该怎么做。

苹果曾在90年代,推出过一款名为“牛顿”的平板电脑。不仅支持触屏和手写笔,还能够用来记事、传真和发邮件,现在看来可以称作是iPad的前身,目的是为了取代个人电脑,成为新型的办公工具。

产品经理生存第一课:如何做规划?

苹果投入了约1亿美元来开发这个产品,但是市场的反应却和他们预料的完全不一样。

用户吐槽:牛顿的手写笔是一个“灾难”,没有增加使用的便利,反而因为体验不好成了累赘,并且根本没有为牛顿开发应用的软件提供商,买了一个牛顿平板电脑,除了发发邮件,完全没有其他用处。

不过,苹果在2014年发售的iPad Pro却大获成功,不仅因为提供了更高的产品体验,还在于用户已经熟悉了手持设备,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

所以,我们在产品规划中,要尽量找到用户需求和现状的平衡点,能在跷跷板的平衡点上起舞,才能算是一个完美的规划。

04 产品规划之保证落地

看过纸牌屋的都知道,每次有法案要投票时,作为多数党的党鞭,弗朗西斯·安德伍德都要挥舞他手中的“鞭子”,敦促议员投票。

虽然这样说有点不近人情,但在产品规划完成后,也要挥舞我们”鞭子“敦促项目人员按时执行计划。

一个没有执行的计划,就相当于没有计划。

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两点:

1、以产出作为验收结果

2、要多在黑箱上“开窗”

以产出作为验收结果比较容易理解,即使团队付出的成本高,也不能替代产出的低效,要杜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情况发生。

要多在黑箱里“开窗“,是因为整个规划的执行过程,就相当于一个黑箱子,如果不管不问,只能到最后交付节点才能看到成果,中间可能发生很多事情,导致规划不能按时完成。

所以要在执行的过程中,多设置验收节点,相当于在黑箱上开了天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知道项目是否偏离了规划,将风险降到最低。

05 结语

我们每天都只有24小时,如果规划都没做好,不仅会浪费我们自己的时间,也会浪费他人的时间,降低团队的整体效率。

产品规划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技能,只有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理论结合实践,一定能够做出既贴合实际又目标远大的产品规划。

以上就是“产品经理生存第一课:如何做规划?”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