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开了“共享办公”概念店 共享办公能否迎来第二春?
星巴克中国近日宣布,中国内地首家星巴克共享空间概念店已于上海来福士广场办公楼开业。这家门店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移动办公和商务社交的需求,是星巴克“共享办公”模式在中国的初步探索。
这次,星巴克携手凯德集团旗下灵活空间和商业社群平台——奕桥Bridge+,共同打造了这家门店。
门店总面积约200平方米,设有近100个座位。店内空间主要划分为四个区域:收费会议室、半开放式的单人办公区、沙发区以及休闲区。开放区域的座位,都配备了电源插座,大部分桌面配备有阅读灯,方便个人办公。
收费会议室则有三间4人会议室和一间8人会议室可供使用。会议空间内,大量使用了微孔板和隔音棉,可以降低外部噪音,且保证私密性。每间会议室还采用独立的照明、通风系统,可单独调节亮度与温度。会议间通过凯德星app或奕桥小程序提前预定,即可到店扫码使用。
星巴克自成立初期就植入了“第三空间”的理念,所谓第三空间,即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所称的除第一空间——家庭住所,第二空间——工作地点以外的非正式公共聚集场所。星巴克所坚持的不仅是在店内销售咖啡和饮品,更多是贩卖一种生活和休闲方式。
长久以来,宽敞的门店,相对安静幽暗的环境,有一定间隔的座位,都让星巴克门店成了许多人社交和办公的首选。这次推出“共享办公”空间,也毫无违和感,因此社交网络上有网友评论称,“没人比星巴克更适合干这个了。”
事实上,星巴克将办公活动融入第三空间的模式,此前已应用于日本市场。2020年4月,星巴克在日本东京 JR 山手线新站「高轮Gateway站」推出了「SMART LOUNGE」,正式试水共享办公,东京店相比国内上海店,缺乏了私密度高的会议室。
尽管星巴克一直有着“第三空间”的基因,但近年这种单一模式竞争力逐渐减弱,面对国内瑞幸开创的快取模式、低单价冲击,以及其他新兴茶饮品牌的竞争,星巴克也开始摸索数字化的“第四空间”,并在门店形态、配送服务上持续推新。
2018年,星巴克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了“专星送”,实现30分钟到达;2019年5月,星巴克在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代表性商圈门店率先布局了“在线点、到店取”的“啡快”,之后又推出了座位很少,主要供快取的“啡快”门店。而 这次的共享空间,是星巴克门店生态的又一次创新。
以上内容就是“星巴克开了“共享办公”概念店 共享办公能否迎来第二春? ”中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 产品经理的 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