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如何理解环境的重要性?
上周在江苏团建,需要走一圈购物区才能走出景区。但如今大众已经懒到很少实体购物了,因此转化也谈不上有多高。因为同样的商品,线下体验和查看,线上下单甚至包邮到家,一路轻轻松松非常符合人性。而有同行者聊到西方国家是个大农村,不仅商品贵、物流还不发达,一周内到货就算不错。这显然与大众对于西方国家的印象不同,但这些年国内基础设施的完善,的确在电子购物、支付和物流方便,国内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以上优势显然不是国人比其他种族有哪些优势,更多的是国内人口众多,基建发达,其他国家低频的需求,在国内市场也有大量的需求,不断循环促成购物又便宜又便捷的现状。不同的环境,能够生长出来的社会和商业是不同的,本篇我们探讨下环境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差异
学生时代课本里教会我们,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也只是告诉我们一个结论,并没有说明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对现状的认知足够应付考试,但不解决对于原因的认知。
前段时间十一假期读了《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正是基于以上命题,对不同地区和民族发展阶段不同原因做了推演和说明。不同地区可供驯化的动植物差距,直接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人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在解决吃饭问题上。那些既没有合适作物,也没有合适驯养动物的地区,农业远远不够养活人们,也就难以进入农耕社会。
而既有合适合适作物也有可供驯化的大型牲口的地区,农业发达,可供养活的人口更多。在此基础上,会有额外的人口做商业、管理、艺术、工匠等,出现更多社会分工,有了更多机会发展出更大的社会组织和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
以上是作者对于不同民族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缘由的阐述,作者花了500多页论述,结合现实与推论,非常有说服力。读完本书,对于增加对环境塑造人们状态和行为习惯的认知,是比较大的收获。
城乡发展差异
个人成长的过程先后经历了城乡差异,如今回头看来,会发现不同环境生长出来的商业和机会完全不同,这种不同也会加大分化而非缩小差距。
小时候在农村,并没有如今的机械化水平,农民承担大量的工作。牲口可以分担部分工作,比如耕地和拉粮食。农民围绕粮食生产展开生产和生活,有粮食没钱是常态。因此不乏麦收的夏天,村里有以粮食换瓜这种「以物易物」的落后交易形式出现,这种交易方式极大促进了瓜的售卖。
而同样在农村想要靠倒卖水果挣到钱,则是比较困难的。农村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对很多东西有需求但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最后生意也就不成立。年轻人出门打工,农村的老龄化更是对农村经济产生致命打击,老家农村小卖部过去这些年,从4家缩减到1家更是农村商业化困难的缩影。
城乡教育方面更是差距很大。老家对门的同龄的邻居在乡里中学读书考第一名,跟当年在市区读三流初中的小乐帝在初中分数上能差出二百分,初中毕业即就业。
因此城乡环境的差异是结构性的,并非个人禀赋或努力可以改变。有些父母还抱有「学习关键看孩子自己」这样的想法,而无视环境对于塑造人的差异,则是大概率要吃亏的。
受限于环境作出「读书无用论」的决策,多由于缺少读书有用的正例,而正例又大多不在农村生活或本市生活,负例随处可寻。不仅得不出客观的评价,还会偏向负例,并最终作出读书无用的判断,也就无所谓正例负例。多年后经过社会毒打,才会发现读书或者学历至少还有些用,而很多机会实际就错过不再来了。
前段时间去银川水洞沟遗址,有原始人场景还原表演。水洞沟的环境变化,变得不那么适合人类居住,原始人最终离开家园,演出最后氛围颇显悲凉。但从人类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角度来讲,恰恰是积极的,如果环境不适合了,寻找更适合发展繁衍的栖息地是好的方向。
公司发展差异
不同公司处在同一个时代,但内部节奏可以大为不同,身在其中的员工也会受限于公司环境,发展或快或慢。身在老牌公司,业务稳健不求冒进,按部就班即可;身处创业或狼性公司,不进步就是退步,得到的是快速试错和经验积累。
前段时间换工作间隙,与门户公司老同事聚餐,不免聊起一些前同事的现状。发现仍有不少同事过去这些年一直稳定在门户公司工作,门户公司业务稳中有降。对于身在其中的员工,多出来的经验相对有限,但好在稳定。相对比而言,小乐帝过去几年一直在创业公司工作,经历的业务起承转合则更多,经历的起起伏伏也相对更多,虽然工作时间不久,但经历算不上少。
有位朋友询问,是否考虑过回门户公司的问题。至少这几年虽然谈不上特别顺利,但个人能力和阅历,始终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所谓「赢球不变阵」,当然自认还到不了到门户公司养老的人生阶段。
花费同样的时间,在不同的企业,个人在社会上收获的经历和认可度差异巨大。就拿上家公司来讲,今年迎来了一波产品经理离职潮,核心原因是管理层认为产品经理不够「高阶」,需要大厂高阶产品经理才能满足当前企业的需求。这里暂不论,大厂产品经理是否更高阶的问题。
从个体角度而言,既然行业内对大厂产品经理的职业经历和素养更为认可,大厂产品经理在职业发展选择上显然有更多选择。这也促使小乐帝在职业发展的这个阶段,选择大厂而非小厂的机会。
公司规模和节奏的差异,显然是对身在其中的员工有巨大的影响。在职业生涯早期,进入老牌门户是一种保守选择,但意识到成长和发展速度有限;则开始选择到创业公司,谋求更快成长和发展;但发展到一定阶段,遇到瓶颈后,大厂又成为破局选择。整个过程,是对公司环境差异的逐步清晰认知,根据不同阶段需求不同,作出不同选择。由于外界环境在变,远远谈不上有什么刻意规划。
总结
环境的影响,在各个层面都会遇到。产品经理作为产品或业务的操盘手,很多时候需要敏锐识别到环境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作出最佳决策。如果客观环境实在无法构建商业或业务,换个环境或业务,也许是破局之道。在这个角度来讲,于产品经理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拥抱变化的开放心态和理性决策的勇气。
以上就是“产品经理如何理解环境的重要性?”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获取更多内容。
以上优势显然不是国人比其他种族有哪些优势,更多的是国内人口众多,基建发达,其他国家低频的需求,在国内市场也有大量的需求,不断循环促成购物又便宜又便捷的现状。不同的环境,能够生长出来的社会和商业是不同的,本篇我们探讨下环境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差异
学生时代课本里教会我们,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也只是告诉我们一个结论,并没有说明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对现状的认知足够应付考试,但不解决对于原因的认知。
前段时间十一假期读了《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正是基于以上命题,对不同地区和民族发展阶段不同原因做了推演和说明。不同地区可供驯化的动植物差距,直接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人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在解决吃饭问题上。那些既没有合适作物,也没有合适驯养动物的地区,农业远远不够养活人们,也就难以进入农耕社会。
而既有合适合适作物也有可供驯化的大型牲口的地区,农业发达,可供养活的人口更多。在此基础上,会有额外的人口做商业、管理、艺术、工匠等,出现更多社会分工,有了更多机会发展出更大的社会组织和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
以上是作者对于不同民族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缘由的阐述,作者花了500多页论述,结合现实与推论,非常有说服力。读完本书,对于增加对环境塑造人们状态和行为习惯的认知,是比较大的收获。
城乡发展差异
个人成长的过程先后经历了城乡差异,如今回头看来,会发现不同环境生长出来的商业和机会完全不同,这种不同也会加大分化而非缩小差距。
小时候在农村,并没有如今的机械化水平,农民承担大量的工作。牲口可以分担部分工作,比如耕地和拉粮食。农民围绕粮食生产展开生产和生活,有粮食没钱是常态。因此不乏麦收的夏天,村里有以粮食换瓜这种「以物易物」的落后交易形式出现,这种交易方式极大促进了瓜的售卖。
而同样在农村想要靠倒卖水果挣到钱,则是比较困难的。农村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对很多东西有需求但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最后生意也就不成立。年轻人出门打工,农村的老龄化更是对农村经济产生致命打击,老家农村小卖部过去这些年,从4家缩减到1家更是农村商业化困难的缩影。
城乡教育方面更是差距很大。老家对门的同龄的邻居在乡里中学读书考第一名,跟当年在市区读三流初中的小乐帝在初中分数上能差出二百分,初中毕业即就业。
因此城乡环境的差异是结构性的,并非个人禀赋或努力可以改变。有些父母还抱有「学习关键看孩子自己」这样的想法,而无视环境对于塑造人的差异,则是大概率要吃亏的。
受限于环境作出「读书无用论」的决策,多由于缺少读书有用的正例,而正例又大多不在农村生活或本市生活,负例随处可寻。不仅得不出客观的评价,还会偏向负例,并最终作出读书无用的判断,也就无所谓正例负例。多年后经过社会毒打,才会发现读书或者学历至少还有些用,而很多机会实际就错过不再来了。
前段时间去银川水洞沟遗址,有原始人场景还原表演。水洞沟的环境变化,变得不那么适合人类居住,原始人最终离开家园,演出最后氛围颇显悲凉。但从人类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角度来讲,恰恰是积极的,如果环境不适合了,寻找更适合发展繁衍的栖息地是好的方向。
公司发展差异
不同公司处在同一个时代,但内部节奏可以大为不同,身在其中的员工也会受限于公司环境,发展或快或慢。身在老牌公司,业务稳健不求冒进,按部就班即可;身处创业或狼性公司,不进步就是退步,得到的是快速试错和经验积累。
前段时间换工作间隙,与门户公司老同事聚餐,不免聊起一些前同事的现状。发现仍有不少同事过去这些年一直稳定在门户公司工作,门户公司业务稳中有降。对于身在其中的员工,多出来的经验相对有限,但好在稳定。相对比而言,小乐帝过去几年一直在创业公司工作,经历的业务起承转合则更多,经历的起起伏伏也相对更多,虽然工作时间不久,但经历算不上少。
有位朋友询问,是否考虑过回门户公司的问题。至少这几年虽然谈不上特别顺利,但个人能力和阅历,始终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所谓「赢球不变阵」,当然自认还到不了到门户公司养老的人生阶段。
花费同样的时间,在不同的企业,个人在社会上收获的经历和认可度差异巨大。就拿上家公司来讲,今年迎来了一波产品经理离职潮,核心原因是管理层认为产品经理不够「高阶」,需要大厂高阶产品经理才能满足当前企业的需求。这里暂不论,大厂产品经理是否更高阶的问题。
从个体角度而言,既然行业内对大厂产品经理的职业经历和素养更为认可,大厂产品经理在职业发展选择上显然有更多选择。这也促使小乐帝在职业发展的这个阶段,选择大厂而非小厂的机会。
公司规模和节奏的差异,显然是对身在其中的员工有巨大的影响。在职业生涯早期,进入老牌门户是一种保守选择,但意识到成长和发展速度有限;则开始选择到创业公司,谋求更快成长和发展;但发展到一定阶段,遇到瓶颈后,大厂又成为破局选择。整个过程,是对公司环境差异的逐步清晰认知,根据不同阶段需求不同,作出不同选择。由于外界环境在变,远远谈不上有什么刻意规划。
总结
环境的影响,在各个层面都会遇到。产品经理作为产品或业务的操盘手,很多时候需要敏锐识别到环境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作出最佳决策。如果客观环境实在无法构建商业或业务,换个环境或业务,也许是破局之道。在这个角度来讲,于产品经理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拥抱变化的开放心态和理性决策的勇气。
以上就是“产品经理如何理解环境的重要性?”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