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士是什么意思?it人士的六大特征
仅仅几个月的IT界从业史,笔者深深感到该行业的混乱特点,尤其是从一些所谓的时代精英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一些陋习令人震惊,现总结为以下六条:
一.浅尝辄止学知识
整个IT行业充满了浮躁之气,从业人员多不重视知识的多方面学习,学习任何技术或知识总是浅尝辄止,懂点皮毛高薪即可到手。会Oracle不去研究Java,会FrontPage不去研究Dreamweaver。即使是号称会这会那,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实用技术会的并不多。其实,有兴趣进入IT行业或已经在这个行业的人非常多,但要招到真正合用的人才则非常少,原因就在于此。
二.漫天要价谈待遇
浮躁之气的另一特点就是IT从业人员在谈待遇时漫天要价,动辄数十万年薪。美国已故的肯尼迪总统的一句名言就是:不要问这个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自己为这个国家做了些什么。我们一些IT人士则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有多少本事,或为公司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而在要待遇时则冲到了最前头。媒体的炒作同样也误导了社会及行业人员,以致于人们总以数倍的价码来衡量IT行业的薪酬。上次德勤会计师行公布的IT行业薪酬调查表明,IT特别是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工资远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高。
其实这些漫天要价的人士们应该知道,著名的张朝阳的工资“才”5万美元,其公司的CFO“才”7.5万美元,但那是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啊(工资数来自搜狐Nasdaq招股书)。
三.指鹿为马搞统计
一个已经在Nasdaq上市的国内著名网站在今年5月份说自己的每日访问量(PageView)是1000万,6月份就变成了2000万,而现在则变成了3000万,比当年“大跃进”的浮夸风还要有过之无不及。而在年初,该网站的IT频道负责人还在为实现20万的目标而苦恼。就算IT频道只相当于著名网站的1/20吧,这个3000万的网站的真实访问量恐怕最多也就400万。
一些人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刚问世的网站也自吹自己的每日访问量为数百万就更是离谱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批网站如果能生存到年底,肯定会吹自己的访问量超过千万。对此,笔者表示怀疑。亚太地区英文媒体龙头老大南华早报的网站访问量仅为40万,而该网站多次获得国内网站做梦也想不到的荣誉(当然前不久为了网站的良性发展而裁员一半)。其实在中国现阶段(一千多万用户),门户网站有真实访问量300万以上就相当不错,而专业网站有50万也算正常经营了。
是不是我们的CXO们对于点击数(Hits)和访问量(PageView)的区别不甚了了,将自己的点击数吹成访问量。如果是这样倒也好办,我们就将其公布的访问量除以5,可以得出其网站访问量的大致数。问题是一些网站的点击数可能都没有达到其公布的访问量。
在搞统计方面指鹿为马的例子远远不止这些,至于互换广告,CNNIC的十佳网站评选等等就更不用提了。
四.糊里糊涂做管理
IT行业发展迅速,企业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在管理方面忽略一些本来无可厚非,但至少自己心里应当清楚。
而我们的不少IT管理者或是采取“家长式管理”,大搞一言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于这方面几位IT精英的表现,众多传媒已广为报道;而更多的则是采取“无管理即是最好的管理”的理论。笔者承认,IT行业与传统行业不同,从业人员多为高文化高素质,管理手段应松散一些。但起码的规章制度要有吧?笔者认识好些因高薪之诱惑从管理比较正规的大型网站跑到新建网站的人士,不到几天便有打道回府之意,原因则是“管理太混乱,不知高薪能拿多久”。
一位就职传统国际大企业的朋友两个月前“触网”,为的是取得IT行业从业经验。而现在其已经在香港借壳上市的网站因内部管理问题,早已名存实亡(网站上了市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就是不少IT企业的真实写照。
五.好高骛远为圈钱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IT精英们面对国内媒体那副自吹自擂的劲头,所定目标更是好高骛远。
一个刚在Nasdaq上市的网站CEO讲明年可以赢利,我明确表示怀疑。笔者区区学识自然没有大网站的CEO高,不过,我要提的问题小学生也会:该网站今年前3个月亏损近300万美元,估计全年至少要亏损七八百万美元(保守估计)。明年CEO先生从何处平白生出额外的七八百万美元收入?他全年的广告总收入一两年内也不会超过800万美元吧。
去读读众多网站的“关于我们”吧,看看有多少准备成为中国第一。真是深谙拿破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让我联想到1995年全国各地向中央政府报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竟有二十多个,而世界上连洛杉矶、悉尼、多伦多甚至东京这样的城市尚且不敢自称“国际化大都市”!
一个在IT行业名落孙山的网站日前也打出了IT门户第一的旗号,真不知道其自吹的排名从何处而来?除非是获得已经名誉扫地的CNNIC最新排名的内部资料,知道其已经超过天极网和其他相近网站?
定目标还算好的,IT从业人员在圈风险资金时的浮夸更是表现充分。某上市网站以前说其1998年收入为100万美元时,而到了Nasdaq时就缩水成为7万多。讲网络概念时IT精英们更是手段高明,纷纷画出漂亮的大饼,供风险投资者们想象。按业内的调侃语为:大家齐心协力,骗美国鬼子的钱。
其实,骗了钱还是要还的,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成了中国的外债。除非你“携款潜逃”,但那也不保险,因为到时候中国和美国的国际刑警合作管叫你无处藏身。
六.挟洋自重唬国人
指的是一部分归国MBA们的表现。这个词听起来十分难听,但事实就是如此。其共同特点为:多自吹已经在国外混得如何不错,或在国外那些著名公司工作过。一言以蔽之,“放弃了国外的高薪洋房”。
列位,在下才疏学浅,不知道高薪洋房如何能放弃。从在下了解的一些在海外的真正成功人士,高薪洋房是通过努力挣来的,一旦有了高薪洋房,除非有特别充足的理由,这些人士是不大可能会轻易放弃的。
一位网站的CTO对媒体自吹在美国每小时挣300美元,不知情的人拿300乘以一年2000个小时,得到60万美元的年收入,当然会“哇塞”一声。既然到了中国来任CTO,肯定会比美国好才对,CTO不就是500万人民币的年薪了。该网站的情况在下也略知一二,其全年广告收入不会超过CTO的“年薪”,全给了CTO,CEO,CFO,CIO们怎么办?另外,报道中讲该CTO“两年内换了3个工作”,“一年内工作几个月,然后就去旅游”。从这些片言只语,笔者可以推断,CTO在美国找的工作是合同工(Contractor),多次换工作的原因是找不到正式工作,不知是否如此?
另一个网站称其CEO放弃了在美国100多万的年薪,更让我等“农民群众”不知所以。最好,税务局应根据这些自吹自擂的数据,上门收取国家应当获得的个人所得税,说不定收获不小。
这还不算最过分的,一个在国内造势的网站竟然在介绍其网站上打出了如此自吹自擂的内容:几个斯坦福的毕业生加上一点风险投资再加上几个好的点子,等于改变人们的生活。大概该网站的创始人们都是斯坦福大学的MBA了。挟洋自重到如此程度,真认人感到悲哀。
一位从事新闻行业的德高望重的人士曾经表示:这不是欺负中国人吗?
以上就是“it人士是什么意思?it人士的六大特征”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
一.浅尝辄止学知识
整个IT行业充满了浮躁之气,从业人员多不重视知识的多方面学习,学习任何技术或知识总是浅尝辄止,懂点皮毛高薪即可到手。会Oracle不去研究Java,会FrontPage不去研究Dreamweaver。即使是号称会这会那,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实用技术会的并不多。其实,有兴趣进入IT行业或已经在这个行业的人非常多,但要招到真正合用的人才则非常少,原因就在于此。
二.漫天要价谈待遇
浮躁之气的另一特点就是IT从业人员在谈待遇时漫天要价,动辄数十万年薪。美国已故的肯尼迪总统的一句名言就是:不要问这个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自己为这个国家做了些什么。我们一些IT人士则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有多少本事,或为公司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而在要待遇时则冲到了最前头。媒体的炒作同样也误导了社会及行业人员,以致于人们总以数倍的价码来衡量IT行业的薪酬。上次德勤会计师行公布的IT行业薪酬调查表明,IT特别是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工资远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高。
其实这些漫天要价的人士们应该知道,著名的张朝阳的工资“才”5万美元,其公司的CFO“才”7.5万美元,但那是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啊(工资数来自搜狐Nasdaq招股书)。
三.指鹿为马搞统计
一个已经在Nasdaq上市的国内著名网站在今年5月份说自己的每日访问量(PageView)是1000万,6月份就变成了2000万,而现在则变成了3000万,比当年“大跃进”的浮夸风还要有过之无不及。而在年初,该网站的IT频道负责人还在为实现20万的目标而苦恼。就算IT频道只相当于著名网站的1/20吧,这个3000万的网站的真实访问量恐怕最多也就400万。
一些人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刚问世的网站也自吹自己的每日访问量为数百万就更是离谱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批网站如果能生存到年底,肯定会吹自己的访问量超过千万。对此,笔者表示怀疑。亚太地区英文媒体龙头老大南华早报的网站访问量仅为40万,而该网站多次获得国内网站做梦也想不到的荣誉(当然前不久为了网站的良性发展而裁员一半)。其实在中国现阶段(一千多万用户),门户网站有真实访问量300万以上就相当不错,而专业网站有50万也算正常经营了。
是不是我们的CXO们对于点击数(Hits)和访问量(PageView)的区别不甚了了,将自己的点击数吹成访问量。如果是这样倒也好办,我们就将其公布的访问量除以5,可以得出其网站访问量的大致数。问题是一些网站的点击数可能都没有达到其公布的访问量。
在搞统计方面指鹿为马的例子远远不止这些,至于互换广告,CNNIC的十佳网站评选等等就更不用提了。
四.糊里糊涂做管理
IT行业发展迅速,企业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在管理方面忽略一些本来无可厚非,但至少自己心里应当清楚。
而我们的不少IT管理者或是采取“家长式管理”,大搞一言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于这方面几位IT精英的表现,众多传媒已广为报道;而更多的则是采取“无管理即是最好的管理”的理论。笔者承认,IT行业与传统行业不同,从业人员多为高文化高素质,管理手段应松散一些。但起码的规章制度要有吧?笔者认识好些因高薪之诱惑从管理比较正规的大型网站跑到新建网站的人士,不到几天便有打道回府之意,原因则是“管理太混乱,不知高薪能拿多久”。
一位就职传统国际大企业的朋友两个月前“触网”,为的是取得IT行业从业经验。而现在其已经在香港借壳上市的网站因内部管理问题,早已名存实亡(网站上了市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就是不少IT企业的真实写照。
五.好高骛远为圈钱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IT精英们面对国内媒体那副自吹自擂的劲头,所定目标更是好高骛远。
一个刚在Nasdaq上市的网站CEO讲明年可以赢利,我明确表示怀疑。笔者区区学识自然没有大网站的CEO高,不过,我要提的问题小学生也会:该网站今年前3个月亏损近300万美元,估计全年至少要亏损七八百万美元(保守估计)。明年CEO先生从何处平白生出额外的七八百万美元收入?他全年的广告总收入一两年内也不会超过800万美元吧。
去读读众多网站的“关于我们”吧,看看有多少准备成为中国第一。真是深谙拿破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让我联想到1995年全国各地向中央政府报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竟有二十多个,而世界上连洛杉矶、悉尼、多伦多甚至东京这样的城市尚且不敢自称“国际化大都市”!
一个在IT行业名落孙山的网站日前也打出了IT门户第一的旗号,真不知道其自吹的排名从何处而来?除非是获得已经名誉扫地的CNNIC最新排名的内部资料,知道其已经超过天极网和其他相近网站?
定目标还算好的,IT从业人员在圈风险资金时的浮夸更是表现充分。某上市网站以前说其1998年收入为100万美元时,而到了Nasdaq时就缩水成为7万多。讲网络概念时IT精英们更是手段高明,纷纷画出漂亮的大饼,供风险投资者们想象。按业内的调侃语为:大家齐心协力,骗美国鬼子的钱。
其实,骗了钱还是要还的,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成了中国的外债。除非你“携款潜逃”,但那也不保险,因为到时候中国和美国的国际刑警合作管叫你无处藏身。
六.挟洋自重唬国人
指的是一部分归国MBA们的表现。这个词听起来十分难听,但事实就是如此。其共同特点为:多自吹已经在国外混得如何不错,或在国外那些著名公司工作过。一言以蔽之,“放弃了国外的高薪洋房”。
列位,在下才疏学浅,不知道高薪洋房如何能放弃。从在下了解的一些在海外的真正成功人士,高薪洋房是通过努力挣来的,一旦有了高薪洋房,除非有特别充足的理由,这些人士是不大可能会轻易放弃的。
一位网站的CTO对媒体自吹在美国每小时挣300美元,不知情的人拿300乘以一年2000个小时,得到60万美元的年收入,当然会“哇塞”一声。既然到了中国来任CTO,肯定会比美国好才对,CTO不就是500万人民币的年薪了。该网站的情况在下也略知一二,其全年广告收入不会超过CTO的“年薪”,全给了CTO,CEO,CFO,CIO们怎么办?另外,报道中讲该CTO“两年内换了3个工作”,“一年内工作几个月,然后就去旅游”。从这些片言只语,笔者可以推断,CTO在美国找的工作是合同工(Contractor),多次换工作的原因是找不到正式工作,不知是否如此?
另一个网站称其CEO放弃了在美国100多万的年薪,更让我等“农民群众”不知所以。最好,税务局应根据这些自吹自擂的数据,上门收取国家应当获得的个人所得税,说不定收获不小。
这还不算最过分的,一个在国内造势的网站竟然在介绍其网站上打出了如此自吹自擂的内容:几个斯坦福的毕业生加上一点风险投资再加上几个好的点子,等于改变人们的生活。大概该网站的创始人们都是斯坦福大学的MBA了。挟洋自重到如此程度,真认人感到悲哀。
一位从事新闻行业的德高望重的人士曾经表示:这不是欺负中国人吗?
以上就是“it人士是什么意思?it人士的六大特征”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