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从入门到老司机指南
本周大部分时间都在江浙沪地区出差,但强度不像之前三天三座城市五波客户,闲暇之余终于有机会与多年未见的同门同学约饭。席间同学感叹大家已经研究生毕业三年多了,虽然科技行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都有所动荡,大家仍然能够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不受影响。小乐帝入行产品经理也已经三年多,如今也独立负责产品线的工作,并且也在招聘PM,相比刚入行什么都不懂,颇有“媳妇熬成婆”的感慨。
那么,产品经理从入门到老司机,需要经历哪些历程呢?
高效执行
除了某些天赋异禀的创业者,大部分产品人甫一入行都免不了执行的角色,甚至一开始完全摸不着头脑,这个阶段没有别的选择,就是埋头干,以战养战,快速学习掌握基本产品、项目管理、沟通技能。但也需要意识到产品经理最核心价值并不在执行而在于判断力。如果外界环境无法支撑判断力的培养,那么在解决基础执行能力后,应该迅速谋求内部变动或外部变动。
小乐帝入行之初在某门户公司做客户端PM,入职即赶上前一波PM离职,被动的被推上了主力位置。面对扑面而来的需求和需要跟进的问题,一度手足无措。当时周末都在连轴转写方案、跟项目和验收。就这样经历了一两个版本,需求逐步能够承接住了,也有其他PM人才补进,压力逐步释放了。
但工作久之后发现,老牌门户十几年的媒体基因和内部僵化架构,很难适应智能分发的潮流,与头条的差距越拉越大,内部却仍难有扭转败局的变革,CEO关注文案和色值,中层都是老人保位置也不想做什么新的改进,最苦的是最底层的PM既要将CEO需求落地,还要忽悠研发将不合理但是CEO的需求做了。在这样环境久了,即便能做到高效执行,但是也仅限于执行,并没有对正向结果起到任何作用,日活反而越来越低。
当小乐帝逐步认识到自身执行工作,高中生培训几周也能胜任,没有任何护城河和积累,也就决定离职了。离职面试过头条,头条反馈同样门户出来的同事都有类似问题,缺少想法又多有无奈。除了不能仅限于执行的认知外,小乐帝也感觉到了移动互联网即将退潮,需要更加深入业务,功能体验型PM将逐步被淘汰。
跟随趋势
工作几年后,不同的产品经理在基础的产品技能上差异并不会太大,但有的产品经理越跳越不知名,或者始终停留在执行层面,鲜有进一步的机会。主要区别在于做的产品本身能否做大做强,或者更大层面上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小乐帝离开门户公司后,短暂去过一家线上贷超,主要基于“离钱近”产品工作价值大,况且互联网金融当时风头正盛。实际进入企业后发现,产品团队PM人数比研发多,需求是消化不了的;开会、培训和分享颇多,导致底层干活的PM白天时间都在参会,只能晚上加班忙到很晚,同时公司还有加班时长统计,倒数会被约谈;最后,在内部是不怎么看用户反馈的,而且主要目标是如何让底层人们如何贷更多钱或者办更多信用卡,事情本身比较毁三观。于是没多久就离开了,这之后有过短暂迷茫期,不知作为PM还有哪些增量市场可以做,可以发挥自身价值。
恰逢17年AI风起云涌,两位小伙伴也在经历职场换坑,他们都看好AI的长期发展,小乐帝也在他们的判断基础上,入职了某AI公司,开始由B端转向C端。这个过程中,小乐帝花了很长时间去弥补AI技术的认知,之前门户工作经历和后续业务目标市场的定位很好地匹配,相当于小乐帝由甲方进入乙方,机缘巧合将自身过去门户经历做了充分利用。
AI公司随着整个社会对AI认知和AI需求的爆发,不断快速扩张。小乐帝也跟随这个扩张的过程逐步建立起自身的优势:大数据/AI技术认知、两款0-1 AI推荐产品、B端业务经验。并且不断把一些认知进行输出如每周一更的公众号文章、13场知乎live,逐步建立起了一些行业个人影响力和品牌。
在大的时间趋势下,小乐帝仍然认为AI/大数据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且目前仍然在非常早期,潜力远远没有得到释放。但在AI行业内也切身了解到一些内幕,AI商业化落地泡沫遍地,PPT远大于基本盘,甚至会有比较大的造业绩情况。此类问题显然与个人价值观和追求是不符,并且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果断选择了离开AI行业。
叠加优势
早年移动互联网整体处在上升期,很多从业者闭眼找工作都能不断往上走,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选择一个机会差距就会拉的很大。整理来讲,产品经理工作本身与工程师并无本质区别,如果一直不往前走,逐步就会发现年轻人不仅脑子快加班还猛。因此看机会就不能像小白阶段只看公司背景和薪资,还要看未来职业走向和竞争壁垒的建立。
小乐帝在离开浮躁的AI行业后,系统的考虑了自身对机会的判断,大方向仍然是希望做能够将AI落地的产品工作。但具体有两个大方向是绝不考虑的:硬件和C端(尤其用户增长、搜索推荐策略)。
硬件本身属于重资产行业,产品迭代周期长,试错成本高,发展较为受限。某些做机器人的朋友甚至一年发一个版本,仍然不知道投向市场售卖情况如何。重资产、链条过长、用到能力基本攒各家厂商能力,产品经理的价值被弱化很多。C端产品,市面上目前需求量最大的莫过于用户增长方向,甚至搜索推荐策略本质也是在招增长。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此时做增长本身就是一个逆趋势与潮流的事情;其次,不同公司对增长认知不同,产品经理可调动资源也不同,增长产品经理极易成为做好了没有功劳,出问题背锅的角色,吃力不讨好。
在以上基础上也就只看软件算法落地的机会。深入接触的主要有两家,其中一家薪资范围极其诱人,但考虑没有现成团队、本身做的事情不太需求PM、公司技术能力未知、网评不好。另外一家有团队、技术立身、做的事情与之前经历重合度较高、网评较好。在薪资单维度和多维度综合考虑下,小乐帝选择了后者。
如今进入公司已经有段时间,也在努力补强所负责业务产品的业务和产品短板,但由于个人精力有限,目前已经开始招募小伙伴一起开创AI/大数据产品落地的事业。
一切都向着当年想的那个方向发展。
以上就是“产品经理从入门到老司机指南”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获取更多内容。
那么,产品经理从入门到老司机,需要经历哪些历程呢?
高效执行
除了某些天赋异禀的创业者,大部分产品人甫一入行都免不了执行的角色,甚至一开始完全摸不着头脑,这个阶段没有别的选择,就是埋头干,以战养战,快速学习掌握基本产品、项目管理、沟通技能。但也需要意识到产品经理最核心价值并不在执行而在于判断力。如果外界环境无法支撑判断力的培养,那么在解决基础执行能力后,应该迅速谋求内部变动或外部变动。
小乐帝入行之初在某门户公司做客户端PM,入职即赶上前一波PM离职,被动的被推上了主力位置。面对扑面而来的需求和需要跟进的问题,一度手足无措。当时周末都在连轴转写方案、跟项目和验收。就这样经历了一两个版本,需求逐步能够承接住了,也有其他PM人才补进,压力逐步释放了。
但工作久之后发现,老牌门户十几年的媒体基因和内部僵化架构,很难适应智能分发的潮流,与头条的差距越拉越大,内部却仍难有扭转败局的变革,CEO关注文案和色值,中层都是老人保位置也不想做什么新的改进,最苦的是最底层的PM既要将CEO需求落地,还要忽悠研发将不合理但是CEO的需求做了。在这样环境久了,即便能做到高效执行,但是也仅限于执行,并没有对正向结果起到任何作用,日活反而越来越低。
当小乐帝逐步认识到自身执行工作,高中生培训几周也能胜任,没有任何护城河和积累,也就决定离职了。离职面试过头条,头条反馈同样门户出来的同事都有类似问题,缺少想法又多有无奈。除了不能仅限于执行的认知外,小乐帝也感觉到了移动互联网即将退潮,需要更加深入业务,功能体验型PM将逐步被淘汰。
跟随趋势
工作几年后,不同的产品经理在基础的产品技能上差异并不会太大,但有的产品经理越跳越不知名,或者始终停留在执行层面,鲜有进一步的机会。主要区别在于做的产品本身能否做大做强,或者更大层面上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小乐帝离开门户公司后,短暂去过一家线上贷超,主要基于“离钱近”产品工作价值大,况且互联网金融当时风头正盛。实际进入企业后发现,产品团队PM人数比研发多,需求是消化不了的;开会、培训和分享颇多,导致底层干活的PM白天时间都在参会,只能晚上加班忙到很晚,同时公司还有加班时长统计,倒数会被约谈;最后,在内部是不怎么看用户反馈的,而且主要目标是如何让底层人们如何贷更多钱或者办更多信用卡,事情本身比较毁三观。于是没多久就离开了,这之后有过短暂迷茫期,不知作为PM还有哪些增量市场可以做,可以发挥自身价值。
恰逢17年AI风起云涌,两位小伙伴也在经历职场换坑,他们都看好AI的长期发展,小乐帝也在他们的判断基础上,入职了某AI公司,开始由B端转向C端。这个过程中,小乐帝花了很长时间去弥补AI技术的认知,之前门户工作经历和后续业务目标市场的定位很好地匹配,相当于小乐帝由甲方进入乙方,机缘巧合将自身过去门户经历做了充分利用。
AI公司随着整个社会对AI认知和AI需求的爆发,不断快速扩张。小乐帝也跟随这个扩张的过程逐步建立起自身的优势:大数据/AI技术认知、两款0-1 AI推荐产品、B端业务经验。并且不断把一些认知进行输出如每周一更的公众号文章、13场知乎live,逐步建立起了一些行业个人影响力和品牌。
在大的时间趋势下,小乐帝仍然认为AI/大数据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且目前仍然在非常早期,潜力远远没有得到释放。但在AI行业内也切身了解到一些内幕,AI商业化落地泡沫遍地,PPT远大于基本盘,甚至会有比较大的造业绩情况。此类问题显然与个人价值观和追求是不符,并且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果断选择了离开AI行业。
叠加优势
早年移动互联网整体处在上升期,很多从业者闭眼找工作都能不断往上走,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选择一个机会差距就会拉的很大。整理来讲,产品经理工作本身与工程师并无本质区别,如果一直不往前走,逐步就会发现年轻人不仅脑子快加班还猛。因此看机会就不能像小白阶段只看公司背景和薪资,还要看未来职业走向和竞争壁垒的建立。
小乐帝在离开浮躁的AI行业后,系统的考虑了自身对机会的判断,大方向仍然是希望做能够将AI落地的产品工作。但具体有两个大方向是绝不考虑的:硬件和C端(尤其用户增长、搜索推荐策略)。
硬件本身属于重资产行业,产品迭代周期长,试错成本高,发展较为受限。某些做机器人的朋友甚至一年发一个版本,仍然不知道投向市场售卖情况如何。重资产、链条过长、用到能力基本攒各家厂商能力,产品经理的价值被弱化很多。C端产品,市面上目前需求量最大的莫过于用户增长方向,甚至搜索推荐策略本质也是在招增长。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此时做增长本身就是一个逆趋势与潮流的事情;其次,不同公司对增长认知不同,产品经理可调动资源也不同,增长产品经理极易成为做好了没有功劳,出问题背锅的角色,吃力不讨好。
在以上基础上也就只看软件算法落地的机会。深入接触的主要有两家,其中一家薪资范围极其诱人,但考虑没有现成团队、本身做的事情不太需求PM、公司技术能力未知、网评不好。另外一家有团队、技术立身、做的事情与之前经历重合度较高、网评较好。在薪资单维度和多维度综合考虑下,小乐帝选择了后者。
如今进入公司已经有段时间,也在努力补强所负责业务产品的业务和产品短板,但由于个人精力有限,目前已经开始招募小伙伴一起开创AI/大数据产品落地的事业。
一切都向着当年想的那个方向发展。
以上就是“产品经理从入门到老司机指南”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