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工作怎么干?带你了解虎年“双减”十大重点任务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22年,教育工作怎么干?2月8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发布,具体内容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列出了10项重点任务。这10项重点任务中,有6项与校外培训治理直接相关,可见任务之重、难度之大。

“双减”进入攻坚之年,在不少地方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100%压减的情况下,狙击“地下”学科类培训、治理非学科类培训和高中培训将成为重点和难点。

任务一: 完善部际专门协调机制,推动各地健全工作机制。

任务二: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指导培训机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任务三: 着力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指导各地开展常态巡查、坚决关停。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开展专项治理。

对持证培训机构的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果,越来越多的地方实现了学科类培训机构100%压减率,方式包括:转为非营利性机构、自动注销、转型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等。甚至江苏南通等个别城市连非营利性的学科类培训机构都已压减。

但隐形变异培训将成为下一步治理难点。据相关人员反映,“双减”之后,他和部门同事们全部离职,自己靠“地下”培训为生,但极为谨慎,只招收曾经的学生。

在低线级城市和县城,“地下”培训同样存在。今年1月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对云南省某县“影子教育”机构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该县只有15万人口,对“双减”后44名原培训机构老师的调查显示,有9人仍在“地下”补课,他们有的借地生意不好的农家乐,有的在自己家里补课。

转入“地下”培训的后果之一是价格高昂。比如初中一对一培训从原来的60元/小时涨到了100元/小时,小学小班课从以前的500元/月暴涨到2000元/月。该论文作者估算出“地下”一对一授课的老师月收入可达6000元,远高于“双减”前在培训机构的收入。

“地下”培训的存在原因是需求存在。该调查显示,一名受访“地下”培训教师表示,3名原培训机构学生已经回来“地下”补课,原因是回归学校补课后,学习成绩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大幅下降。

2021年9月,教育部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但在应试需求之下,“猫鼠游戏”或仍将持续。

任务四: 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加强培训预收费监管。

收费问题突出表现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趁机涨价。1月27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召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头部大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指出,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借寒假之机肆意涨价、过度营销、制造社会焦虑的做法。

近日,三部委又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重点包括非学科类培训收费项目与标准、收费公示制度执行、《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使用情况、培训预收费监管等情况。

据悉,非学科类培训收费乱象首先表现为价格贵、无标准。

其次是违反“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规定。北京市对《关于做好体育培训机构准入审查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时,有人建议延长预收费时间跨度,结果未被采纳。但记者发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一次性收取全年学费的现象并不少见。

任务五: 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加强执法力量,提升执法能力,抓好执法巡查。针对一些监管盲点,开展系统调研,指导各地规范管理。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就提交了《关于加强培训教育立法的提案》。他认为,《民办教育促进法》没有明确针对培训机构法律问题做出规定,导致其法律身份模糊,在治理问题上执法无法可依。

他建议,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设立“培训教育”专章。同时,由国务院、教育部等政府部门起草《培训教育条例》。对机构设立、教学活动开展、师资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立法规制。

任务六: 指导各地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抓紧明确主管部门,体现公益属性,实现常态化监管,防止出现新的野蛮生长。

目前,一些“双减”试点城市已经明确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比如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类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分别是体育局、文旅局、科技局。分类监管有望在全国推开。

一些头部校外培训机构都已转型为或增加了非学科类培训业务,比如学而思培优转型为学而思素养中心,新东方旗下的泡泡少儿和优能中学合并为青少年成长中心。

不过,对于行业来说,“防止出现新的野蛮生长”之外,堪忧的是转型能否成功。一名大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双减”之后,他们顺应形势推出了历史文化鉴赏课,内容制作得很精美,知识性趣味性也强,但招生并不理想。

上述对云南省某县的调查也显示,低线级城市和县城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更难。“双减”之后,该县51家学科类机构只有1家转型,从事公考和高职单招培训。但了解后才发现,该机构的幕后老板是当地一名公办学校教师,高职单招等教育资源信息只有体制内的人才能获取。

调查显示,转型的痛点之一在于拥有非学科类培训资格证书的师资短缺。该调查写道,一名学科类机构负责人曾寻找书法、绘画等教学资格证书,但发现该类证书目前供不应求,且中国书法协会的书法培训和颁发证书的价格已上升到3万及以上。因此,该机构老板放弃了转型的念头。

任务七: 指导各地落实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

“春节”前,北京市头部培训机构经历了一场监管飓风。1月20日,学而思培训学校以“定制班形式”面向部分高一学生组织学科类培训,被北京市西城区教委要求限期整改。这被认为是高中培训将参照“双减”意见禁止在寒暑假培训的信号。

目前,其他地方的高中培训仍有进行的情况。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指导各地落实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其中,“严格参照”意味深长,到今年暑假时,高中学科培训或许将在全国范围内消失。

任务八: 建立全国校外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组建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形成全社会参与监管并广泛支持校外培训治理的良好氛围。

教育部此前发文提出,“双减”相关查处工作要纳入省、市、县和乡镇(街道)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目前,各地治理校外培训的主要线索获取手段包括日常巡查、举报投诉。

意外的是,上述对云南某县校外培训治理的调查显示,对机构的投诉或举报均来自学生,而家长举报或投诉的现象几乎没有。该调查任务,家长选择一直“沉默”,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家长认为“影子教育”能弥补家长教育能力的不足。

这也就意味着,全社会监管需要解决监管动力问题,才能持续形成校外培训治理的良好氛围。

任务九: 进一步提高学校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开展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资源推介。

对校内“双减”重点任务的部署只有一条,但这并不意味着校内“双减”不重要,事实上,“双减”能否成功,主要看校内。 而“开展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资源推介”,则给校外培训机构指出了一条光明的转型之路。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同时提出,建立利用社会资源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和课后服务的有效机制。

此外,还提出,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深化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应用。这些都能为课后服务资源建设助力。

任务十: 利用“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持续跟踪监测相关指标数据。

据了解,目前国内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仍超过15万所,面对海量监管对象,监管必须智能化。 “互联网+监管”的模式将进一步深化。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提出的亮点之一,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对此进一步披露,其中就包括建设国家教育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数据治理、政务服务和协同监管能力。强化数据挖掘和分析,构建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这意味着,包括“双减”工作监测在内的教育治理将借助数字化进一步升级。

以上内容就是“2022年教育工作怎么干?带你了解虎年“双减”十大重点任务 ”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 产品经理的 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获取。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