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近期,P2P行业可谓“天雷滚滚”,仅7月23日一天,就有九斗鱼、合盘金服、礼德财富等十家平台接连爆雷,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据第三方数据不完全统计,在6月1日—7月20日期间,P2P行业出现了爆雷潮,全国共有252家P2P网贷爆雷,其中229家倒闭,23家出现逾期或提现困难;4家交易规模超过百亿的平台——钱爸爸、牛板金、银票网和投融家全部倒闭;4大高返现平台——钱宝网、雅堂金融、唐小僧、联璧金融也全军覆没。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根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P2P平台数量的确呈现出逐渐递减趋势,其中,6月环比降幅达1.6%,超过之前任何一个月。同时,P2P行业的敏感信息占比也逐渐走高,6月突破30%,7月还未结束,就已超过40%。由此可见,在爆雷潮的冲击下,舆论对P2P行业的质疑在与日俱增。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四大高返现平台坍塌

钱宝网、雅堂金融、唐小僧和联璧金融一度被称为民间四大高额返利平台,收益率均在40%以上,有的项目收益率甚至高达120%,然而自2017年11月,钱宝网被查开始,四家平台相继坍塌,无一幸免,负责人不是自首,就是“跑路”。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新浪舆情通统计,对比四家平台爆雷后7天内的热度,可以看出,钱宝网爆雷引发了较高的关注,7天内热度指数达6.91。唐小僧和联璧金融爆雷也颇具关注度,7天内热度指数均超过4。雅堂金融爆雷的关注度则较低,7天内热度指数不足1。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以上四个平台爆雷相关舆情信息达30.6万,其中唐小僧产生的舆情信息最多,达9.8万;联璧金融、钱宝网紧随其后,分别为9.6万和8.4万。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四大高返平台全部“凉凉”,也造成了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有媒体表示,对于惨遭“跑路”的投资人来讲,首先,要及时保存证据;其次,要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论最终能否拿回本息,提供证据非常重要。

P2P爆雷波及小米

P2P爆雷潮不但波及了投资者,这把火也烧到了第三方平台。例如,近期,小米金融主推的“米粉专享”P2P平台接连出现延期兑付、失联、跑路等情况,引来众多米粉的不满,直呼“心寒”。

据了解,自2017年开始,小米通过手机系统内置的会员vip任务系统和小米运动APP推荐P2P理财平台广告,各平台均对米粉给予了“直接返现”、“返还小米手机、小米电视”等优惠。小米也对注册或投资这些APP的用户给予了“投10万返26000”等奖励。

然而在2018年6月底,相继有米粉反应小米推荐的P2P平台出现爆雷,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小米中进行投放的秋田财富、百荣金服、小灰熊金服、金柚金服、吆鸡理财等均已爆雷,更有小米用户自称,此前投资的15个平台中,已有11个爆雷。一时间刚刚敲钟上市的小米,再次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新浪舆情通统计,在2018年6月、7月,小米与P2P相关信息的敏感占比较前几个月出现了大幅的上涨,6月超过20%,环比增幅66.32%;7月还未结束,就高达44.47%,环比增幅98.79%。由此可见,P2P平台爆雷正在侵蚀小米的口碑。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与此同时,媒体也将聚光灯转向小米,据统计,在2018年6月-7月,全网有关“小米+P2P”的信息达3.6万条,其中媒体报道量1.4万条,占比37.35%,其中,部分报道深挖了米粉的“踩雷”经历;部分报道追问被坑的米粉谁来负责;部分报道跟进了小米的最新回应及处理办法。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相对媒体的多元化报道,网友和米粉的不满情绪则较为突出。很多小米用户“粉”转“黑”,直指小米“杀熟”。在网友关于该事件的评论中,指责小米和雷军者更是比比皆是;甚至在小米官博@小米公司 发布的新机型宣传博文下,也有不少网友和米粉谈及P2P事件,希望小米给出说法。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面对此起彼伏的追问和指责,小米没有坐以待毙,采取了积极回应。小米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接受投诉反馈后,小米第一时间下线了所有P2P推广广告,统计了解用户受损情况,帮助用户向涉事P2P平台追索维权,同时,其应用商店已决定不再收录新增的P2P理财类应用。

经初步统计,向小米投诉相关P2P平台风险的用户数量累计429人,涉及金额约4000万元(用户涉及的款项,并不是已经确定损失的)。其应对措施也获得了一些舆论的肯定,例如,微博大V@老谭电商 就表示,虽然小米“恐难辞其咎”但曝光后马上下架做法也是“有担当”。但也有舆论仍不相信小米会对此事件负责。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爆雷潮"与"挤兑潮"交织

随着爆雷潮不断掀起大浪,投资者的信心也开始逐渐下降,甚至出现恐慌心理,引发了更多正常经营平台的“挤兑”风险。例如,7月13日,贝米钱包发布P2P良性退出公告,称从7月1日开始,在舆论环境和用户恐慌等因素的合力下,出现每日净流出3倍于以往情况,远高于正常回款与债权转让两种方式所能提供的兑付金额,平台还增加了“部分借款人提前还款”这一特殊方式兑付,但即使如此这三种方式仍无法满足全部的兑付需求,于是只能选择良性清盘。

7月24日,国资控股P2P平台首投理财在官网上发布清盘公告称,由于最近行业大环境影响,导致平台产生严重挤兑,特别是近期来整个行业大量资金净流出,连锁反应引发了部分借款人还款出现逾期。经公司管理层慎重讨论,平台充值及投资业务将暂停,及时清理对接资产,追讨逾期债权,良性退出。

于此相呼应,“P2P挤兑”的热度在2018年6月末开始逐渐走高,并在7月下旬出现连续爆发的趋势,并于7月18日达到了11.81的最高峰值。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同时,“P2P挤兑”关键词云中出现的“风险”、“贪婪”、“危机”、“恐惧”、“自危”等词汇也反应出,P2P爆雷潮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恐慌感。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监管出手整改“救市”

面对如此局面,各级监管部门加快P2P整改工作,引导网贷行业回归理性。自7月13日起,深圳、广州、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陆续发布自律要求,呼吁行业和P2P平台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7月16日,银保监会召开了网贷会议,表示有关部门要严格监管,尽快明确监管政策,同时将拟出台3项具体措施。

7月17日,媒体报道称,全国性的网贷备案细则或将于近期落地,涉及187条内容。

7月22日前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地宣布启动新一轮P2P网贷机构现场检查。

7月23日前后,北京、杭州接连下发“P2P平台退出指引”,指导、规范网贷机构主动退出网贷业务,保护出借人、借款人、网贷机构及其他网贷业务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虽然以上政策的发布被业界普遍解读为行业利好,但监管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能否救P2P于水火之中,还需时间来验证。

P2P爆雷潮原因何在?

对于P2P行业惨烈爆雷的原因,业内人士给出众多分析,大多数观点均认为此次危机是在内外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例如,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近期网贷平台频频爆雷是受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内因就是宏观经济去杠杆导致底层资产不良率上升,再加之平台自身经营方面的问题,使得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变得非常脆弱。外因是从6月份以来,网贷行业频繁的爆雷潮造成了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投资者紧急提现给网贷平台的流动性造成冲击,承受能力较差的平台就开始陆续出现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则分析了四点原因,“首先,从网贷平台本身来看,很多平台并不合规,经过几年的运转,风险逐渐积聚,进入频繁爆发的阶段。其次,从监管方面来看,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监管政策逐步收紧,再加之网贷备案延期,也导致了平台的投资者减少。再次,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有所提升,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开始从高风险的平台退出。最后,从近期市场流动性来看,今年以来,尽管央行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但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仍然偏紧,由此可能间接诱发部分平台的后续资金不足,进而爆雷出事。”

金融行业舆情监测:P2P爆雷潮是谁惹的祸?

伴随着天雷滚滚,不少投资者或网友都发出了“爆雷潮究竟何时会结束?”“P2P行业将如何发展?”的疑问。对此,业内人士也纷纷作出一定的预测,其中,中金公司发布报告称,“P2P网贷平台关停数量还会不断增加,预计关停潮仍将持续2~3年,3年后正常运转的平台将不超过200家。”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爆雷潮能够淘汰一些不合规的平台和业务,有助于加速行业的市场出清,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投资人既要理性看待当前的局势,也要充分做足投前调研和投后管理的工作,避免盲目投资。

随意打赏

p2p平台爆雷潮p2p爆雷潮p2p雷潮金融行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