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如何给企业赋能
郭斌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随着消费互联网以及产业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或者更广义的说,数字技术的赋能成为一个热门词汇,被产业实践者大量使用,并日益引起学术研究者的关注。不过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赋能的确切含义人们却没有较为明确而一致的看法,不论是研究者还是实践者,都会从不同的视角对赋能进行含义的解读,以至于人们会产生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它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又难以把握,要探讨数字技术的赋能问题,首先就不得不从数字经济的大背景开始进行思考。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存在着多种互动关系,而毫无疑问 有 两类人类社会的关系是非常核心的,一种是交易关系,另一种则是社交关系,前者形成了市场体系的核心,而后者则成为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 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出现,首先使得交易和社交出现了在线化趋势。一个最为直观的变化就是在线交易占人类社会交易总量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以及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在线方式,比如像是微信、 QQ 等社交软件进行社交。在 2003 年淘宝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对于网上购物还是常常心有疑虑的。而到了今天,不论男女老少都已经非常习惯用电子商务平台来购买各种商品。即使是出门消费的时候,越来越少的人会随身携带现金,而是直接掏出手机通过微信、支付宝进行付款。而从社交网络来看,今天人们的社交网络规模和地理区域覆盖上已经大大超过以往的时代。
在线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数据化,也就是 人们在线化的交易关系和社会关系,透过数字技术留下了大量的信息痕迹,我们称之为数据。 由于这些数据在不断生成,而且在数据形式上存在着多样性。那么如何去整合和解读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就对个体、组织和企业都带来不断增长的挑战,于是智能化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进化方向。
数字化转型本身并不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而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手段来帮助企业获得持续增长。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捕捉长尾需求。所谓长尾需求是指人们个性化的需求,比如定制需求。而亚马逊最早的机会就是来自于互联网赋能所抓住的图书和唱片的长尾需求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被排斥的需求。比如以前买汽车有对驾驶能力的要求,数码相机则对拍摄技能的要求远远低于原有的光学相机。此外,数字技术在整合资源上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催生了大量商业模式创新,打破了行业壁垒,对经济系统中分散的资源和资产有了释放潜力的可能性。
在以往的时代,企业在效率和敏捷性上是存在着两难的选择的。如果要追求效率,就意味着整个组织需要建立在规模和规则的基础上,这就往往意味着缺乏应对外界变化的灵活性。由于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企业管理者可以获得大量的实时信息来支撑快速的管理及业务决策,企业内的不同部门、团队也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沟通和协调,这些都可以帮助那些较为庞大而复杂的组织在数字化时代保持敏捷性。
我们知道,对价格或成本的控制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以往的时代,如果企业没有较大的规模,通常是很难在与供应商或者是客户的价值分割上拥有话语权的。由于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聚合起来,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来获得更大的议价能力。与此同时,由于数字化时代,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产业链的原子化裂解,也就是沿着整个产业价值链出现了大量聚焦于价值链某些环节或少数环节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把自己的资源和能力集中在精耕细作上,这样即使在总体上规模不大,但是在局部价值链环节拥有较大的控制力。
首先,数字化技术为企业更好地洞察市场需求和实时的数据追踪提供了基础,大数据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用户行为。同时由于数据计算能力的提升,也使得数据解读可以更加灵敏地反映用户行为的变化趋势。其次,数字经济下一改以厂商为创新主体,用户被动接收产品的传统模式,用户可以更前置主动且有深度的参与产品创新与研发,这也让创新的效率大大提高,企业能更精准地满足市场需求,降低试错成本。另外,数字技术也大大提升了用户在获得产品和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价值感,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偏好形成、选择,都很大程度受社交网络中他人所影响,甚至产品都被赋予了来自社交网络的价值判断的价值。也因为竞争和模仿的大量出现,通过产品的内涵价值来寻求差异化的有效性,就比不上提升用户在获得和使用产品中所获得的感知价值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